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快乐教案

论快乐教案

一、导入
钱钟书曾说:“假如人生是一本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了好多空间。

”这一方面显示了钱钟书的谦虚,另一方面也点明了这本散文集的内涵。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1941年出版,总共只有10篇散文,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

他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皆是。

而这一切他都以一种幽默的情趣,为之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轻者令人绽然,重者令人喷饭,笑过之后又让人们沉思良久,咀嚼回味再三,每有会意,无不拍手击节。

钱钟书散文风格是博杂、幽默而深邃。

《写在人生的边上》不仅内容,而且表现手法也非常博杂,举凡嬉笑、讥讽、幽默、夸张、拟人、引经据典、类比取譬、小说笔法等各种手法都会被他熟练而和谐地融汇在一起,显示了惊人的博学和才力。

而作为一位智者,他的思想和洞见又是那样的深邃,这使得他的幽默和调侃超越了自身的限度,而且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成为人生之书。

《论快乐》是《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一篇。

钱钟书的文章,须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阅读,仔仔细细地把玩,方能领悟到其中的妙处。

本文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政论性亦很强的随笔。

思路奔放开阔,文意层层见深。

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说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

五、(进入质疑问难环节)
1“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空气喊”到“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人生的刺就在这里”这个“刺”有什么含义?
:“刺”是扎在人生里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好,但是人生中却不能逃避,同时也是一种讽刺。

2: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反复举例、一再强调“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有什么深刻含义?
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受到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阻挠,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四处散布日本“必胜论”.中国“必亡论”,妄图从思想上.精神上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论快乐》强调对快乐的希望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实际上就是鼓励人们永不丢弃理想与追求.文章宣言,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这更是当时抗日到底的精神写照。

六、作者介绍
“独学而无友,则孤漏而寡闻”,对于钱先生这样的文化巨人我们课下用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

然而,正如“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

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说,“钱钟书走了,我们还是读他的书吧。

先生就活在书里。

”我们一起来重温他的著作:长篇小说《围
《宋诗选注》
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谈艺录》
《管锥编》
小结:英国《太阳报》曾以在这个世界上谁最为快乐为题,进行过一次有奖征答比赛。

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难病人的外科医生。

可见,快乐不需要大量的金钱去支撑,也不需要以名气为后盾,更不需要乌纱来提携。

既然快乐与
一个人的财富、地位、名气无关,那就让我们像钱钟书先生那样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做个快乐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