论快乐
接触作者
记忆力惊人的钱钟书 钱钟书记忆力惊人,书读一遍即能成诵,当年 在清华大学文学院读书时甚至提出了“横扫清华 图书馆”,有人称他记忆为照相式记忆。有一次 中文系的一位同学从图书馆回寝室大喊大嚷: “不得了!不得了!”大家惊问怎么回事,原来 这位同学是研究唐诗的,他为了考证一个典故, 在图书馆中遍寻未获,正巧碰到了钱钟书先生, 便上前请教。钱先生笑着对他说,你到那一个架 子的那一层,那一本书中便可查出这个典故。这 位同学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了这个冷僻的典故, 因此他大为惊讶。传说有学生将拼凑的论文交给 他,他未置评价,只将文章内容出处一一列举出来。
《论快乐》一文强调对“快乐”的“希望” 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实际上就 是鼓励人们永不丢弃理想与追求。文章宣 告,世界上就“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 人”——这更是当时抗日到底的精神写照。 由于抗战,人们的生活遭到了很大的 困难。文章强调人的快乐来自于精神, “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这对鼓舞人 们克服各种困难也不无益处。 文章通篇引经据典、谈笑自若、大开 大阖、触类旁通,又为当时困境中的文人 树起了一个楷模;从而在坚持抗战、不忘 学业上使人受到种种启发。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 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 受着许多痛苦。 (1)说明的道理是快乐在人生中的作用, 几分钟的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 忍受了许多痛苦。 (2)表述的好处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精彩语段赏析3----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这 样表述有何好处?
钱钟书简介
著有长篇小说《围 城》、散文集《写 在人生边上 》短篇 小说集 《人·兽·鬼》等, 学术著作方面主要 有《谈艺录》、 《管锥编》、《宋 诗选注》等。
偏才钱钟书 钱钟书出生诗书世家,自幼受到经史的教育, 中学时擅长中英文,数学等理科成绩极差。报考 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 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 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 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19 33年大学毕业。1935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 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 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后 在多所大学任教。
•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 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 书。显然,这位外国朋友把钱钟书 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从这件事 也可看出钱钟书在我国文化不替代 的地位。
二、读作品
以领悟文章中闪烁的思想火花 以完成教学目标2(写什么?)、目 标3(为什么写?)、目标4(怎么 写?)
学习目标2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 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 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 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1.说明的道理是:“永远快乐”是不存在的。 2.表述的好处比喻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并 故意进行谬述,产生自相矛盾的效果,鲜明 而幽默
精彩语段赏析2----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样表述有何好处?
• 国外曾有人认为,如是把诺贝尔文 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话,只有钱钟 书才能当之无愧。而钱钟书则表示: 萧伯纳说过,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 发明炸药对人类危害更大。 • 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露 脸。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他,他 执意谢绝,在电话中,他对那为女士 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 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 呢?"
•全篇以快乐为人生目标,以痛苦与上当为人 生判断,以灵魂自主、精神对于物质的大胜 利为人格追求,以快乐由精神决定为中心话 题,全面阐明了作者的快乐哲学,深入分析了
“快乐”及其对人生的意义,促使人们认识到快 乐在人生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4怎么写? 品味睿智精妙的语言
你认为文中哪些语言睿智精妙?
精彩语段赏析1---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样表述有何好处
学习目标3
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什么写?)
• 思考:在文章最后,作者反复举例、 一再强调“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 快活来”,有什么深刻含义?提示: 《写在人生边上》出版时间1941年
写作背景
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受到 中国人民反抗的阻挠,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 阶段。一方面,抗日军民正进一步积聚力量,准 备将日本侵略者最终赶出中国;另一方面,日本 侵略者及汉奸、走狗,四处散布日本“必胜论”, 中国“必亡论”,妄图从思想上、精神上瓦解中 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把握文章的内容(写什么?)
理清课文内容: • 1.“欢娱嫌夜短” ,快乐是易逝的。 • 2.“永远快乐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实现,并 且荒谬地不能成立”。 • 3.快乐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 。 • 4.快乐其实是精神层次上的感受 • 5.“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 又进一步”坚定地认为“人生虽不快乐, 但仍能乐观。”
勤奋刻苦的钱钟书
钱钟书还有读大部头字典的兴趣,时时读得开怀 大笑。每读一书,他都要做读书笔记,摘出精华, 指出谬误,供自已写作时连类征引。杨绛在1973 年为钱钟书整理读书笔记时,有整整五大麻袋之 多。
钱先生的读书笔记,从1936年留学牛津时 起始一直做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时间很长。 人们都说钱锺书先生博学、记性好,不知道 他读书多么勤奋刻苦用功,这七万多页的读 书心得笔记实是最好的见证。
什么是快乐?
快乐是……
笑口常开!
论快乐
钱钟书
教学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把握文章的内容(写什么?)
3 、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什么写?)
4、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怎么写?)
• • • •
一、读作者 二、读作品 三、读自己 读作者以感悟大家之人格、思想、精神的 魅力 • 读文章以领悟文章中闪烁的思想火花 • 读自己则是提升自己,觉悟人生
•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 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按照钱钟 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 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 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 火化当天,在现场送行的,始终只有20多 个人,包括钱钟书的女婿、外孙、外孙女, 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些朋友。 还有一些人是听说后自愿赶来的。
小事糊涂的钱钟书 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 确实有点“痴气”。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 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 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 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 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口令喊对了,自己 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 己却莫名其妙。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 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参见孔庆茂著 《钱钟书》,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
钱钟书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 优秀部分与生俱来的突出要求和愿望: 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 性尊严,即使‚人生在世不称意‛, 但也要乐天知命,坚忍不拔。 渊博和睿智是钱钟书的两大精神 支柱,他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 世情而一尘不染,兰心慧质,特立独 行。
这种品质,反映在文字上,就是文 中层出不穷的警句,丰富新颖的譬喻, 机智幽默的讽刺,鞭辟入里的剖析, 微妙风趣的心理……总之,钱钟书先 生以其思想的深邃、见解的高超、语 言的精妙、学识的渊博……构筑了现 代文学史上‚钱学‛的大厦,‚‘高 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 心向往之。”
学习目标1
• 1、了解作者及作品
• 读作者以感悟大家之人格、思想、精神的 魅力
• 关于钱钟书你知道些什么?
一代才子
钱钟书
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颅
走近大师-钱钟书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1910—1998)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 家、著名学者 ,字默 存,号槐聚,曾用笔 名中书君,江苏无锡 人。1933年清华大学 毕业。 1935年到牛津 大学英文系攻读,后 来又到法国巴黎大学 进修法国文学,于 1938年回国。曾先后 在多所大学任教。
接触作者
接触作者
淡泊名利的钱钟书
• 198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以荣誉文 学博士的头衔和薪金外另赠4000美元价 值的书籍的酬金,特邀钱钟书前往讲 学,却被钱先生拒绝了。 • 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 华文化名人录》,钱先生被列入第一 批的36人中,他谢绝了。当得知被拍摄 者会得到一笔酬金时,他一笑说道: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对钱 那么感兴趣吗?‛ • 1990年,导演黄蜀芹想在电视剧《围城》 片头加一组钱钟书工作的照片,也遭 钱先生拒绝了。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 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 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 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 我们是常看见的。 (1)说明的道理是: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 于精神的。 ( 2 )表述的好处是引人发笑,形象鲜明, 令人深思。
精彩语段赏析4----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 表述有何好处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 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 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 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 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1)说明了“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深入 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