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案六环节学习体会

三案六环节学习体会

三案六环节学习体会
王婷
三案六环节是三案六环节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环节”主要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和迁移应用等六个环节。

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要经过按步实施、完善巩固和创新升华等三个阶段,涉及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领域。

用直观、情景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整体呈现对话教学,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持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是将以前的导入新课环节的质疑,设法由学生来质疑,并且在出现新知或者是疑问的时候,老师能够放手由学生来交流展示并且互动探究,在探究不足的情况下,再由老师进行精讲点拨,我们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创设情境,在情景中进行语言教学的模式却不变,让学生们感受到的仍然是生动的环境,与生活贴近的环境,他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在这种情境之下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学案上一题一题的充当小老师,做着索然无味的事情。

这样,学生就可以继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于产生的疑难问题大胆进行分析,互动,既能够培养大胆探究的思维方式,又为预习效果好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真是模拟了现实生活真实的一面。

其实,预习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提前解决掉学习新课的拦路虎,为新的学习铺路,那么,我们就让孩子们在学习新课的途中遇到这些拦路虎,然后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它,克服它,最终达到我们学习新知识的目标,这不正是真实生活中学生们经常遇到的情境吗?检验预习效果的方法有很多,难道只能是一题一题的进行检测、校对才是唯一的方式吗?当然不是,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最唯一的标准是学会使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英语课堂上创设出更为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孩子在这些尽可能真实的环境中遭遇问题,学着解决问题,所以检验预习效果绝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编写高质量的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

在编写“学案”时,我们将着眼点和侧重点放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对于小学英语学科而言,让学生学会自学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促进他们自主、有效地学习。

通过学案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也促使我们改变了布置作业的方式。

比如对于A部分的对话教学可以默读A部分,将你不认识的单词记下,上课时提问;通过查字典,记下单词的元音字母发音;听录音,试着模仿A部分录音等等。

也可以预习:
(1)记下自己不认识的生词:
(2)通过查字典及听录音,弄清生词的意思,并听录音,试读。

(3)通读A部分对话,试着完成下列判断题:
实施“六环节”的一些做法:
在新授课教学中,老师课前收集学生预习本,对学生的预习检测进行初步检查,看看错误较多的、较普遍的是哪些知识点,并对学生的预习质疑加以归类,归纳出共性与个性的问题,以备上课时使用。

在教学新知识时,请学生结合预习案,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利用互动探究环节,让学生讨论自学质疑中出现的问题。

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让先会的学生当小老师展示自己的收获,帮助不会的学生,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精讲点拨环节中主要针
对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易错的知识进行讲解。

另外在矫正反馈环节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在预习检测环节中错误率较高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矫正,并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本课知识点进行自我梳理。

最后在迁移应用环节中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编写对话并表演,以达到拓展运用的目的。

另外,在小学英语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无法,也不应该把课堂用明显的界限划分出六个环节,我们不能把一节课单调地划分为六个环节,然后就按照着六个环节一步不差的走下来。

因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存在着这六个环节。

作为外语语言学科,在导入部分,学生会质疑,有了质疑,就要放手让学生去交流、探究,教师就有责任进行点拨,并且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及时到位的矫正;在新授环节,学生同样会有质疑,然后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