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医学-7试题

重症医学-7试题

重症医学-7(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下列哪一项属于多发性创伤(分数:2.00)A.颅骨骨折、头皮血肿B.脊柱骨折伴神经系统损伤C.肋骨骨折伴脾破裂√D.骨盆骨折伴腹膜后血肿、休克E.肝、脾破裂解析:[解析]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子打击下造成两个解剖部位以上的损伤,而同一解剖部位(如四肢、胸部、腹部)发生多处损伤,一般不称为多发伤,因此肋骨骨折伴脾破裂为多发伤,而余选项均非多发伤。

2.多发伤分类依据为(分数:2.00)A.按伤口是否开放分类B.按损伤部位分类√C.按致伤因子分类D.按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分类E.按创伤评分分类解析:[解析]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子打击下造成两个解剖部位以上的损伤,其分类依据为损伤部位。

3.有关创伤代谢反应的特征不包括(分数:2.00)A.能量消耗增加B.代谢率升高C.脂肪分解加速D.糖利用增加,血糖降低√E.蛋白分解代谢增加解析:[解析] 创伤后机体发生以高能量消耗和高分解代谢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紊乱。

创伤后基础代谢率增高,由于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紊乱致机体糖利用障碍,血糖升高;脂肪动用加速,成为创伤病人主要能量来源;创伤后蛋白质代谢特点是合成减少,分解增加。

4.下列有关创伤后激素和细胞因子对代谢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儿茶酚胺、皮质类固醇、胰高血糖素是创伤代谢紊乱的主要调节因素B.糖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分解和肝内糖原异生,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水平升高C.儿茶酚胺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抑制脂肪动员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D.肾上腺素可抑制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促进氨基酸和脂肪动员E.创伤后多种细胞因子对创伤应激反应有重要影响解析:[解析] 创伤后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为最基本的应激素,儿茶酚胺可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脂肪动员,使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减少,故答案C错误,而余选项描述均正确。

5.有关非泌尿系统创伤后泌尿系统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肾血管收缩B.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增加E.减少水钠排出,有利于维持血容量解析:[解析] 急性创伤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增加,肾血管收缩,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综合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增加,一方面有利于水钠排出减少,有利于维持血容量,但同时伴随肾缺血,致肾功能损害,故C错误。

6.创伤患者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胰高血糖素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加C.醛固酮增加D.胰岛素增加√E.β-内啡肽增加解析:[解析] 创伤应激时,机体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和β-内啡肽常增加,而腆岛素降低,故答案为D。

7.创伤后组织器官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微循环障碍B.组织细胞变性坏死C.炎症反应D.组织结构破坏E.淀粉样变√解析:[解析] 创伤的局部反应是由于组织结构破坏,或细胞变性坏死、微循环障碍,或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异物存留等所致,表现为局部炎症反应,其基本病理过程与一般炎症相同。

故选择E。

8.批量伤员分类目的为(分数:2.00)A.明确伤情B.明确分型C.明确分类D.确定救治及后送次序√E.便于阶梯治疗解析:[解析] 批量伤员分类常在未能及时全部处理全部伤员的情况下,按照创伤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即以需要同类医疗救护和医疗转送措施为标准,将伤员分为相应的组别,其目的为有计划地在短时间内让病人得到救治,并可以迅速、及时地疏散大量伤员。

9.下列属物理性创伤原因的是(分数:2.00)A.机械暴力B.电击伤C.高温灼伤D.火器伤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 机械暴力、电击伤、高温灼伤和低温冻伤、火器伤等物理性因素作用于人体均可引起损伤,属创伤原因的物理性因素,故答案为E。

10.下列哪项不是创伤后发生休克的原因(分数:2.00)A.失血过多B.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C.急性肾衰竭√D.毛细血管破裂和通透性增高,可导致大量隐性出血和血浆渗出E.并发严重的脓毒症解析:[解析] 严重创伤发生时常伴大量失血、失液;毛细血管破裂和通透性增高,可导致大量隐性出血和血浆渗出,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剧烈疼痛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儿茶酚胺增多;创伤继发感染形成脓毒症等有害因素共同作用,使机体神经、循环、内分泌、免疫、新陈代谢等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形成创伤性休克。

而急性肾衰竭常为创伤性休克脏器并发症,故答案为C。

11.有关创伤病理生理变化,下列哪项错误(分数:2.00)A.创伤后反应包括局部和全身两方面B.轻度创伤主要为局部反应C.重度创伤局部和全身反应均明显D.创伤后反应仅对机体有利√E.创伤愈重,其全身反应愈显著解析:[解析] 机体创伤后可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两方面,轻度创伤以局部反应为主,严重创伤局部和全身反应均明显,且创伤愈重,其全身反应愈显著。

创伤后的一系列反应,是机体动员自身能力尽可能保存生命和恢复结构功能完整性,然而创伤后反应并不是完全对机体有利,可造成一定的创伤后并发症。

12.有关创伤后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增加,同时促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大量肾上腺素B.下丘脑-垂体调节多种内分泌器官分泌相应激素C.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可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功能增强,有利于维持血容量D.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葡萄糖异生,使血糖降低√E.皮质激素参与儿茶酚胺对血管功能的调节,有助于血压维持解析:[解析] 创伤后机体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异生,与肾上腺、胰高血糖素等共同促进血糖升高,答案C错误。

余选项描述均正确。

13.创伤后机体分泌蛋白增加的不包括(分数:2.00)A.C反应蛋白B.纤维蛋白原C.前清蛋白√D.血清淀粉样物质AE.α1抗胰蛋白酶解析:[解析] 机体创伤时可选择性合成一些急性期蛋白,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淀粉样物质A 和α1抗胰蛋白酶,而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则合成减少。

14.急性创伤时,血液系统早期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白细胞数量增加B.血小板增加,黏附聚集活性增强C.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时间缩短D.纤溶活性降低,抗凝血酶Ⅲ减少√E.血液系统改变利于非特异性抗感染和抗损伤出血,但也可致血栓形成和DIC发生解析:[解析] 创伤后机体早期白细胞数量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加,黏附聚集活性增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时间缩短;同时纤溶活性增强,抗凝血酶Ⅲ增加,血液黏度增加。

血液系统变化一方面利于非特异性抗感染和抗损伤出血,但同时也可促进血栓形成和DIC发生。

15.有关多发伤的其临床特点,错误的是(分数:2.00)A.伤情变化快,各部损伤互相影响,病死率高B.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C.严重的低氧血症发生率高D.多发伤等同于多处伤√E.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解析:[解析] 多发伤累及多个器官,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①伤势重,病情变化快,应激反应严重,死亡率高;②各部位的创伤具有不同表现和危险性,伤情复杂,处理棘手,且易漏诊与误诊;③休克发生率高;④多合并严重的低氧血症;⑤并发症及感染率发生率高。

16.一般情况下,颅腔的代偿容积是多少(分数:2.00)A.5%B.10% √C.15%D.20%E.25%解析:[解析] 正常情况下,颅腔的代偿容积是10%。

17.导致颅脑创伤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分数:2.00)A.工程事故伤B.火器伤C.暴力打击伤D.交通事故伤√E.运动伤解析:[解析] 导致颅脑创伤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工程事故伤、暴力打击伤、火器伤以及运动伤等。

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的交通事故伤是导致颅脑创伤发生的第一要素。

在发达国家,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颅脑创伤高达70%以上。

18.下列哪种类型的脑水肿不属于创伤性脑水肿(分数:2.00)A.血管源性脑水肿B.细胞毒性脑水肿C.渗透压性脑水肿D.缺血性脑水肿√E.间质性脑水肿解析:[解析] 创伤性脑水肿是脑组织对外来暴力打击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其病理改变是过多的水分积聚在脑组织细胞内或细胞外间隙,引起脑组织的体积增大和重量增加。

创伤性脑水肿主要为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但于颅脑损伤的亚急性期及后期,可出现渗透压性脑水肿和间质性脑水肿等。

而缺血性脑水肿不属于创伤性脑水肿,多见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9.外伤性脑水肿的高峰期为伤后多长时间(分数:2.00)A.1~3天B.3~4天√C.4~6天D.6~8天E.8~10天解析:[解析] 外伤性脑水肿可在伤后立即发生,逐日加重,一般于伤后3~4天达脑水肿的高峰期。

20.外伤性脑水肿完全消退的时间为(分数:2.00)A.3~4天B.5~7天C.7~14天√D.14~18天E.18~21天解析:[解析] 外伤性脑水肿可在伤后立即发生,逐日加重,一般于伤后3~4天达脑水肿的高峰期。

但外伤性脑水肿的消退需较长时间,实际上外伤性脑水肿完全消退需7~14天时间。

21.开放性颅脑损伤最主要的处理是(分数:2.00)A.认真、彻底的早期清创术√B.使用强力、有效的抗生素C.使用强力、有效的脱水药D.应用有效的神经营养药物E.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解析:[解析] 开放性颅脑损伤鉴于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均已开放,应尽早进行认真、彻底的早期清创术,彻底清除挫碎组织、异物和血肿,修复硬脑膜和头皮伤口,将开放伤变为闭合伤,并进行必要的非手术治疗措施,使患者渡过手术后出血、脑水肿和感染“三关”。

因此,开放性颅脑损伤最主要的处理是认真、彻底的早期清创术。

22.关于脑挫裂伤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脑挫裂伤是脑挫伤和脑裂伤的统称B.脑挫裂伤属于原发性脑损伤C.脑挫裂伤的发生部位多在暴力打击部位和(或)对冲部位D.脑挫裂伤多发生于易于受到打击的大脑半球凸面√E.单纯脑挫裂伤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解析:[解析] 脑挫裂伤是脑挫伤和脑裂伤的统称,属于原发性脑损伤,多发生于暴力打击部位和(或)对冲部位,以额叶底部和颞叶底部最为多见,较少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

单纯脑挫裂伤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23.弥漫性轴索损伤多见于下列哪种类型的颅脑损伤(分数:2.00)A.加速性颅脑损伤B.减速性颅脑损伤C.挤压性颅脑损伤D.开放性颅脑损伤E.挥鞭样损伤(剪应力损伤) √解析:[解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当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神经轴索损伤。

此种类型的损伤多见于挥鞭样损伤,也称剪应力损伤。

24.关于脑挫裂伤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脑挫裂伤后意识障碍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B.颅脑损伤后一般以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为判定脑挫裂伤的参考时限C.脑挫裂伤有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D.脑挫裂伤患者可出现较明显的生命体征变化E.脑挫裂伤多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解析:[解析] 发生于非功能区的脑挫裂伤,如单纯的额叶底部或颞叶底部,可不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