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
1. 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受挫后的反应
答: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汀格(1957)提出来,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或者指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紧张感觉。
人的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有3种:协调、失调和不相关。
紧张和压力的大小,取决于这种失调对你的重要性。
人会强迫心灵去寻求或发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是去修改已在心里存在的信仰,好让认知间相冲突的程度减到最低。
消费者在购买后如果出现不满意的话,他可以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如果采取行动,何可能采取公开行动或私下行动。
私下行动指的是停止购买该产品或者是提醒朋友有关该产品或卖主的情况。
公开行动包括向投诉、找律师或向能帮助购买者得到满足的其他组织投诉。
2. 动机的特征是什么?
答: 1、动机的原发性 2、动机的内隐性 3、动机的实践性 4、动机的动态性
二、案例分析题
网络游戏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一种被称为网络在线游戏(Online Games)可容纳上千人乃至上万人的游戏,提供玩家们在网上建造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
由于游戏的画面十分逼真,三维画面和音响效果可以让游戏里的一切都与现实中的真实情景一样,枪、刀、剑、车、楼、人、怪物、海水、天空、山峰,动作的频率、速度、角度,物体之间的作用结果,让人沉迷其中,难以分清游戏中的虚假与现实中的真实。
网络在线游戏除了真实之外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游戏玩家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在与每个角色背后的人斗智斗勇。
一个网络在线游戏,通常都有成百上千人同时在线,对抗、合作、恃强凌弱、行侠仗义、欺骗、炫耀、谩骂……都发生在玩虚拟游戏的人和人之间。
网络在线游戏是在模拟一个社会,玩家在这个社会里不断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性格促使他们不断追求,装备要最好的,地位要做最高的,出人头地的快感让玩家们难以自拔……
问题:从以上的资料不难看出网络在线游戏是吸引很多青少年流连网吧的原因,往往一次会有成百上千人同时在网络上玩一种游戏。
试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默里的心因性需求理论两种需要理论来说明这些青少年背后的可能动机?
答:网络游戏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一种被称为网络在线游戏(Online Games)可容纳上千人乃至上万人的游戏,提供玩家们在网上建造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
这样的游戏满足了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爱与归属的需要。
这么多人同在有玩大家找到了归属感。
当一个有了归属感的时候是比较很难再脱离这种归属了。
网络游戏让人很有归属感。
爱与归属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爱的需要是指个人对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个人在生活中感到需要朋友、爱人、孩子,渴望与同事之间有着深情厚谊。
爱应该包括两方面,给别人的爱和接受别人的爱。
现实社会中,要搞好人际关系,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组织服从,而应该有感情与爱的因素。
游戏中有还有尊重需要
马斯洛认为,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
尊重需要包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表现出非常自重、自尊。
尊重需要分为二类:一
类是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另一类是要求有名誉或威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关心、重视或高度评价。
游戏中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就是指促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就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
为此,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这两类需要的关系表现为:①这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②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
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
③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
但是,每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是占支配地位的。
④需要满足了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纲络游戏中游戏玩家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在与每个角色背后的人斗智斗勇。
一个
网络在线游戏,通常都有成百上千人同时在线,对抗、合作、恃强凌弱、行侠仗义、欺骗、炫耀、谩骂……都发生在玩虚拟游戏的人和人之间。
网络在线游戏是在模拟一个社会,玩家在这个社会里不断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性格促使他们不断追求,装备要最好的,地位要做最高的,出人头地的快感让玩家们难以自拔……根据默里的理论纲络游戏满足了人的心因性需要。
默里把需要分为第一(生理的)需要和第二需要(心因性需要)
两类。
第一需要包括12种,如对水、食物、排泄、性、避免伤害等需要;第二需要包括28种,其中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与学习任务腾的需要,诸如条理、构造、守恒、获得等等需要以及影响学生的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如优于他人、成就、避免失败等需要;另一类则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包括使人们分裂的那些需要;如统治、排外、防卫、侵犯、自治等需要,以及使人们结合起来的需要,如归属、尊重培育、援助等需要。
默里的需要理论也可看作是一种动机理论,他认为心因性需要是通过童年的经
验而获得的,不同人不同行为是由个人的内部活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因此我们要把一个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世界的推动力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并考察
引起不同行为的个人头脑中的原因。
他在这里说的外部世界的推动力既指外部客观的现实,也指个人对外部世界的主观的解释。
通过上述分析纲络游戏让玩家找到了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感。
同是也达到了默里的心性需要中的成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