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AIDS
5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33 714 1028 6120 12652 7550 7909
HIV(+) 492 216 261 274 531 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5201 8219 9732 21691 47606 36614 36161
• 不同地区的吸毒、暗娼人群感染率存在较大差 异。
3、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 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 评估结果显示,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 病人中,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3%,经性传播占 43.6%,经采供血/血制品传播占10.7%,母婴传播 占1.4%。
4、艾滋病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
• 2004—2005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人数占累计报 告病人总数的60.7%,报告艾滋病死亡人数占累计 报告艾滋病死亡总数的63.4%。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网络直报 :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 230643例, 2007年底新报告HIV 37419例,AIDS 10742例。平均每月新 报告HIV感染者约3100人
疫情估计: 到2007年底,估计现存 HIV/AIDS约70万;其中艾滋病人8.5万, 当年新发感染者5万,当年因艾滋病死 亡2万
• 感染者的流动成为加快传播重要因素。大 量人口流动、性乱行为增加以及很多城市 增长的性病发病,也都是促进艾滋病蔓延 的重要因素。
1985-2006年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年份 分布
(2005年报告数降低,因2004年开展了大筛查)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85-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西欧和中欧 8.4 万
1.2 万
[5.8万 – 12万]
[小于1.5 万]
东亚
中东和北非
4.3 万
加勒比海地区
3.6 万

[2.6万 – 6.4
1.9 万
[2.0万 – 6.0万]
南亚和东南亚万]
[1.4 万 – 2.5 万] 拉丁美洲
次撒哈拉非洲 210万
59万 [39万– 85万]
6.5 万
[180 万– 240万]
疫 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方式

不详 18.1%
母婴传播 1.2% 输血(制品) 4.2%
异性传播 18.9%
同性传播 1.1%
母婴传播 1.5%
输血(制 品) 4.0%
采血(浆) 5.5%
不详 17.5%
采血(浆) 18.5%
累计报告
注射毒品 37.9%
注射毒品 29.2%
2007年报告
累计报告和2007年新报告HIV/AIDS传播途径情况
5、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 监测资料表明,疫情正由吸毒、卖淫、嫖娼 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 在云南、河南、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中,孕产妇、婚检及临床检测人群中的艾滋 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超过1%。
6、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 疫情监测,有45.5%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 器,11%的吸毒者有危险性行为,艾滋病在 吸毒人群和暗娼、嫖客人群之间的传播加 剧。
2470万 [2180 万– 2770
[46 万– 120万]
南亚和东南亚 780万 [520万 – 1200 万]
万]
大洋洲
8.1 万
[5.0万 – 17万]
共计: 3950万 (3410 万– 4710万)
估计2006年死于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人数
东欧和中亚
北美 1.8 万
[1.1万 – 2.6 万]
近期中国艾滋病流行概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 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 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 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 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 势头。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
1985年
1995年
1989年
1998年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
估计2006年成人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
西欧和中欧 东欧和中亚
北美 140 万
74万 [58万 – 97万]
170万 [120 万– 260万] 东亚
[88 万– 220万]
75万
加勒比海地区 25万 [19万– 32万]
中东和北非 46万 [27万 – 76万]
拉丁美洲
次撒哈拉非洲
170万 [130 万– 250万]
贵州省艾滋病流行特点
一、流行范围广,低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 定人群中的高流行并存。 二、感染以吸毒人员为主,三种传播途径 并存。 三、感染者以青壮年男性、低文化程度者 为主,艾滋病爆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 在,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数增加。
谢谢
异性传播
经性传3播8.9% 明显增加
同性传播 3.4%
在 2007年50,000新感染者中
异性性传播:
44.7%
男男同性传播:12.2%
注射吸毒: 42.0%
母婴传播: 1.1%
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1、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
• 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 1996年的1.95% 上升到前年的6.48%;
1058
1240
800
634
600 462
400
303
212 200
0 1993--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
2001年
新发现感染者人数
我省艾滋病疫情流行地区分布
截止2005年底,全省9个市州地均报告发现 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到目前为止,全省88个县(市、区)中,共 有86个有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病例。
年份
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数按地理分布
(截至2007年4月30日)
艾滋病流行全球共同模式
从高危人群开始,逐步向一般人群扩散
妓女
嫖客
家庭妇女
注射毒品者 同性恋
婴儿
贵州省艾滋病疫情流行情况
我省艾滋病历年监测及疫情
1986年开始进行艾滋病监测工作 1993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993—2001年累计新发现212例 2002年新发现303例,超过前9年的总和, 其中吸毒者275人 2003年新发现462例,其中吸毒者397人 2004年新发现634例,其中吸毒者517人. 2005年新发现1059例,其中吸毒者708人. 2006年新发现1058例。 2007年新发现1240例。
15岁以下儿童230万 (170–350万)
2006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
共计 成人 15岁以下儿童
430万(360–660万) 380万(320–570万) 53万(41–66万)
2006年艾滋病死亡人数
共计 成人 15岁以下儿童
290万 (250–350万) 260万(220–300万)
38万(29–50万)
大洋洲
[5.1 万– 8.4 万]
4000
[2300– 6600]
共计: 290万 (250万– 350万)
2006年每天大约有1.1万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
95%以上的人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约1500人是15岁以下儿童 约1万人是15岁和15以上的成年人:
- 其中几乎50%是妇女 - 约40%是15–24 岁的年轻人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近期世界艾滋病流行概况
• 1981年
2006年
• 第一次报告 • 5例艾滋病
累计死亡超过 2500万人 存活感染者/病人3950万人
2006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
感染者人数
共计
950万 (3410–4710万)
成人
3720万 (3210–4450万)
妇女
1770万 (1510–2090万)
• 暗娼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996年 的0.02%上升到前年的0.93%;
• 高流行地区孕产妇中的艾滋病病毒感 染率从1997年的0上升到前年的0.26%。
2、艾滋病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
• 截至2006年5月底,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 累计超过30,000例的有:河南和云南省; 超过10,000例的有:广西、新疆和广东省 (区)。
截止2007年12月31日 全省共累计发现4968例 总人口感染率12/10万 诊断艾滋病病人269例,收到死亡报告297 例 男:女约为3:1 青壮年(15-40岁)占90%以上 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占70%以上
贵州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发现报告情况
1400 1200 1000
10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