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大一上--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大一上--

基础写作复习题一、填空题(主要看笔记)1、文章具有社会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2、体验的方式有亲身体验和感情体验两种。

3、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一首绝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说“清渠”指的是好文章,那幺“源头”指的是社会生活。

4、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和个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5、写作的双重转化律是指写作活动是一个由客体而到主体,再转到作品而读者的动态转化过程。

6、写作材料的内化过程就是构思主题的过程。

7、写作主体的修养主要有:思想品德、生活实践、文化知识和写作技巧。

8、文章语言使用的基本要求是:语言通顺、语言准确、语言简练、语言生动。

9、描写从对象和范围分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景描写。

10、白描是指以简洁的文字直接描绘人物和景物特征的描写手法;而工笔则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人物和景物的特征。

11、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个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12、写作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主题构思阶段、谋篇布局阶段和语言表达阶段。

1 / 1013、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和生动。

14、议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15、按文章的社会功能来分,文章可分为16、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17、思维能力是写作者的核心能力,它主要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三种。

18、间接抒情的方法主要有:寓情于事、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情于理。

19、叙述的四种方式是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0、写作的功能主要有记载传播、磨砺学习、提高审美、渲泄服务。

21、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模糊性特点。

22、形象思维有形象性、普遍性特点。

23、观察的类别有科学观察、艺术观察。

24、新颖的材料的特点主要有具体形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富有情趣的细节。

25、材料的使用原则有立足于主题和寓意、有代表性、真实、新颖生动四点。

26、常见的照应方法有开头与结尾照应、正文与标题相照应、行文中相照应。

27、叙述的人称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28、传统写作技巧有对比法、比兴法、衬托法、悬念法、巧合法。

29、现代写作技巧有意识流、黑色幽默、蒙太奇、反讽四种。

2 / 1030辩证技巧可分为虚实法、张弛法、离合法、以小见大法。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三、名词解释(括号内不属于名词解释范围,但填空题要注意)1、主题:一般是指作者通过作品内容表现出来的主要寓意,是作者透过作品的题材传达的思想、观点和倾向。

2、材料:凡是可以构成叙事对象的因素,不仅指写入文章内的各种事实与观点,还包括已进入作者视野,被作者有意识搜集、积累到的一切事实与论据。

(材料可分为事实性材料和观念性材料)3、素材:是指作者在创作前,经过观察、体验、感受,从生活中搜集和积累起来的材料,是感性的、零碎的、未经加工取舍的原始材料。

(素材是构成叙事对象和作品内容的基础和来源)4、题材:特指文学作品的叙述对象,是指作品内容反应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它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

5、资料:撰写学术性文章(学术论文)搜集和使用的文字材料。

6、文献:有经典意义,长久保存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7、典型材料: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

8、生活真实:不能虚构,反映本质(包括不改变事物性质,主流的、一贯的。

适用于一般文章)9、艺术真实:可以虚构生活中可能有、应该有的人或事,反映本质。

10、线索:穿结文章全部材料,推进内容发展的“筋节”。

3 / 1011、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暗示。

12、照应:对文章内容的关照呼应。

13、铺垫: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

14、空白:省略那些本可以着力表现的情节、场景。

跳跃式空白,余味式空白。

暗示式空白。

15、过渡:层次、段落之间表示承转、连接的方式。

16:突转:突然转变。

17、误会:把一条因果链想象成另一条因果链。

18、巧合:本不应该相交的因果链却交合在一起。

19、荒诞:通过理由造成荒诞;光怪陆离的环境;通过极度夸张造成;通过比喻、影射造成;颠倒时空;梦境幻觉。

20、蒙太奇:色彩、交叉、对比、点题效应。

21、顺叙:按自然时序。

(最基本、最主要的叙述方式)22、倒叙:先将结局、高潮、精彩情节叙述。

23、插叙:暂时中断原来叙述事件,插入另一有关介绍、交代、解说。

24、平叙(分叙):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分别加以叙说。

25:补叙:意见是叙述完后,对读者可能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补充,使读者了解原因。

26:叙述人称:作者在叙述的身份、位置、角度、立足点、观察点。

27、叙述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我们”身份出现在文中,叙述所见、所闻、所行、所历。

4 / 1028、叙述第三人称:作者隐藏在文章的背后,“我”不作为一个任人物进入叙述过程,所叙述的人物为“他”“他们”或具体姓名。

四、问答题(12+13=25分)1、试举例说明主题的基本要求。

①正确:A.闪耀马列主义的思想光辉 B.经得起实践考验C.符合客观规律D.给人知识、美感、健康向上的力量②鲜明:议论文要直接、记叙文要间接、文学作品要含蓄③集中:A.立意要统一,表达一个中心意思B.取材单一、口子要小、挖掘要深④新颖:A.避开庸人思路 B.选择好的角度 C.敢于著我(表达自己)2、试举例说明如何提炼主题(或提炼主题要注意什么)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②从全部材料中得出结论③抓住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④反复提炼⑤反映现实,有时代气息⑥考虑作者主客观条件:A.写熟悉的了解的对象 B.有真实感受和写作热情⑦考虑文体特点:A.写人的文章,突出人物个性B.记事的文5 / 10章,挖掘事的意义C.说理的文章(议论文),致力于矛盾的分析D.写景状物的文章,揭示景物的审美价值E.说明性的文章,写对象物质特点用途等F.抒情性文章,描写独特感受,有感染力3、各类文体在提炼主题要注意什么?①写人的文章,突出人物个性②记事的文章,挖掘事的意义③说理的文章(议论文),致力于矛盾的分析④写景状物的文章,揭示景物的审美价值⑤说明性的文章,写对象物质特点用途等⑥抒情性文章,描写独特感受,有感染力4、举例说明怎样提炼一个新颖的主题。

5、举例说明材料的功能和作用。

(一)功能①形成主题的基础②表现主题的支柱③传递、增值文章信息④制约文章的体裁、结构(二)作用6、举例说明如何搜集材料。

①深入生活、观察体验、逐步积累②有计划地调整采访③从书籍报刊中获得材料(原则:贪多务得,多多益善)6 / 107、举例说明如何选择材料。

①围绕主题选择材料②选择典型的材料③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④选择生动的材料(有形有色、有声有感、有情节有悬念、有亲切感)⑤选择奇特的材料⑥考虑文体的特点:A.新闻—真、新、受人关注 B.文学—艺术真实、形象可感C.记叙—生活真实、具备记叙六要素D.议论—材料真实、说服力强、典型、权威E.应用文—生活真实、行之有效⑦考虑详略8、举例说明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一)原则①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A.记叙文—发生、发展、高潮、结局B.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解决C.说明文—性质、特点、用途②围绕主题③适应不同的文体特点A.记叙文:具备六要素,经过,有情节,细节,气氛,人物活7 / 10动B.议论文:三要素,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纲(总论点)举目(分论点)张C.消息:导语、主体、背景、结语D.总结:基本事件、成绩经验、问题教训、今后努力方向④富于变化(二)要求①完整:A.文章应该是一个完美、统一的有机体 B.构成文章的各个部件都要完备C.构成文章各部分在文章中所占地位要适当②连贯:通过相同主题,文章线索③严密:各部分之间要有因果关系;不要相互矛盾;有突出的凝聚力④灵活自然9、举例说明顺叙、倒叙和插叙有什么有缺点,应注意什么?优点缺点注意事项顺叙1.有头有1.平铺直叙,1.剪辑 2.运用写作技巧(结尾,情节行文呆板2.构技法)完整2.交枯燥乏味代清楚3.容易组织材料8 / 102.精于截取织 1.注意衔接过渡倒叙1.突出主1.难于组适宜情节较 4.构成悬念2.难以为继3.题、深化复杂的文章有主题2.3.起有伏悬制造念、引入事件复杂,情节曲折的文章1插1是文1把较多联系2适宜运用插的内容的流2较多时空缩到了一个场面叙述喧是易离题2必须突出主线须运用插夺3章曲折不能运用太多的插叙,插入的扩3情节单纯的容不宜太4为文章叙述到5品,应少用或不跨度,衔接自6文章更要关头,不宜紧凑凝、何为叙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10缺点优点含义活生使反映 2.一第作者以“我”“我们”1.使文章更真实和度的文章有亲切感3.使文章深身份出现在文中,叙述人称受度广所见、所闻、所行、所更有个性会9 / 10到限制历。

怀者突破时空的限制,反使读在文章的背1.藏三第作者隐实其真 2.后,“我”不作为一个映生活灵活具体细疑人称性任人物进入叙述过程,致,生动灵活地再现生使文章更加客观活 3.为述所叙的人物“他”“他们”或具姓名字)1000五、作文(记叙文,不少于10 /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