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急性脑血管病起病急,病情危重,太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较高,在我国分别为:219/l0万,719/10万,116/10万及80%、41%[1]。
主要以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及脑出血为主,起病后多造成肢体瘫痪,影响语言及大小便功能。
719/lO万,116/lo万及80%、41%川。
目前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其后遗症发生率高,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话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来,国内学者主张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致残牢.提高生活质量[2]。
除了急性期应积极药物治疗外,护理工作格外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5年1月一2009年1月收治的158例患者。
男97例,女59例;年龄36—77岁,平均58.7岁。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脑梗塞96例,脑出血62例。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脑梗组轻型
56例,中型26例,重型14例;脑出血组轻型19例,中型25例,重型18例。
全部病例给以静脉输液、应用脱水剂、神经细胞活化剂等治疗,部分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合并其他病症者给对症治疗。
住院15—38d好转后回家康复治疗。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2.1.1生命体征的监测①意识、呼吸、血压、脉搏,通过与病人对话,观察角膜反射,针刺皮肤或压眶上神经等来判定病人意识障碍程度。
重症病例意识障碍严重,可通过刺激而判断。
急性期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颅内压明显升高的病人可有呼吸循环及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如血压过高或突然下降,均是病情加重表现,对血压升高病人,应注意使用降压药物要适量,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在21.3kPa以上,以防止引起脑供血不足。
由于昏迷可伴呼吸功能障碍,早期呼吸深而慢;病情进展,呼吸中枢严重受损,出现不规则呼吸。
早期血压代偿性增高,脉搏缓慢而充实,随病情好转,血压可下降至正常,脉搏恢复正常;如48h内血压下降或脉率不升、节律不齐,考虑病情加重,应及时观察分析、正确判断、及时报告。
②瞳孔及颈部抵抗程度:出现一侧瞳孔散大。
颈部强直,说明颅内压增高。
而颈部抵抗双侧瞳孔针尖大小为脑桥出血,当双侧瞳孔散大时多提示严重缺氧或中枢性衰竭。
若双侧瞳孔显著缩小,是桥脑出血的体征。
瞳孔忽大忽小,提示有脑疝先兆。
瞳孔的变化还可提示昏迷的程度。
若逐渐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则表示近死亡期。
③体温:脑出血时多
有体温升高,为低热。
严重缺血性脑卒中体温大多正常;如体温升高,成弛张热,考虑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对于脑出血多出现中枢性高热病人,可以将冰袋放于头部、颈部等大血管处,配合30%~50%酒精擦浴,或用冰盐水灌肠,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体温每下降1℃,脑组织耗氧量和血流量平均降低6.7%。
同时低温也可降低颅内压,减少脑容积,对脱水有协同作用,但注意降温必须恒定,坚持到底,避免忽升忽降,以免造成颅内压反跳。
如果病人在治疗中,脉搏细弱、呼吸变浅或不规则、甚至于潮式呼吸、体温下降则表明病情恶化,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1.2出入量观察重症病人由于昏迷不能进食,给予鼻饲管。
二便失禁,故给留置尿管或男性病人阴茎套保留尿管。
患病24h内禁食,以后每日给予鼻饲,总热量控制在8368kJ左右。
总液人量不超过2000mL,不包括脱水剂甘露醇等,根据尿量多少,决定给钾盐的速度。
以保持出入量基本平衡。
2.1.3注意并发症情况除注意肺部感染、压疮和泌尿道感染三大并发症外,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上消化道出血:重症病例由于应激性溃疡导致出血,应注意胃液的颜色及大便潜血。
②防止脱水剂引起的低甲等电解质紊乱。
③注意心脏有无损害.观察心律、心电图检查等。
④中枢性呃逆一旦出现应早发现、早处理。
2.2一般护理:中风病人,多年老体弱,又长期卧床,应进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注意热量及蛋白质供给,可供给鲜牛奶,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如病人由于假性麻痹进食呛咳,将病人健
侧卧位,由健侧口角缓缓给予流质饮食,即可减轻呛咳。
鼻饲患者给予一些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高质量蛋白饮食,保证每日足够热量。
注意鼻饲管的护理。
定时通风换气,每2—3h翻身拍背,以排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
由于长期卧床,瘫痪肢体受压,易发生褥疮,应注意勤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对于受压部位每天用红花酒精按摩2~5次,如果形成褥疮应及时处理。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每5~7d更换尿管1次,每天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24万u冲洗膀胱。
每日1~2次,平时多饮以冲洗膀胱,如病情好转,应及时拔除导尿管,以消除感染途径。
危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昏迷患者取侧卧位,防止舌后坠,抬高颈部以利于静脉回流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多痰者注意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2.3高压氧患者的护理
2.3.1入舱前准备(1)对各种昏迷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瞳孔变化。
血压控制在21.3/13.3kPa,生命体征平稳方可进舱治疗。
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材,以备抢救时使用;(2)进舱前用吸痰器吸干净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躁动者,防止坠床,以免摔伤;(4)留置尿管者,采用闭式尿袋,尿袋打开。
如插有胃管,引流管,应先关闭后再进舱;(5)向陪护作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详细介绍有关注意事项。
2.3.2入舱后的护理(1)升压时的速度要均匀,不可过快或过慢,加压时间为20min,升压速度为0.03MPa/min;(2)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应陪舱监护,帮助患者放好头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适当的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并做好记录;(3)舱内备有吸痰装置,应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
气管切开的患者,应防止套管滑脱。
观察莫非氏滴壶液面平,调好液面速度;(4)夏季舱内温度应保持在24℃左右,冬季舱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感冒或肺感染,影响高压氧的治疗;
(5)昏迷患者病情危重,体制弱,在高压氧治疗中如出现高热、肺部感染等情况,可暂时停止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继续治疗。
2.3.3出舱后的护理(1)患者出舱后,观察病情有无异常,并测量脉搏、血压,待病情稳定后,送回病房;(2)治疗期间机体消耗大,为保证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打开舱门通风,舱内喷洒清香剂和消毒剂,用紫外线灯照射,1次/天。
2.4及时准确记录。
2.5.康复指导。
①训练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肌肉力量训练[3]。
按摩: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浮肿,对肢体是一种感觉刺激,利于感觉的恢复,切不可用强刺激手法,肢体运动: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偏瘫肢体进行被动运动训练,每天两次。
训练次数与时间视病人自身状
况而定[4]早期床上运动:当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和体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较好,指导病人进行一些床上活动②语言交流:失语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语言训练,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发音及语言清晰度,当患者呈嗜睡状时,指导病人家属多与病人对话,问简单的问题,引导病人多说话。
多听音乐、广播,练习辨认人,并与人打招呼,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导病人注意对方的口型,对着镜子练习发音,由易到难,以达到恢复语言功能的目的。
3.小结
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对其病情观察尤为重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出处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在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同时,护理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南登昆.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93.8
[2]高丽萍.霍春唾,张稚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2~393 [3]汪萍%脑血管意外的康复%广东省内科护理提高班,2001,3:57
[4]王月英,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J]中华医学论坛(护理分册),20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