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勇2010经济社会学笔记

桂勇2010经济社会学笔记

经济社会学笔记整理:李晓明导论: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1、含义: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经济学。

2、与经济学区别:(1)行动者: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人”——方法上的个人主义(比如奥地利学派)经济社会学关注“个人”“集体”“组织”。

行动者不是原子化个人,每个人行动受到社会背景、制度、他人的影响。

(2)关于“理性”经济学认为人都是理性的,寻求效益最大化。

经济社会学认为理性也是变量,有多种形式,经济理性不是唯一理性。

(但是经济学反驳:经济理性内涵可以外延,包括除了经济利益外更多的内容,且许多行为,看似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行为,最终还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谓多重博弈,以期待长期利益。

)(3)约束条件:经济学认为约束条件小,仅技术、资源等等。

社会学认为还包括制度、文化等等。

而且经济-社会关系处于运动之中,很难给出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包括市场等经验现实很难一模型以蔽之。

(4)研究目标和方法社会学:注重收集资料,在描述基础上的解释、理论化和少量预测。

即重统计归纳。

对于经典,社会学也更为推崇。

经济学:注重数据推导,简化现象,预测和解释。

即重抽象模型。

对于经典,经济学更敬而远之,因为知识的统摄性,经典已成为基础,所以往往总引用最新材料。

3、本土化问题把北美的新经济社会学框架用中国经验加以检验本土化。

二、经济学若干原理:1、稀缺性2、一些原理(1)个人决策●选择与平衡●机会成本(奥地利学派等等)●边际成本-收益(边际学派等等)●人们会对激励作反应(比如推出一项政策,新政策可能会由于当事相关方的动态反应而失效,如泡面限价、稀土出口配额等等)(2)交易●贸易是有好处的(人们都能从事自己机会成本最小的事情)●市场的优势●政府可能有作用(庇古、凯恩斯等)# 当垄断出现时,需要政府干预。

有些产业如水电煤都具有天然垄断性,也需要政府干涉。

# 经济中存在外部性。

个体在采取行动时会考虑“机会-收益”,但这些“收益”“成本”可能都与他人有关,所谓外部性,也需要政府干预。

(3)整体经济运行●(在封闭环境下)一国生产能力决定生活水平。

(但有的国家可以通过各种能力,使本国生活水平超过其生产能力;反之也成立。

)●物价上涨源于货币量过快上涨。

(中国目前的物价水平上涨,原因包括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等货币的涨价,游资炒作,但最重要的还是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向市场大量投入货币有助于经济向充分就业运动,但是代价就是物价水平上涨。

持有新增货币的人将会获利。

)●CPI。

CPI增长超过利息时理应加息。

(最早由魏克赛尔等货币学派提出)# 选定一个篮子:每个家庭每月固定消费的物品种类和数量# 价格:到市场中的价格采集点调查# 算出每年总费用# CPI=当年总费用/基年费用*100% - 100%# 中国不把“房价”计算入CPI,所以中国涨价源头被忽略(4)桂勇老师“拿手好戏”:美国在70年代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35美元换1盎司),在90年代起开始大量发行货币,但美国只有温和通胀,这些新发货币就被新兴经济体吸收,美国几乎以零成本发行货币来换取别的国家的财富和服务。

类似的,中国各商业银行收进了外贸公司的美元,中央银行直接印人民币买美元。

这样,中国市场上货币越来越多,出口创汇越多,国内人民就越来越贫穷。

三、经济社会学简史:1、两个重要阶段(1)涂尔干、韦伯、马克思等开端(2)20世纪80年代格兰诺维特2、一些代表(1)马克思:经济作为源动力,文化、政治是派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力(2)涂尔干:劳动分工,制度作为重要研究对象。

(3)齐美尔:行动者之间的博弈,货币的社会属性,也是“社会网络”最早思想源头(4)韦伯:宗教精神:新教的禁欲主义和终极追求关怀(后来受到诸多质疑)以及对他向性行动、理性、技术、权力等研究(5)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新奥地利学派。

注重对组织制度的研究,注重“企业家的创新”作用(包括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市场、新的组织制度等等)(6)波兰尼:经济人类学家。

“大转折”理论:认为19世纪的英国,从之前几千年来“经济镶嵌在社会”大转折到“社会镶嵌在经济”中(7)新制度经济学:科斯:交易费用,社会成本与产权。

《企业的性质》。

诺思(政治、哲学和经济学三学位):制度变迁与新经济史,《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

3、当代兴起经济学帝国主义:侵略其他学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1)货币主义:●从货币数量论,到魏克赛尔、费雪等货币学派。

●货币不仅仅是交换媒介,货币的流动、数量与投放会紧密影响经济。

比如,货币继续大量投放是维持泡沫的手段(桂勇老师又一拿手好戏:房地产泡沫是货币的巨大吸纳体)(2)人力资本:注重人自身的知识、技能的培养(3)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弥补了经济学只研究市场,不管社会制度的研究方法,把制度纳入研究范围。

●产权制度●交易费用●新经济史# 诺思:1993年诺贝尔奖:用经济理论和数量方法来解释经济和制度变迁从而在经济史方面的新的研究# 反事实的研究方法:假设火车没有出现,现代经济会怎么样……以研究火车对于现代经济的作用。

# 诺思认为,促进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的因素,是制度而不是技术。

其中,产权制度——能够保护个人产权的国家,发展最好,国家对于个人不以掠夺者身份出现。

# 为什么技术革命会爆发在西方世界?知识产权制度。

技术的正外部性抑制了中国和其他非西方世界,知识产权刺激了西方的创新。

(4)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经济学的冲击下使然●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兴起# 霍桑试验:群体内部动力# 社会关系、测量学。

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生活影响(怀特等)组织研究,社会资本研究等。

4、新经济社会学(1)从新经济社会学看来,人们对社会资本社会网络投资,获得优势。

其中,占据“结构洞”的人即2个隔绝群体间左右逢源的人,最有优势地位。

(博特的观点)(2)其他先驱者:怀特,格兰诺维特(嵌入理论,弱关系理论等等)(3)主要传统:网络理论,文化理论,组织理论,历史与政治生产要素桂勇老师拿手好戏:为什么收入增长赶不上GDP增长快?答:分配问题;统计问题。

其中统计问题有:统计时真有问题;还有统计指标问题。

具体:货币投放量的过快,所以现在的增长率是被高估的,是名义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财富没有增加那么多;而且,如果我们把资源也算进去,把之前很多不算进GDP的东西也算进GDP,把这些资源货币化放到市场,所以实质GDP财富没有增长那么多。

资本一、物质资本1、劳动力,土地,资本。

2、生产要素如何组合,取决于各要素价格。

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力密集型,取决于要素相对价格的高低。

()3、中国的状况是,劳动力价格极低,而资本价格昂贵。

但是中国解放后,建设重心放在了资本密集型产业;在80年代后,才开始重点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4、中国有段时间,年息10%,反映了健康的资本价格;而现在央行利息2.25%,难道资本真已经那么便宜了?二、人力资本1、在资本主义初期,财富分配倾向于资本;但现在劳动力获得的财富总体是一种上升趋势(克拉克最先提出)2、日本和德国二战之后的复兴,让人们看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可投入,可回报,包括:教育、培训、健康等。

3、所以现在劳动力都是进行过投资的,人力资本在经济中贡献巨大。

三、社会资本1、非经济性,可投资性,可回报的东西(经济的或社会的):如社会关系网络溯源:雅各布斯,布迪厄,亚当斯密,涂尔干(集体意识)等2、当代社会资本研究:(1)社会学:科尔曼对逃学的研究《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影响》科尔曼从功能角度介绍社会资本,注重闭合网络的作用(2)政治学:普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社会资本是美国立国之本,但是美国现在社会资本却在下降。

保龄球是公众生活,但60起,美国人对公众生活参与度,对横向交流的注重,都在减少。

《让民主运作起来》比较意大利南北不同地域民主制度,追溯历史文化传统。

普特南强调开放性结构对作为民主政治之社会基础的公民精神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3、社会资本含义资本:可用资源;可投资回报社会:非经济性资源。

政治学强调“为社会所共同享有”,社会学强调“个体性”。

边燕杰:通过对“拜年网”及网络成员职业来看一个人的社会资本4、分类(1)个体性社会集体性社会资本:强调群体的内部信任度,公共参与度(2)认知性社会资本结构性社会资本(3)整合性社会资本链合性社会资本5、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博特:社会资本与升迁的关系李路路:私人企业家与社会资本边燕杰:企业经济绩效与社会资本信任等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测量“信任”:A 大多数人都是可信的B 不大可信C 不知道6、社会资本与转型中国计划- 市场改革初期的“官倒”与价格双轨制,靠“关系”从体制内捞“份额”而现在,又出现了从市场到计划的倒退,既得利益集团想方设法扩大自己利益权利在转型期,公共信任会有个U型的变化趋势7、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一个群体内过于密集的社会资本也会束缚企业自身发展坏集团的社会资本越密集,破坏力也越大四、社会网络与劳动力市场1、弱关系的力量关系强弱的测量:交往时间、频度,情感深度,亲密程度,互助互惠(1)弱关系:●通过弱关系传递信息效果好●流动机会●格兰诺维特:《找工作》# 弱关系更有助于找到工作# 通过弱关系找到工作满意度高# 因为弱关系中的人有很高的异质性,所以多个异质性关系者提出的信息往往可能会更丰富、有用。

(2)林南做了类似研究,提出社会资源理论●物以类聚:社会互动总是在同质类型人群中进行,所以强关系者间社会经济地位也往往相近。

●社会的金字型分层结构,越往上资源越集中人也越少。

真正对于找工作有帮助的,是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他们往往与你是弱关系的。

●相较于格兰诺维特,林南不仅强调信息,而且超越了网络结构,看到了背后的社会资源(3)德国Wegener强弱关系对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作用可能不同。

其中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会靠强关系找到工作,而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需要到圈子外找到工作,所以靠强关系。

(4)在改革开放前形成的群体、圈子内纽带可能在个体有了不同社会发展后依旧维系,大家彼此间可能还有交往。

但他们的子女的社会交际圈子则可能有更高的同质性。

2、找回强关系边燕杰:1988年在天津的调查发现:在没有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中,强关系对劳动力就业更有帮助。

此时,发挥作用的不是信息,而是影响力。

3、经济转型(1)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存在真空,所以需要“关系”来帮助捞取资源。

理论上随着市场成熟,“关系”不应该再起作用,但其实不然。

(2)一个模型:A 市场竞争是否激烈T FB 制度是否确定T FA TB F 关系作用上升A FB F 关系作用上升A TB T 关系作用下降A FB T 关系作用下降五、中国的劳动力与经济增长1、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1)文化理论:儒家伦理:勤俭(2)地缘政治:冷战时期美国给予的大量支持(3)经济理论:●限制市场,有力利用政策扶植战略性产业●扶植相关产业,培育外向型经济●发展自由经济市场●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以及人力资本提升2、再次请出林毅夫同志:中国对于西方的相对优势是劳动力,所以从80年代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