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 教案1第一章 勾股定理 第1节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3个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勾股定理一、导入新课人类向太空发射“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
它是智能生物从自然界发现的通用数学知识。
二、问题从电线杆离地面8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6米,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三、做一做:P2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1)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2)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分别是什么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吗?你是如何计算的?与同伴交流。
(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1.6个单位长度和2.4个单位长度,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A 的面积(单位面积)B 的面积(单位面积)C 的面积(单位面积) 图1 图2 图3四、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22c b a =+(a 、b 表示直角边,c 表示斜边)五、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六、例:1、如图,强大台风使一旗杆在距离地面9米处折断倒下,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求旗杆原先高度是多少?2、变式:旗杆高24米,旗杆被风吹断后顶部距底部12米,求旗杆在什么位置折断?七、练习:P3,1,2,P4,1,2,3八、作业:P4, 4附: 1、小明从A点沿北偏东30°方向走了4m,到在B点,再沿南偏东60°方向走了3m到达C点,则A与C相距多少?2、如图,△ABC中,AB=13,BC=14,AD⊥BC,AD=12,求AC的长。
AB CDHYP教案2HYP 教案3第二课时 验证勾股定理一、面积验证法 方法一、(第一节课里的正方形)方法二、用图甲拼成乙、丙两种大正方形。
在乙图中:2222)(214b a a b ab c +=-+⨯=在丙图中:2222214)(b a ab b a c +=⨯-+=方法三、P7,2用上面图甲拼成一个直角梯形,同学们能不能也写出相应的等式加以证明?二、阅读:P5,例三、例: 小明同学向北行进4米,然后向东走4米,再向北走2米,最后又向东走4米,此时小时离出发点的直线距离是多少米?四、议一议:P6五、练习:P6,1,P7,2六、作业:P7,3附:1、求图3-37中(单位mm )矩形零件上两孔中心A 和B 的距离。
(精确到0.1mm )HYP 教案4 第三课时 勾股定理简单运用一、回顾勾股定理二、例:1、已知△ABC 边AB=13、BC=14,AC=15, 求△ABC 的面积。
2、如图,在Rt △ABC 中,∠B=90°,AB=3㎝,AC=5㎝,将△ABC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得折痕DE , 则△ABE 的面积是多少?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6,周长为16,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提示:可设两直角边为a 和b )4、(1)由直角三角形三边为直经向外作半圆,则三个半圆面积的数量关系是?(2)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4和3,将上图中斜边上的半圆沿斜边翻一个身,成为下图的样子,则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等于多少? (这两个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形”)三、介绍青朱出入图:P7四、作业:1、一长方形面积为48,其对角线长为10,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如图,在Rt △ABC 中,∠B=90°,AB=3㎝,AC=5㎝,将∠B 折叠,使点B 落在AC 上的点D 处,得折痕AE ,求DE 的长?3、已知△ABC 边AB=13、BC=21,AC=20,求△ABC 的面积。
┐ABC D E ┐ABC D E B AC BACHYP 教案5第2节 一定是直角三有形吗教学目的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
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解题教学过程:2个课时 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逆定理一、导入1、思考:同学们有多少种方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二、做一做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 、b 、c 。
5、12、13 7、24、25 8、15、17(1)这三组数都满足222c b a =+吗?(2)分别用每组数为三边作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三、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勾股数1、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2、一个奇数,与这个奇数的平方所拆成的两个连续整数,也构成勾股数。
例:8192=,414081+=,那么9、40、41就是勾股数。
3、把一组勾股数扩大同样的倍数后,照样是一组新的勾股数。
P10,34、求证:n n 222+、12+n 、1222++n n (n 为正整数)是一组勾股数。
(n 为正整数) 五、例:阅读P9,变式: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A=90°,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 尺寸为AD = 4,AB = 3, DC = 12 , BC=13,按规定这个 零件中∠DBC 都应为直角,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这个零件的面积是多少? 2、在△ABC 中,已知AB=13㎝,BC=10㎝,BC 边上的中线 AD=12㎝,求证:AB=AC六、练习:P10,1,知识技能1、2、3,P11,5,6七、作业:1、已知△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a+b=10,ab=18,c=8,则△ABC 为Rt △吗?为什么?2、四边形ABCD 中,AC ⊥CD ,△ADC 的面积为30㎝2,CD=12㎝,AB=3㎝,BC=4㎝,求△ABC 的面积。
B AC DDA BCD41213HYP 教案6第二课时 练习课一、例:1、在正方形ABCD 中,边AB 上有一点N ,且BN=41AB ,M 是边BC 上中点,判断△MND 是否为Rt △,为什么?2、如图,小颖家里刚铺了正方形地砖,他把其中的三个顶点A 、B 、C 连成了三角形,你能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吗?为什么?3、(1)已知锐角△ABC 中,AB 为最大边,求证:AB 2<AC 2+ BC 2 (2)已知钝角△ABC 中,AB 为最大边,求证: AB 2> BC2+AC 2解:(1)作AD ⊥BC 于点D ,设CD=x ,则BD=a-x b 2-x 2=c 2-(a-x )2即b 2-x 2=c 2-a 2 +2ax-x 2, ∴a 2 +b 2= c 2+2ax,∴a 2 +b 2>c 2 (2)作AD ⊥BC 于点D 设CD=x ,则BD=a+xb 2-x 2=c 2-(a+x )2即b 2-x 2=c 2-a 2 -2ax-x 2, ∴a 2 +b 2= c 2-2ax,∴a 2 +b 2<c 2二、练习和作业:P10,2,P11,41.小红要求△ABC 最长边上的高,测得AB=8 cm ,AC=6 cm ,BC=10 cm ,则可知最长边上的高是多少?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平方分别为:32,42,x 2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x 2的值是 ? (答案:52或7)3、如图,在△ABC 中,AB=AC=10,BC=16,点D 在BC 上,BD=3.5,求证:AD ⊥AC 。
4.阅读下列解题过程: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满足a 2c 2-b 2c 2=a 4-b 4,试判定△ABC 的形状.解:∵ a 2c 2-b 2c 2=a 4-b 4①∴c 2(a 2-b 2)=(a 2+b 2)(a 2-b 2) ②∴c 2=a 2+b 2 ③ ∴△ABC 是直角三角形问: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序号:_________;错误的原因为_________;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答案:③;a 2-b 2可以为零;△ABC 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B A D CN MB ACD B A CB AC B A CD ┐ B A CHYP 教案 7第3节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2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回顾1、勾股定理:已知Rt △,得到222c b a =+2、逆定理:已知222c b a =+,得到Rt △二、例: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周长等于18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变式: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 ,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 cm ;如果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 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 cm 。
三、做一做:P13四、例:阅读P13,求滑梯中AC 的长五、例: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高3㎝,长4㎝,宽2㎝,一只蚂蚁从顶点A 爬到顶点B 最近是多少㎝?(三种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只要沿什么走就最近?假如有一个面是正方形呢?)[能否直接写AB 2=42+(2+3)2]六、练习:P14, P14,知识技能:1、2七、作业:P14,3、4附:1、如图,Rt △ABC 中,斜边AB=8,AC=4,求以BC为半径的半圆面积。
BBA6cm3cm1cmABABHYP 教案8(多种解法:πππ622142122=-)2、如图,在锐角△ABC 中,AB=13,AD=12,AC=15,CD=9,求△ABC 的面积。
B第二课时一、例:有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体箱子,能否装下一根长为5米的木棒?二、练习:有一个大盒子,宽3米,长4米,高12米,能否放进一根13米长的竹杆? (能否直接写:最长AB 2=32+42+122)三、例:①如图是一个圆柱形木块,底面直径为9,高为4,从A 爬到C ,如何最近? ②如图是一个圆柱形木块,底面直径为3,高为4,从A 爬到C ,如何最近? ③什么时候选择怎样的爬行方式?(学了实数后做)解:①AB+BC=4+9=13,展开:7.14)2914.3(422≈÷⨯+ ②AB+BC=4+3=7,展开:2.6)2314.3(422≈÷⨯+③设高为x ,底面直径为y ,则:当22)21(y x y x π+=+时,73.021412≈-=πy x , 即当73.0 y x 时,选择走侧面;当当73.0=y x 时,两者一样;当73.0 y x时,选择走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