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时代的HR转型

数字化时代的HR转型

数字化时代的HR转型当今时代,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工智能、移动平台、传感器和社会协作系统等正在不断颠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

在急剧变化的数字时代,企业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劳动力群体变得更加数字化、全球化、多样化,具有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企业的人才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岗位设计、绩效管理等活动却仍停留在工业时代。

企业和组织如何快速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个人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何有效驾驭人力资本?这是商界领袖和人力资源高管们必须面对的新议题。

重塑组织与人才的关系忻榕(《商业评论》总策划、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我们所处的商业环境和技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7德勤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显示,技术变迁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能接受的速度,更超越了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这中间形成了非常大的差距,如何弥补这种差距?实际上就需要人力资源发挥助推作用。

谈到人力资源发展,数字化时代如何实现从EHR(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到DHR(Digital Human Resource)的转型?未来企业将怎样获取人才?怎样让DHR推动组织向前发展?这些是每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组织形态在变数字化时代,组织形态将发生变化。

原来那种科层式、职能式、矩阵式的组织,正逐渐被一些新的组织模型取代。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网络组织、平台组织、圈层组织以及团组组织的出现,而且这些组织都各具特点。

网络组织网络组织是由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和工作,临时聚结在一起的不相关联的团队组成,这些团队分工协作。

网络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模式,是一种互联互通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能够灵活、快速地产生价值,把资源用到极致。

奈飞(Netflix)就是一家非常典型的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中的人才定位、绩效管理与数字化有很大关联。

网络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模式,员工们是靠着对要做的整个事情的共同理解来展开工作的。

网络组织的边界并没有那么清晰,不像以前的组织里,我是做研发的,你是做营销的。

现在可能做研发的人最终会进入产品使用阶段,甚至将客户的新需求纳入考虑。

网络组织的工作可能都依赖远程沟通。

每一天工作接触的人在电话中,汇报的对象也在电话中,到最后怎么给员工反馈?怎么帮助他提升?去哪里寻求数据来对他进行评估?这种新的组织形态给HR 提出很多新的要求。

圈层组织另外一种新型组织是圈层组织。

优步(Uber)、滴滴都是圈层组织。

它们的内圈是核心内部员工,中间层是通过自身平台把非全职的司机联合在一起,最外层是有打车需求的客户。

圈层组织该怎么管理?大家想,通过非全职员工的驾驶员,怎么能够传递每个组织都想提供的最优质服务?我的管控模式是什么?靠什么让这些不是我组织正式员工的群体达到创造价值的结果?这样的组织形态应该怎么去管?是不是也要碰到很多数据?需要知道客户需求是什么,驾驶员需求是什么,内圈里的全职员工的需求又是什么。

这样一种组织结构,能够让各种资源得到最高效、最大化的使用,而且所有参与者,包括企业核心员工、全职或者半职的驾驶员、希望得到服务的客户,都能够从中获益。

平台组织平台组织具有四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它有大量的自由小前端,是千人千面的状态,服务的是不同人和不同的客户群体。

第二,它有大规模的支撑平台,在后面支持前端服务,给前端赋能。

第三,它拥有多元的生态体系,自身是一个有机生长的过程。

第四,它鼓励自下而上的创业精神。

比如韩都衣舍,它是一家没有实体店的网络时装公司。

前端是面对客户的三五人小团队,后端是支持这个小团队的平台,它给前端的人员赋能并提供数据支持。

实际上平台组织非常需要数据,平台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同样需要数据。

当一个企业有300、500个这样的小前端,就需要企业内部平台化的管理。

团组组织另一种新的组织叫团组组织。

米其林就是这样一种团组组织。

它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组织,是一个赋能的组织。

大家觉得新的组织架构、组织形态可能适合于互联网时代创立的新组织,实际上并非如此。

米其林是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轮胎品牌和生产商。

它从2008年开启历时10年的组织转型,让米其林变成一个团组组织。

它在每个工厂花了很多资源和时间,让每一个愿意参与自我管理的团队成员接受指导与培训,然后把整个生产链切得非常短,让每一段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团队。

每一段都由员工自己负责、自己管理,那些生产线的工人能做质量检查,能跟上下游对接,能指导研发,能给客户做定制。

这个团队就是一个自我经营的团队,在工厂里面他们一起决策:如何安排生产,如何做质量管理,如何解决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计算成本,如何为整个集团组织创造价值,同时又给小团队创造价值。

米其林这样一个巨大的生产型组织,经过九到十年的时间,成功转型为一个自我管理的团组组织。

转型后的米其林高管团队,不再是资源的分配者、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变成一名教练,帮助一线员工激活并发挥自己的潜力,让员工的手、脑、心协同并用,最终将组织完全激活。

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在变总体上,组织形态在变,组织与员工的关系也在发生着一些大的变化。

京东提出竹林式生态环境。

竹子的根系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有共同的根,之间有很强的连接,但是每一个根又有很强的生命力。

京东希望打造这样的组织系统。

顺丰从2014年开始提倡合伙人制,开始建立一个平台,鼓励内部员工出来自己创业。

顺丰请了很多外包机构帮助员工自己创立的小微企业进行工商注册,解决税务、法务方面的问题。

同时,顺丰也是一家很有责任感的企业。

即使员工创业失败了,也可以回到顺丰继续当员工。

这也是人力资源的一大工程。

混合雇佣模式从2010年推行自主经营体,到第二阶段的利益共同体,再到现在的小微模式,海尔的转型已近10年。

如今的小微模式鼓励员工在海尔这个大平台上孵化,直到可以自立门户,自主创业,海尔只是他们的股东。

在员工创业阶段,海尔还会给他们发放基本工资,保持员工家庭的稳定。

同时,海尔还为员工创业赋能,提供很多企业内部资源帮助员工创业。

小微模式反映的是一种慢慢成长的过程:从员工到合作者,最后海尔成为员工的股东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海尔的角色在变化,员工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

永辉超市现在采取的是阿米巴式的合伙人制,有一个6+6的规则:核心合伙人找到一个新商机,可以自己出去开辟一片新天地,这时他跟母公司就是合伙经营的关系——母公司投资这个商机,并提供平台支持。

在子公司中,再次分解出6个核心合伙人,每位合伙人可以继续开设子公司,数量不超过6个。

这就是6+6的模式。

无论是京东、顺丰、海尔还是永辉,它们的组织变革体现的都是人才的裂变,这种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呈指数型增长,这就需要企业拥有快速的、能够综合应对这种变化的系统,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裂变。

个人在变组织在变,实际上个人也在变。

新智客时代来了。

这些新智客中,有些是行业型智客(行业专家),有些是项目型智客(比如IPO、融资),还有通用型智客(供应链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匠人型智客(某个领域独一无二的创造者)。

这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招聘流程的公平感知程度根据统计,2017年,美国有31%是自由职业者,69%是雇佣关系,到2020年这个比例预计是50%对50%。

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的服务提供者人数是6000万,比上一年增加了1000万。

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58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了85万人次。

中国出现了很多分享经济平台,像得到、美团、滴滴、收稻等。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自由职业者。

从外部环境考虑,这是由于社会、技术的变革,给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寻求内因,实际上是因为企业产生了混合雇佣的模式。

混合雇佣的模式有哪些?根据组织对人才的依赖程度,人才的市场饱和度以及人才的市场流动性这三种情况的综合分析,目前至少存在四种混合雇佣模式(参见上页“混合雇佣模式”):1. 共生共长型当一个组织对人才的依赖性强,人才的流动性比较低,而市场饱和度也比较低,组织不太容易找到这样的人,只有跟他发展出共生共长型的强连接关系。

2. 伙伴关系型当一个组织对人才有依赖,但是人才市场饱和度比较低,流动性却比较高,对这样一群自由职业者要建立长期伙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再是雇佣关系。

3. 派遣租赁型如果组织对人才的依赖性不是很高,人才的市场流动性也不是很大,市场人数又比较多,这时很可能采取派遣租赁型的方式。

人才派遣、人才租赁,谁来并不是很重要,因为这些技能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

4. 市场交易型如果组织对人才的依赖性不是很强,市场流动性很大,市场上这样的人才不能说比比皆是,但也是充分的,组织与人才就适合市场交易型的关系。

今天我需要一个人帮我做平面设计,那就找一个符合要求的人即可。

人力资源部门要思考,未来,当我们和员工不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而是有各种方式的合作,我们该如何做好针对不同模式的管理。

机遇?挑战?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人才和技能的短缺,利用数字化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比如通过使用海量数据来支撑和培训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显著提升效率。

一次典型的专业人才招聘流程通常需要至少6个星期,花费4000美元。

如果采用人工智能进行招聘,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能避免一些人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偏见,如性别、种族歧视等,招聘过程也会更加客观。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招聘。

这是数字化时代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一些新的机遇。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招聘同样存在挑战。

如果分别由机器人和经理人来面试,从客观技能上来讲,因为机器人拥有海量数据和算法,它在某些方面比人的判断要更准确一些。

但是个人对于被机器人面试还是经理人面试,对于公平性的感知是不一样的。

(参见“招聘流程的公平感知程度”)左上图红色部分,是测试者接受AI面试时的公平感知分数。

总体来看,还是被人面试的公平感知程度更高。

另外,同样是被人面试,经理人直接对话面试决定是否录用,和看过求职者材料之后再决定是否录用(human decision with information),求职者对于这两种方式的公平性感知也是有差异的。

这是未来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时将面临的挑战。

DHR时代已来,你做好准备了吗?数字化时代HR如何转型邵阳(天合光能首席人力资源官兼共享服务平台负责人):谈到数字化时代的HR转型,需要我们能非常敏锐地捕捉时代的变化,只有了解了时代的变化,企业才能够有效地跟随时代的转变而转型。

天合光能的转型历程天合光能是全球领先的光伏组件制造商,现在的愿景是成为全球能源物联网的领军者。

天合光能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回应了能源行业的大势,以及公司的发展进程和战略。

目前,能源行业正经历巨变,能源行业主要的价值链是发、储、配、送、用。

首先在生产方面,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更加清洁可靠的新能源、清洁能源转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