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自然的文字一、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
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
(板书)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感悟重点1.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
(情态主要包括位置、形态、高度、飞姿、叫声等)启发引导:(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雷雨云图片),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语段,带领学生体味文章是怎样描述和破译这种云的。
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语段。
2.引导深入: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重点赏析第14段。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画面(大雁南飞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是第几段的内容?(找学生阅读本段)本段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大雁,我们从哪点看出是大雁的呢?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3.知识迁移:出示画面(晴朗天气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破译这种大自然的文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破译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
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
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4.由伊林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如何认识大自然的启示。
让我们再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3段,请同学们回答。
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二、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从书本中看到的或向别人请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继续为本书编目录,要求语言生动、浅显有趣。
然后学生交流。
五、结束语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
[1][2]下一页课前思考:我们知道,每篇课文都有它的思想性,是文与道的统一。
抛弃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有违编者的初衷,都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轻率,都不能完成教学既定的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这点。
从《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中,我体会到,古人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这话一点不假。
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现象,都可以让我们推测过去,预知未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并通过了解其规律,达到遵循规律,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多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观察自然,做一个有心计,有学问的人。
这样,才能把教材中的思想性挖掘出来,让学生对其中的教益领悟于心。
课前思考:搜集到的这首小诗感觉十分不错,和大家共享。
大自然的文字你看那天上的星星,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块搬来的,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大自然的文字呀,你多么神奇!多么有趣!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课前思考:《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建议:(1)本课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学知识,教师不必一一解疑,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得。
(2)教学交流时紧扣课后练习2和练习3即可。
练习2指向于理解文本内容,练习3指向于实践运用。
(3)可以拓展学习戴巴棣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诗,也可以和学生讨论,大自然的文字,除了告诉我们一些科学知识以外,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可以从情感、意志等方面思考。
课后反思:大自然的文字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让我们读出许多的东西,除了科学知识,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水滴可以滴穿岩石,那是启示我们持之以恒。
雄鹰搏击长空,那是启示我们要志存高远。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
杨柳弯腰向地,那是启示我们高而不忘本。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那是启示我们要遵守纪律。
小草枯了又长出来,那是启示我们要坚强不屈。
伊林(1895—1953),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工程师。
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前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
伊林诞生于乌克兰。
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
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
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
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
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
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
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授后小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每一粒石子都是大自然的文字。
认识了大自然的文字,人们可以考证出很多未知的东西;可以避免迷失方向;可以掌握季节的更替,及时进行农事活动;可以避免飞机事故的发生等。
本课课文简单易懂,主要是学完这篇课文后拓展开的“你还知道那些大自然的文字”?我布置学生提前一天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记录下来,形式就像第24课。
学生搜集的资料很丰富,同时也让我打开了眼界,没想到原来大自然在处处向我们讲述它蕴含的内容。
学生们很愿意这样学习,充分自主。
课后反思:《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此课时,我从回忆《大自然的语言》这首小诗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然后质疑: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大自然的文字指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如果我们把大自然看成一本书,那么根据课文把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该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让我们赶紧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吧。
看看有什么收获?当然你在读书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提出来。
读后讨论交流,教者板书,相机指导朗读。
星星(北极星)————辨识方向云(砧状云)—————观察气象石灰石——碎贝壳———这块地方曾是一片汪洋花岗石——冰川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点,要理解这块花岗石是在森林里,上面披着青苔。
本来应该是在山上的,怎么会穿过森林呢?学生找出书上的语句并不难,可是未必真正理解。
我上课时结合了以前科学书上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学生这叫“冰川漂砾”,是冰川带着这些碎石从上游漂过来的,冰川融化了,石头留在了这里。
上面还布满了擦痕,甚至有明显的洞。
那是与冰川撞击的结果。
后来河流可能消失了,长成了现在的森林。
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这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意思是漂。
在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冰川和石块缓慢移动的过程。
文章的这上下两册书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呢?学习第4段过渡段。
抓住一个“也”字,表明过渡。
补充前一部分的总起句,或总结句。
“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神奇(有趣)的书。
”小知识:四季星座歌为便于观测,人们将星空划分成的若干区域。
每一星座可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而辨认出来。
如北斗星所在的星座叫大熊星座,北极星所在的星座叫小熊星座。
由于历史的原因,星座的名称很多是动物名,或古代巴比伦、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
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规定,全部天空共分88个星座。
春天星座歌春风送暖学认星北斗高悬柄指东斗口两星指北极找到北极方向清狮子横卧春夜空轩辕十四一等星牧夫大角沿斗柄星光点点照航程夏天星座歌斗柄南指夏夜来天蝎人马紧相挨顺着银河向北看天鹰天琴两边排天鹅飞翔银河歪牛郎织女色清白心宿红星照南斗夏夜星空记心怀秋天星座歌秋夜北斗靠地平仙后五星空中升仙女一字指东北飞马凌空四边形英仙星座照夜空大陵五星光会变南天寂静亮星少北落师门赛明灯冬天星座歌三星高照入寒冬昂星成团亮晶晶金牛低头冲猎户群星灿烂放光明御夫五星五边形天河上面放风筝冬夜星空认星座全天最亮天狼星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岩,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