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课件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医学课件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动开始后的快速升高,5分钟左右达到一种稳定 状态,然后2~3分钟缓慢升高达到一种新的稳 定状态,运动停止后1分钟陡形减慢(特别第一 个10S),然后缓慢恢复。
165
心 145
125
率 105
85 65
运动
运动结束
安静 0 时间/min
11
20
运动前、中和结束后心率的变化
2、每搏输出量: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递增,但增 加的幅度不如心率,运动强度不很高时就达峰值, 约达最大摄氧量40%~60%时,每搏输出量就已成 平台状。
13
14
15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四节 心血管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一、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 (一)心脏容积:运动时,心脏收缩末容积变小,舒 张末容积扩大。
不同运动时,静力性运动变化不大,动力性运动随强度增加而 降低。
EDV 舒张末容积
心 脏 容 积
返回
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后,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急剧下降,当室内压<房内压 时,房室瓣开,心房血液大量快速被 吸入心室。
返回
减慢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后,心室血液不断充 盈,室内压升高,使房室间压力差减 小,血液从心房缓慢流入心室。
返回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受交感和付交感神经双 重支配,两者相对抗。
心交感神经:可使 心率加快,心肌收 缩力增强,搏+ 出量 和心输出量增加。
心迷走神经:引起心率 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以心率减慢为显著,搏出
量和心输出量减少
2、血管的神经支配
• 缩血管神经: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流量减少 • 舒血管神经: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血流量增加
第一节 心脏生理
4
5
6
7
8
兴奋传导的特点和意义
①房、室内传导速度快。使所有心房或 心室肌几乎同时兴奋和同时收缩,称为 同步收缩,有利于泵出更多的血。 ②房室结传导速度慢。使心房兴奋和收 缩先于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充分充盈。
9
10
11
12
13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期 等 期 快期 缓 期 等 容 速慢 容 收 射射 舒 缩 血血 张
快缓 速慢 充充 盈期 盈期
链接 返回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 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 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 进一步充盈。
返回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 >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 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未开,心室 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
• 心交感和心迷走中枢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 兴奋状态,称为心交感紧张和心迷走紧张, 两者作用相反,共同调节心脏。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
• 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
1、延髓
心迷走中枢 两者交互抑制 心交感中枢 功能相反
缩血管中枢
延髓以外还有许多部位都有调节心血管功 能的神经元聚集,如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
第二节 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血管
主动脉、 大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毛细血管
小静脉、 大静脉
结构
富含弹性 纤维
富含平滑肌
仅一层内皮 细胞
壁薄、 管腔大 (静脉瓣 )
功能特点
弹性大
功能
弹性贮备
舒缩性大
通透性大
扩张性大 容量大
产生阻力的 主要部位
(调节阻力,阻力血管)
物质交换 (交换血管)
返回
快速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 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 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 的快速射 入动脉。
返回
减慢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渐 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时 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的 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脉。
返回
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室内压迅速下降,室 内压<动脉压,半月瓣关闭;但室内 压仍>房内压,房室瓣未开,心室容 积不变。
安静
低
仰卧运动
中等
高
直立运动
ESV收缩末容积
(二)心率、搏出量、每分输出量的反应
1、心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运动强度呈直线相关,达到最
高心率后成平台状。
210 190
心
170
Hale Waihona Puke 率150130
次·min-1
110
90
70
HRmax
安静 25
50
75 100 %VO2max
运动时心率的变化:运动前开始升高,运
• 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状态,改变血流阻力, 从而调节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 骨骼肌血管受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交感舒血 管神经兴奋,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8
9
10
11
12
三、抗利尿素(加压素)
抗利尿素是在下丘 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一 部分神经元内合成的。
加压素在肾集合管 可促进水的重吸收, 故又称为抗利尿激素。
容量贮存 (容量血管 60-70%贮存)
二、血流动力学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二)血流阻力 (三)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千帕kPa 毫米汞柱mmHg 1千帕kPa=7.5毫米汞柱mmHg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是血浆滤过毛细血 管壁而形成的。
2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
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主要功能:
1、根据代谢需要,完成物质运输 。 2、将激素送到靶细胞,实现体液调节. 3、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防卫功能。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性器官。 心脏的工作犹如一个泵的作用,称为心泵。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组织液的生成取决于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有 效滤过压
=(
毛细血 管血压
+组渗织透胶压体
)-(血 渗浆 透胶 压体
+
组织液 静水压
)
有效滤过压
17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4
• 心交感中枢兴奋,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 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 动脉血压升高;心迷走中枢兴奋,则引起 相反的结果。
心搏峰:每搏输出量达峰值时的心率水平(120140次·min-1 ),称为心搏峰。
3、每分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与运动强度呈直线 相关。最大为20~25L.min-1
运动时心率 、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变化关系
(1)开始阶段,每分 输出量的增加是由心率 和每搏输出量一起增加 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