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制度基本原则

证据制度基本原则


• (二)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范围 • 1.直接言词原则多适用于第一审刑事 案件中对实体问题的审理活动。 • 2.直接言词原则只适用于普通的审判程 序,而一般不适用于各种为提高诉讼效 率而设立的简易程序。 • 3.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
我国刑事证据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
• (一)证据定义 • 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31条和1996年刑 事诉讼法第42条均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 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 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把证据定义为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 2、言词原则 • 首先,法庭审理和判决活动必须采用言词陈述 的形式进行,一切审判活动包括法官对审判的 指挥,当事人和证人的询问或讯问,对证据的 调查和对判决的宣告,控辩双方的攻击与防御, 证人作证等都应当采用口头陈述的方式进行。 • 其次,法庭上提出任何证据材料均应以言词陈 述的方式进行,一切未在法庭审理中以言词的 形式提出和调查的证据,都视为未曾发生或不 存在,从而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 三、对自由心证原则的保障和制约 • (一) 对法官自由心证的事前保障和制 约机制 • 1.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法官形成自由 心证的根本前提。 • 2.无罪推定原则。
• (二) 对法官自由心证的事中保障和制约 机制 • 1.经验法则。 • 2.证明标准。 • 3.证据规则。
• (三) 对法官自由心证的事后保障和制 约机制 • 1.判决理由公开。判决理由公开是指法 官在判决书中应当载明根据现有证据所 作出的事实认定的理由,是对法官判断 证据证明力的心理活动的描述。 • 2.救济程序。 • 设立救济程序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上级 法院纠正下级法院可能出现的偏差。
• 第55条 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 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 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 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 第171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 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 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 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 出说明。
• (二)直接言词原则的意义 • 1.直接言词原则有利于实现案件的实体 公正。
• 2.直接言词原则有利于实现案件的程序公 正。 • 3.直接言词原则有利于提高案件的诉讼效 率。
• 二、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 • (一)直接言词原则具体适用规则 • 直接言词原则除了作为刑事审判的基本原 则,指导和规范着刑事审判活动的顺利进 行外,其本身所包含着的一系列具体规则 对证据的运用也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
第三节 直接言词原则
•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概念 • 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理主义,指的是审 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直接审查所 有的证据,听取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的 陈述的审判原则。(在场、直接采证、自 主裁判) • 言词原则,指法庭对案件的审判必须以言 词陈述的方式进行。(法庭审理和判决活 动 )

第五十六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 员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 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 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

2、明确检察机关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负 有证明责任 • 第五十七条 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 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 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3、明确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行为的调查权 和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 出说明。
4、明确侦查人员在非法证据排除 程序中的出庭义务
• 57条: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 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 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 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 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有关侦 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据的种类
• • • • • • 证据有以下七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 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 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 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1、把物证、书证分为两个证据种类加以规定。 物证是以其物质属性或者外部特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 书证则以其记载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思想来发挥证明作 用的。
• 一、自由心证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 (一)自由心证原则的概念 • 自由心证原则是指证据的取舍、证据的证 明力大小以及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规则等, 法律不预先加以成文规定,以便由审理案 件的法官、陪审员按照自己的良心、理性 形成内心确信,以此作为对案件事实认定 的一项证据原则。
• (二)自由心证原则的意义 • 1.自由心证原则充分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 性,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和对案件作出正 确处理。 • 2.自由心证原则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推动了诉讼民主化 进程。 • 3.自由心证原则与其他证据原则或证据制 度相结合,共同促进刑事诉讼进程。 •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自由心证原则的基础, 自由心证原则又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体现。 •
第一节 证据裁判原则
• 一、证据裁判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 (一)证据裁判原则的概念 • 证据裁判原则,又称证据裁判主义、 证据为本原则,是指对于案件事实的认 定,必须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在刑 事诉讼中,是指对于刑事案件事实的认 定必须依靠证据,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 分,不能认定犯罪事实。
• (二)证据裁判原则的意义 • 1.现代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刑事 诉讼目的的实现。 • 2.证据裁判原则使裁判建立在理性的基 础上,有助于确定裁判的权威性、正当 性和可预见性。 • 3.证据裁判原则与其他诉讼法和证据法 原则相比,具有优先性。
• (三)证据裁判所指向的对象是案件事 实 • 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裁判 原则要求依据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因 而,“案件事实”是证据裁判的对象, 只有确定了“案件事实”的内容和范围, 才能明确证据裁判原则适用的领域,而 这又是对证据裁判原则的理论与实践进 行研究的前提。
第二节 自由心证原则
• 二、证据裁判原则的内容 • (一)证据裁判的适用主体是对案件进 行事实审理的法官 • 证据裁判的适用主体是以个体身份存在 的法官。 • 证据裁判原则的适用主体不仅是对案件 具有裁判权力的法官,而且必须是对案 件进行事实审理的法官。
• (二)对案件进行事实审理必须依靠证 据 • (1)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没 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 • (2)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有证据资 格的证据。 • (3)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经过法庭 调查和质证的证据。
5、明确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 性的法律后果
第五十八条 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 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 据应当予以排除。
• 1、直接原则的适用 • 首先是“在场原则”。即,形式上的直接 审理原则,是指在法庭审判时,各诉讼主体必 须亲自到庭出席审判,并且从精神上和体力上 自始至终参与案件的全部审判活动。 • 其次是“直接采证原则”。即,实质的直 接原则,是指只有法官在直接审理过程中直接 调查所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最后是“自主裁判原则”,即,裁判的法 官必须亲自参与案件的审理,未亲自参与案件 审理的法官无权作出判决。
• • • •
电子证据原本可以采用多种取证方式, 现场搜查、现场输出, 对相关证据进行镜像复制, 以及对电子设备或载体进行实体扣押。 • 电子数据的脆弱性——客观化要求
(三)非法证据的范围


非法言词证据强制性排除,对非法取得的物 证书证自由裁量排除。
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 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 除。 •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 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 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 当予以排除。
第四章 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西南政法大学 蔡艺生
第一编 总论 第四章 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 证据裁判原则、自由心证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 • 证据裁判原则是认定案件事实最基本的原 则,同其他诉讼法和证据法原则相比,具有优 先性; • 自由心证原则是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 应当遵循的原则; • 直接言词原则是对证据进行调查时应当遵 循的原则。
• 2、把“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 • 鉴定人个人的认识和判断。
• 3、赋予了“辨认、侦查实验笔录”的证 据地位。 •
• 4、增加规定了“电子数据”证据种类。 •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 电子数据需要借助一定的信号传输和 转换设备,并以其所记载的信息内容来证 明案件事实,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电子数 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网络博客、手机 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式。

电子数据可以分为内容数据信息和附属 数据信息。 • 内容数据信息记载一定社会活动内容,例 如电子邮件的正文、网上聊天记录等。 • 附属数据信息是指记录电子证据的形成、 处理、存储、传输、输出等与内容数据信 息相关的环境和适用条件等附属信息。

哈希值是一个以适用于数据组特点的标 准数学算法为基础的专属数字识别码,可以 分配给一个文件、一组文件或一个文件中 的一部分,是一种可以对电子文件进行同一 认定的计算方法。 • 元数据是描述电子文件历史、踪迹或管 理的信息,又被称为“关于数据的数据”,即 用于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可以将之视 为电子文件的“档案”。
• 二、自由心证原则的内容 • 通常认为,自由心证原则包含两方面的 内容:一是自由判断,二是内心确信。 • 所谓“自由判断”,是指除法律另有规 定的以外,证据及其证明力由法官自由 判断,法律不作预先规定。 • 所谓“内心确信”,是指法官通过对证 据的判断所形成的内心信念,并且应达 到深信不疑的程度,由此判定事实。
(四)非法证据排除的义务
• 54条: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 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 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 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