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1)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1)

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学贵有疑”为主题,包含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课文,以及“习作:小小‘动物园’”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本单元的习作的主题是“小小‘动物园’”,写写家人和某种动物的相似之处,在叙述中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观察来识记生字,可以通过背诵等方式积累名言警句。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1.认读“豌、按”等10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豌豆、按照”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

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难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为了实现志向,你是怎样努力的?生说说自己的志向,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努力的。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豆子也不例外,这不,文中的五粒豆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全班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设计这个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

通过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来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交流预习,识字读文1.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和会写字,认读生字,重点指导易混字和易写错的字。

课件出示:会认字:豌按僵预揭啪苔囚框溢会写字:豌按舒适恐僵硬枪耐探愉曾教师指导:“僵”读“jiānɡ”,“囚”读“qiú”,这两个字注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写错。

“愉”右边第三笔短横不要写漏。

2.学习一篇课文,理解词语是很重要的。

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的。

生交流词语的意思,并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我们要理解词语的意思,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向别人请教等。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师及时作出评价。

2.角色体验。

先默读课文,用合适的语气朗读童话中五粒豌豆的语言及内心活动。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五粒豌豆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它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生读课文,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师总结。

课件出示:第一粒豌豆: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被鸽子吃掉了第二粒豌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落到了水沟里第三、四粒豌豆: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也被鸽子吃掉了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带来生命的曙光第2课时课时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会根据内容提出问题。

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难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引发探究问题导入:我们上节课大致了解了课文中所讲的五粒豌豆的故事,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讲的内容。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1.五粒豌豆各自的志向是什么?它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2.你最喜欢哪粒豌豆?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重新把握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深入剖析做准备。

二、精读感悟,深入剖析1.默读第13~17自然段,小组合作思考:小女孩从第五粒豌豆上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对小女孩来说有什么作用?生读文章,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第五粒豌豆生根发芽,并开出小花,对病重的小女孩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小女孩在这粒豌豆上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当豌豆开出小花时,小女孩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开来。

2.再读第13自然段至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问题,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第五粒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它对小女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生读相关段落,小组讨论表格中的内容,完成表格填空。

师巡回指导。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豌豆的变化和小女孩的变化的相关语句,规范订正表格中填写的内容。

3.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结合前面四粒豆的结局说一说。

(1)教师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并思考问题。

(2)师点名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引导。

课件出示:总结:其余四粒豌豆虽然也各有各的归属,但是它们的结局并没有意义,第五粒豌豆绽放了生命的光彩,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快乐。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第五粒豌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值得人们敬佩。

4.作者描写其余四粒豌豆的结局有什么作用?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交代其余四粒豌豆的结局,尤其是两次写水沟里的豆,是幽默的讽刺,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使文章更富有趣味性。

(板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三、总结全文,感悟写法课件出示: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2.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两方面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想象一下,小女孩会对第五粒豌豆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目标: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难点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掌握“系”这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深度体会蝙蝠超强的飞行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1.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搜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了解。

课件出示: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主要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课件出示: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

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等组成。

目标的距离可通过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又反射回雷达的时间测定。

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领域。

2.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是什么东西在夜间飞行呢? 夜间飞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夜间飞行的秘密)二、交流预习,读文识字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教师指导读写生字。

课件出示:会认字:蝙蝠即锐系铛绳证障碍荧屏会写字: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达驾驶(1)教师重点指导易混字、易错字。

如:“即”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形,左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究”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九”,写的时候要和“挖”的右半部分区分开来;“驶”右边是“史”,不要写成“吏”。

(2)认识多音字“系”:系鞋带(jì);系列(xì)。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生字的写法,互相听写几个生字,并互相订正。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生读课文,并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师指导: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看课文题目,再根据题目去找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在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改写,我们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2)请同学们找出重点句子。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通过对这个句子进行改写,我们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谁来说一说?生改写句子,并交流自己的答案,师总结。

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

这个环节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对科普文章的阅读兴趣。

3.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

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难点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学生对照课件出示的词语自行订正。

课件出示:蚊子即使灵巧科学家横七竖八绳子苍蝇证明研究雷达显示驾驶员2.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

3.大家都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读这篇文章吧。

二、精读文章,仔细品味探究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读相关段落。

课件出示: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学生读相关的段落,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和眼睛无关。

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间飞行出现了状况。

(2)我们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实验,也知道了最终的实验结果。

那么,科学家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课件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答案)课件出示: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答案,完成表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