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的预习情况。

2.通过习题,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任务一:1.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示信息填写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G________H________
(2)甲乙丙分别表示发生在不同领域的水循
环类型,其中,甲表示的水循环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市赣江水参与的水
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15•新课标全国1)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任务三: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材料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以上。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

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当堂检测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A)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
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A)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
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A)4.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
系统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B)5.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B)6.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提供观赏景观
D.增加下渗量
(C)7.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
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图7所示的西西伯
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