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化学(二审稿)一、考试目标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达标性考试。
其考试目标是:以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检测学生化学必修学分模块的学习状况,考查学生的核心化学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运用化学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和三维课程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现的程度,以全面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促进全省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命题依据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考试大纲(试行)》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化学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2.客观性原则——试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要广,能充分反映化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的规定,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试题的难易度适中,具有一定的甄别性,文字规范,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难度系数在0.8~0.85。
试卷的内容效度高,符合命题计划和双向细目表要求,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础性原则——针对学生必修学分模块命题,注重三维目标落实,试题要包括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能力层次。
考试不同能力层次试题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20%,简单应用占40%,综合应用占10%。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环保和当代科技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事例中选择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5.公平性原则——化学试题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我省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命题应注意各市(州)教育发展的差异性,试题选材避免城乡和地区差异。
6.友好性原则——化学试卷设计应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卷面设计整洁合理、图表美观、符号规范,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习惯。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根据《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将学业水化学1[说明:在制定本考试大纲的内容与要求时,我们参考了我省学生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化学1(选修)化学与生活》。
]五、考试方式、时量与分值六、试卷结构1.各类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机器评卷选择题22小题44分人工评卷填空题约8小题约30分56分推断题约10分实验题约16分2.考试模块与分值考试模块分值化学1(必修)约45分化学2(必修)约35分化学与生活(选修)约20分3.试题难度与分值试题类型难度系数分值容易题0.85以上约70分稍难题0.65~0.85 约20分较难题0.50~0.65 约10分七、题型示例【例1】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
月球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可作为核聚变材料的32He。
下列有关3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2 B.质子数为3C.质子数为1 D.质量数为3解析:本题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为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核素符号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弄清楚核素符号中各数字的含义。
本题能力层次为A,属容易题,难度系数0.95。
答案:D【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
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烷烃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C.丙烷燃烧是放热反应D.丙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析:有机化合物在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知识之一。
本题以祥云火炬的燃料——丙烷(C3H8)为例,考查学生对烷烃结构、特征及有关化学性质的了解情况。
本题能力层次为A,属容易题,难度系数0.90。
答案:B【例3】下列操作方法或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化学实验室的有关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装置,考查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情况。
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重视化学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操作要点。
本题能力层次为B ,属容易题,难度系数0.85。
答案:D【例4】2008年6月1日起,我国规定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必须有偿使用塑料袋。
此项政策有利于解决 “白色污染”问题。
下列关于“白色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色污染是指工厂排放的白色烟尘 B .白色污染是由废塑料制品造成的C .将废弃塑料填埋或倾倒在海洋中以减少白色污染D .塑料制品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解析:化学与环境问题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题以我国规定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必须有偿使用塑料袋为背景,考查学生有关“白色污染”的概念及如何防止和减少“白色污染”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化学“来源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
本题能力层次为B ,属稍难题,难度系数0.75。
答案:B【例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
A .钠与水反应:Na+H 2O==Na ++OH -+H 2↑ B .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 ++OH -==H 2O C .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 +==Fe 2++H 2↑D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Ag ++Cl -==AgCl ↓解析:本题设置了金属与水反应、中和反应、盐与盐的溶液反应等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的本质与特征、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此类试题解答,要求学生从生成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粒子符号书写是否正确、原子和电荷是否守恒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本题能力层次为C ,为属稍难题,难度系数0.70。
答案:A【例6】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 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 D .量取液体时读数A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C.氨气的收集装置使Fe2+转变成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中毒,说明维生素C具有()。
A.酸性B.碱性C.氧化性D.还原性解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
试题通过对人误食亚硝酸盐中毒后,其体内血红蛋白中Fe2+转变为Fe3+、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中毒等情况的介绍,考查学生有关Fe2+、Fe3+及维生素C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知识,同时对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捕捉并分析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即亚硝酸盐使人中毒:Fe2+Fe3+,缓解中毒:Fe3+→Fe2+,得出维生素C缓解中毒的原因。
本题能力层次为C,属稍难题,难度系数0.65。
答案:D【例7】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当雨水中溶有等气体时,雨水的pH (填“>”、“<”或“=”)5.6,称为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有(举一例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酸雨、酸雨的pH、酸雨的形成原因及酸雨对人类造成危害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多关注自然,能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自然界的简单问题。
本题能力层次为A,属容易题,难度系数0.85。
答案:硫、氮的氧化物 < 破坏钢铁桥梁(或其他合理答案)。
【例8】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个集气瓶中,同时分别通入氯气,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氯气的漂白作用只在_________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填名称)__________,生成此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设置了一个实验情景,考查学生对氯气与水反应、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这个题,学生要熟悉氯气及相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反应条件和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
本题能力层次为B,属稍难题,难度系数0.80。
答案:干燥的布条没有褪色,而湿润的布条褪色了有水次氯酸Cl2 + H2O == HCl + HClO【例9】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A、B、C和甲、乙、丙、丁、戊五种化合物有下图所示转换关系,A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丁、戊。
(2)写出甲物质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
(3)写出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周期,第族。
(4)写出甲→乙+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乙+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通过给出A元素的特征信息和几种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方框图,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铝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变化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点考查学生从方框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而且,还要求学生善于从试题中捕捉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本题能力层次为C,属较难题,难点系数0.65。
答案:(1)NaAlO2、AlCl3、Al (OH)3(2)冶炼金属铝的原料或做耐火材料(坩埚等)(3)三ⅢA(4)Al2O3+2OH-=2AlO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例10】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干燥器(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解析:本题设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并通过实验操作流程图的呈现,考查学生常见仪器的使用,萃取、分液、过滤、蒸馏等分离操作和简单物质的鉴别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了解常见化学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掌握中学阶段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以及简单的实验设计,结合具体问题推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