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的概述弗莱堡学派的定义特点弗莱堡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弗莱堡学派(The Freiburg School )弗莱堡学派的概述“二战”之后,世界经济有两个“奇迹”,就是日本和联邦德国在废墟上迅速崛起,重新成为经济强国。

这是耐人寻味的。

这主要归功于: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内在原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供应者——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又名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为中心形成的主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流派。

是在20-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新自由主义学派。

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全民福利”为基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

弗莱堡学派试图超越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调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的政策主张:颁布“防止限制竞争法”,实行“劳资共同决策”制,稳定物价水平,保持财政预算平衡,工人非无产阶级化,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等。

此学派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实行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主张国家采取措施,实行自由竞争和价格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政府的职能限于为企业创造自由竞争的环境。

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保障生产效率、自由和人类文明生活的理想体制。

因其反对国家干预或过多干预经济,一般被视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右派”。

代表人物主要有:瓦尔特·欧根、弗兰茨·伯姆、汉斯·格罗斯曼、卢茨、艾哈德、罗布凯等。

弗莱堡学派的定义特点联邦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点:1、既反对经济上的放任自由,又主张国家要尽量少地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2、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对资本的某些权利予以限制,让公众得到好处;3、实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亚当·斯密主张放任自流,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

显然,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与两者即相似又有区别。

这主要根源于弗莱堡学派的理论。

戈罗斯凯特勒给弗莱堡学派的理论以下的定义:“弗莱堡学派或奥尔多自由主义学派(弗莱堡学派另一名称,…奥尔多‟是德文…秩序‟的音译)是一个经济学家和法学家集团,重要的是这个集团以瓦尔特·欧肯和弗兰茨·伯姆为中心,研究应该如何安排一个运行的市场经济的制度结构问题。

这个集团的特征是新自由主义的态度,并致力于形成一种构成一个整体而又由某些原则所指导的经济政策。

经济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奥尔多型思想引起的结果,是根据经济运行的要求为经济设计法律框架。

”(戈罗斯凯特勒:《论经济秩序的设计:弗莱堡学派的贡献》)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弗莱堡学派的三个基本特征:1、这个学派的成员是以瓦尔特·欧肯和弗兰茨·伯姆为首的经济学家和法学家。

2、这个学派的研究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制度问题,即他们所说的秩序问题。

而这个秩序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保证,涉及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的领域。

3、这个学派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

而这些政策是用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法律秩序。

简而言之,就是依靠法治与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实现并保障完全竞争。

弗莱堡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弗莱堡学派是一个严格的学术集团,其成员都是其领袖欧肯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的同事和学生,有密切的私人关系。

他们都以欧肯的学说为基础,围绕着经济秩序这个中心,用欧肯开创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其成果互为补充,并为欧肯的学说提供例证。

法学家伯姆是弗莱堡学派的第二号人物。

他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从事反论断的研究,通过法律内的各种观念的推导和阐发,最终也得出了秩序的观念。

广义上,还有一些独立从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学者。

他们与弗莱堡大学没有学术联系,也不曾参加弗莱堡学派的学术活动。

但是,他们得出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弗莱堡学派相似,所以被认为是广义上的弗莱堡学派的成员。

在这些人中,最主要的一位是艾哈德。

他领导了德国“二战”后的经济体制该改革和经济重建,是弗莱堡学派的理论的最主要的实践者。

“一战”后,德国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早年追随历史学派的欧肯看到了历史学派不仅无力解决这场通货膨胀,而他们错误的理论使得通货膨胀更厉害。

于是,他用边际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在1923年出版了《德国货币问题的批判考察》一书。

这标志着欧肯与历史学派决裂和弗莱堡学派开始形成。

因为在此书中,他用“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代替历史学派的方法,他重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社会秩序观,他从货币制度开始研究秩序观念,他的货币政策主张是维护货币制度的经济秩序。

从1924~1929年,德国的经济与政治相对稳定。

欧肯于此时研究的战争赔款的问题,并与反自由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捍卫自由主义。

这就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基调——维护自由主义。

与此同时,伯姆等从法律的角度从事论断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反垄断的经济法思想。

这种思想后来成为弗莱堡学派经济秩序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30年代的大危机中,弗莱堡学派的酝酿完成。

欧肯在运用正统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形成弗莱堡学派的中心观念:秩序。

1934年,欧肯出版了《资本理论研究》。

在该书中欧肯形成了他的“经济秩序的纯粹形态”学说和一理论分析为中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同时初步阐述了经济秩序和经济过程的关系。

这为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在同一时期,伯姆等法学家纷纷加入弗莱堡大学,欧肯也培养出一批接受他思想的学生。

于是,弗莱堡学派形成的条件也成熟了。

从1931年1月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到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纳粹统治结束这段时期,正式弗莱堡学派的形成时期。

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纳粹的统治在使德国在政治上失去自由,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实际上是德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利用学术研究来反抗纳粹统治。

这也正是弗莱堡学派的可贵之处。

1933年前后,伯姆和格劳斯曼·道艾尔来到弗莱堡大学任教。

他们和欧肯一样认识到经济秩序的重要。

于是,三人开始合作编辑“经济秩序”丛书。

这标志着弗莱堡学派的正式形成,他们三人被认为是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

他们和欧肯的学生们从各个不同的经济领域或经济法领域以理性主义的方法展开研究。

他们反对历史必然的宿命观,主张以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去积极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以建立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经济秩序。

而欧肯本人在此时则忙与《国民经济学基础》的写作,研究经济学方法问题。

他坚信边际主义的经济理论是正确的,运用边际主义理论来分析经济现实是正确的方法。

弗莱堡学派的政策目标是实现边际主义所描述的完全竞争。

而普遍实现完全竞争的必要性,又是边际主义的经济理论来论证的。

此书的意义在于:第一,将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

即从简单的经济事实中得出经济秩序的形式,在根据这些形式提炼出边际主义的理论,在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历史现实中去,就可以认识经济现实。

这样,他就与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对现象的描述与罗列,完全决裂,创立起把理论与历史结合起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成为弗莱堡学派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确立了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澄清了当时德国经济学界对边际主义经济理论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当时,在纳粹的统治下,经济被集中管理,经济过程由国家决定,使人们感到只有从政治的角度才能理解经济现实,边际主义被认为是“苍白的抽象演绎”。

为此,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放弃了理论研究,纷纷转向历史学派。

现实需要证明经济理论对认识经济现实的作用。

第三,全面论述了弗莱堡学派的中心观点——形态学体系,并通过这一概念把经济秩序与边际主义经济理论联系起来。

这就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基础。

第四,由形态学体系引出对交换经济和集中管理经济的分析。

这就成为弗莱堡学派的“竞争秩序”和和战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基础。

《国民经济学基础》在4年中出了4版,受到德国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

这本书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方法论与理论基础,其出版标志着弗莱堡学派已经完全角成,它是弗莱堡学派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在整个纳粹统治时期,弗莱堡学派以合法的方式,打着为纳粹政策出谋划策的旗号,暗中筹划反纳粹的的经济政策。

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政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这些暗中制定的经济纲领对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莱堡学派同纳粹的斗争,标志着他们在学术与政治上的成熟。

在纪念发法西斯胜利的同时,我们不应该漏掉了这些不曾上战场、不曾放过一枪一炮的学术工作者们。

战后,弗莱堡学派的成员以经济政策学说为中心来发展自己的思想,为战后的德国复兴尽心尽力。

1948年,弗莱堡学派出版了宣传自己理论与政策主张的机关刊物《奥尔多》年鉴。

1948年以前,他们的工作重点是要求实行竞争的市场经济;1952年后则是经济垄断问题。

他们的中心是要建立靠国家来保障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确立“竞争秩序”。

欧肯认为,只有价格机制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如果国家的权力加强,将会破坏个人自由,无以实现公正;但市场也自己的弊端,如果没有国家的监管,最终只会出现垄断,同样破坏自由、竞争。

弗莱堡学派的成员就是围绕这思想进行研究的。

他们的研究与宣传,有力地支持了艾哈德的新自自由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德国向社会市场经济转轨。

联邦德国在弗莱堡学派的理论支持下,凭借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美国的物资援助,迅速复兴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弗莱堡学派也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1950年3月,欧肯在伦敦因感染流行性感冒逝世。

同年8月,弗莱堡学派的最具活动能力的成员——米克施也离世,剩下的人也廉颇老矣。

弗莱堡学派开始走向衰落。

1952年,欧肯夫人与欧肯的学生恩塞尔根据欧肯的遗稿编辑出版了《经济政策原理》。

这本书系统阐述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政策的思想,即构成经济秩序的经济政策的基本任务。

这是弗莱堡学派的经典之作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一、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弗莱堡学派认为,历史上存在过的各国社会经济形式可以抽象地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自由市场经济,即彻底自由放任和完全价格调节的经济模式;另一类是集中管理经济,即在政府统一计划和有力控制下的经济模式。

这两种模式都不是理想的模式。

弗莱堡学派认为应该在漫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和严格的政府管制之间寻找一条理想和完善的中间道路,这种理想的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就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它是以自由经济为基础,吸收集中管理的理想成份所构成的。

在微观上,应广泛发挥市场机制的效能,在宏观上,则要保护和维持社会经济秩序,以防止社会动荡和混乱。

因此,“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指在国家保护和维持的社会经济秩序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全部有效机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与个人自由达到完全协调一致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