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等腰三角形
【学习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证明相关问题
(2)辅助以尺规作图手段作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自主学习】
通过预习,思考51页内容后,你有哪些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这一结论?小组交流,互相探讨。
阅读例2,注意在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关键就是找这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相等或两角相等。
学习例3的内容,边看边操作,体会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合作探究】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__简写成
“______”
2、已知△ABC中,∠B=∠C,求证:AB=AC
3、已知△ABC和BC上的高AD,BC=4cm,AD=3cm,求作等腰三角形ABC.
【能力检测】 4、 如左下图,∠A=
36
, ∠C=
72
∠DBC=
360
.分别计算∠BDC、∠ABD 的度数,
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D
C
B
A
5、 如图(上右),AC 和BD 相交于O ,且AB∥DC,OA=OB, 求证:
OC=OD.
O
D
C
B
A
【拓展延伸】
6.已知:如图,OA 平分BAC ∠,12=∠∠.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7.如图,BF =C D ,FE =DE ,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
教师评价: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
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总结,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发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