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之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除颤器使用2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之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除颤器使用2

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 2)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 3)呼救/报警(EMS系统) 4)开放气道(Airway) 5)人工呼吸(Breath) 6)人工循环(Circulation) 7)电击除颤( Defibrillation )
检查病人反应及 呼救/报警的方法
• 拍病人的肩膀并问:“你还好吗” • 如病人无反应(只有一个救护人员时): •对猝然倒地的成人患者:启动 EMSS •对淹溺、窒息病人或昏迷儿童:先 给5周期CPR(约2分钟),再去启 动EMSS。
步骤4: 四指交叉抬起不接触 胸壁进行按压。
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2
• 2005指南规定(成人): 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处为 心脏按压部位。
心脏按压幅度及频率
• 用力压:幅度4-5cm,双人 按压 时,每2min换人一次,以避 免劳累。 • 快速压:100次/分钟(所有患者) • 尽量不间断
按压有效指征:
除颤的要求
• 一次电击后立即行CPR,2min/ 30:2×5次后检查心律,如有必 要可再次电击。 • 每次电击前后均需做CPR。
除颤流程
电击1 CPR:2min或30:2×5次 电击2 检查心律
CPR:2min或30:2×5次
直至不需电击 检查动脉搏动
检查心律
生 存 链
尽早呼救 尽早CPR 尽早除颤 尽早ACLS
• 触到脉搏 • 瞳孔逐渐缩小 • 口唇转红 • 开始有自主呼吸等。
心跳骤停时规范BLS的顺序操作
• 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 评估患者反应 • 呼救:打电话给“120”(或其他紧急求救电话号码) A 开放呼吸道 B 评估呼吸(看、听及感觉)10秒 无呼吸---给予二次人工呼吸 C 检查循环(脉搏、呼吸、咳嗽或动作) 10秒 无循环征象---给予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例30:2) 2分钟(人工胸外按压及呼吸5个循环)后再评估 D 直到除颤……
除颤仪电极位置
前侧位(前尖位)电极放置位置应能产生最 大的经心脏电流。标准的部位是一个电极置于胸 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置于乳头的左侧, 电极的中心在腋中线上。 另一种电极放置方法是前后位⒉电极板准备:将导电糊均匀涂于双侧电极板表 面,将电极板放好位置并施加一定压力( 10--12kg ) 。 ⒊选择除颤能量-充电-放电。
• 后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 PLS)
脑复苏及防治并发症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生 存 链
尽早呼救 尽早CPR 尽早除颤(AED) 尽早ACLS
心肺复苏程序(BLS)
2005基础生命支持
(BLS) 及除颤器使用
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 (有机结合)
•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 BLS) 恢复心跳或维持到高级生命支持
•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 ACLS)恢复稳定的自主循环
按额抬颏法 抬举下颌法
打开气道方法:
压额抬颌法 抬举下颌法
Airway
打开呼吸道---压额抬颌法
• 评估:确认没有呼吸 或呼吸不足 “一看二听三感觉”
• 看胸部是否有起伏; • 听是否有空气在呼气时溢出 • 感觉空气的流动
– 需10秒
B-人工呼吸
• 口对口/鼻呼吸 ☆连续吹2口气 ☆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 ☆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 ☆通气频率:10~12次/min 有高级气道、双人施救时: 8~10 次/min,通气时不中止按压。
启动 EMS(急救医疗服务 )系统
• 冷静回答下列问题:
(1) 位臵(尽量具体); (2) 有效电话号码; (3) 发生什么事件, (4) 患者人数; (5) 患者的一般情况; (6) 已经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 (7) 其它任何被询问的信息 (8)可能的话,带除颤仪来
A-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 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 (地) 面上。头侧位,清除口腔异物。 • 检查呼吸是否足够:“叹气样”呼 吸
先除颤?先CPR?
–<5min的猝死:先除颤 –> 5min的猝死:先CPR(2min/ 30:2×5),接好除颤器后再除颤。
电除颤的原理
• 电击能强迫所有的心肌纤维产生除极,从 而使自律性较高的起搏点(窦房结或房室结) 控制整个心脏的起搏。 • 一定能量的电击可转复各种房性或室性心 律失常。通过在局部打断折返途径而消除 心律失常。
同步与非同步
⒈同步电复律:采用R波启动同步放电,电脉冲发放 落在R波降支(心室绝对不应期)中,避免了因电 脉冲可能落在T波峰值前30ms的心室易损期而致室 颤,称之为同步电复律。用于除心室颤(扑)动 以外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⒉非同步除颤:用与当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 在时,如室颤或室扑的治疗。室速时患者如无脉 搏、意识丧失、低血压或严重的肺水肿,则应立 即行非同步电复律
• 评估过程需10秒
如果有循环征象而无呼吸
• 继续A,B步骤 • 不予胸外按压
如果患者无循环及呼吸、咳嗽或动作 立即胸部按压
按压要点
★部位 ★姿势 ★按压与放松 间隔相等 ★幅度及频率 ★按压/通气比 率 30:2
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1
步骤1 中指食指沿肋弓 向中间滑移,
步骤2 中指触到剑突,
步骤3: 另一手掌根部紧贴食 指放在胸骨上,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单人球囊-面罩通气
规范面罩手法:EC法
C-人工循环
● 触摸颈动脉有 无搏动( 限医务 人员) ●心前区捶击术: 需除颤但除颤器 未到时可考虑应 用。
C - Circulation
评估:检查循环征象
1.方法:医护人员首选触摸颈动

2.寻找循环征象
a.用你的耳朵接近患者口腔,看、听 及 感觉有无正常呼吸或咳嗽; b.迅速检查患者有无其它动作的征象
除颤器使用
早期除颤的理由
• 1.SCA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 常是心室纤颤(VF); • 2.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 3.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 会迅速下降; • 4.短时间VF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 搏。
先除颤?先CPR?
• 在没有同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 下,从电除颤开始到生命终止, 每过一分钟,VF致心脏骤停病人 的生存率则下降7%到10%。 • 相反,如果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 则病人生存率比前者更高(平均 下降3%到4%)
非同步电除颤适用于
• 1、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 QRS波 增宽不能与T 波区别者; • 2、心室扑动; • 3、心室颤动。
除颤仪
• 单相波除颤仪 • 双相波除颤仪 • 自动体外除颤仪
(automated external efibrillation,AED)
电量选择
• 成人:
–单向波:一直使用360J –双向波: 100~200J(150J)
注意事项
• 1. 电击极与皮肤的接触应紧密,否则电阻大,可灼伤皮 肤或电击无效。 • 2. 两电极间距应>10cm,电极之间的皮肤必须擦干, 否则电流将通过皮肤而不流经心脏,两电极间不应有导 电糊相连,否则会致电流短路,不通过心脏。 • 3.如病人佩有起搏器,除颤电极不能放置在起搏器上,起 搏器安放的位置多位于左侧或右侧的锁骨下窝处,最理 想的方法是采用前后位电极安放方式 • 4. 电击时仅能握电击柄,切不可接触病人或病床,同时 应暂时断开提携式电池启动的起搏器。但直流电击一般 不损坏埋藏的起搏器。 • 5.用后仔细擦净电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