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训练(附参考答案与深入思考)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训练(附参考答案与深入思考)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训练(附参考答案与深入思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

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西安主城区形成了明显的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在中国城市里独树一帜。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影响西安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收入水平C.历史因素D.宗教文化2.电子城、纺织城历史上是自给自足的中国传统单位大院式城市建设模式的典范。

该模式( )A.使各城区均亲近自然B.便于各城区职能的专业化发展C.会减少不同城区间的交通D.造成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答案 1.C 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关中平原;历朝历代改建;材料显示西安以旧城为中心;城市建设为传统的大院式。

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 )A.林木基地B.果蔬基地C.粮棉基地D.禽蛋基地4.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 )A.由劳动力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B.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转变C.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D.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答案 3.C 4.D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适合种植业发展;早期城市规模小,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现在出现高新技术产业区;出现高速公路,传统工业规模比中期时规模小。

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

据此回答5~6题。

5.从14~20时,合肥(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答案 5.C 6.C解析 5.读图,从14~20时,合肥有冷锋过境天气,风向变化较小,B、D 错误。

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C正确,A错误。

6.根据图示信息,14时宿州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比合肥低,A错误;冷锋降水在锋后,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多,B错误;20时合肥是雨后,空气质量好转,C正确;20时黄山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D错误。

思考:你从上题材料和选项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两个时间的锋面位置和等压线数值及疏密程度不同;锋面位置决定各地的天气;等压线的数值关系和疏密程度决定风向和风力,锋面两侧的地点受不同的气团控制,温度不同。

“落黄沙”是由于远处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飘浮在空中的沙尘等细粒逐渐飘落而形成的天气现象。

下图为“2017年4月7日某时东亚局部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该日M地出现“落黄沙”天气,沙尘来自远处的地表扬沙,通过高层气流输送到M地上空飘落而形成。

读图,回答7~8题。

7.M地沙尘最可能来自(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8.形成M地“落黄沙”天气的原因是( )A.上升气流将M地的沙尘扬起B.M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近地面大风将沙尘吹向M地D.沙尘来源与暖锋活动有关答案7.B 8.B解析7.图中乙地等压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表示低压槽,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带来大风、降温天气,M地沙尘最可能来自乙地,B正确。

8.图中字母H表示高压中心,L表示低压中心,M位于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形成“落黄沙”天气。

B正确。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到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落黄沙”处盛行下沉气流;扬沙与落沙发生在不同的区域,通过高层气流输沙,可推知扬沙处盛行上升气流;由等压线分布及落沙发生地,可推知M处盛行下沉气流,L处盛行上升气流;由等压线走向及数值关系可知风向,即输沙方向。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10.下列关于三眼井说法正确的是(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答案9.C 10.B解析第9题,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与相邻的青龙河水体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C正确。

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A、B、D错误。

第10题,根据材料,该水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补给水源为地下泉水,A错误;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因为该潭的位置最高,B正确;Ⅱ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C错误;Ⅲ潭用于洗衣,D错误。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答案位于云南,降水较多;井与河较近,水体互相补给明显;井水来源为地下涌泉;三眼井用途不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由轻到重;由图知,三眼井的井口高度不同。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

图1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2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完成11~12题。

1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大气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12.据图2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2时前后B.6时前后C.14时前后D.18时前后答案11.C 12.C解析第11题,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环节的蒸发,A错误;海水蒸发后,遇见温度较低的塑料薄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D错误;水滴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B错误;该集水装置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故选C。

第12题,获取淡水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

从图2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14时前后,选择C。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答案由于温室效应,膜下气温高于膜上;装置取水原理是:海水蒸发,在塑料薄膜处遇冷,水汽凝结,在集水器上方形成“降水”。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14.下列关于三眼井说法正确的是(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答案13.C 14.B解析第13题,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与相邻的青龙河水体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C正确。

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A、B、D错误。

第14题,根据材料,该水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补给水源为地下泉水,A错误;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因为该潭的位置最高,B正确;Ⅱ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C错误;Ⅲ潭用于洗衣,D错误。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答案位于云南,降水较多;井与河较近,水体互相补给明显;井水来源为地下涌泉;三眼井用途不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由轻到重;由图知,三眼井的井口高度不同。

15.秘鲁是世界有名的“无雨之城”,却又多雾潮湿。

首都利马纬度低,却又“四季如春”。

下图为“秘鲁的区域图”和“利马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

问题:秘鲁首都利马气候具有少雨、多雾特征,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少雨: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

多雾:临近海洋,水气充足;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

解析该地位于东南风背风坡,降水少。

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所以气候少雨。

多雾天气,要从雾的形成条件分析,包括水汽、降温、逆温等因素。

该地临近海洋,水汽充足。

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所以形成多雾天气。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秘鲁降水少,多雾;秘鲁主要位于6°S~18°S之间的大陆西岸;利马位于大陆西海岸;利马气温介于15℃与20℃之间,降水较少,7、8月略多。

16.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问题:图示河流水量丰富稳定,计划修建一个小水电站,仅就地形考虑,比较C、D、E三处,在何处建坝工程量较小?答案E处。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比例尺;等高距;不同等高线的数值及大小关系;示坡线;地形为丘陵;AB两点距离约为1cm,地面实际距离为400米;A为240米,B为240米~250米之间;河流的大致流为向由西南向东北;从地形考虑,C、D、E三处中,在E处建坝工程量较小。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

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德孙河)竣工,其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影响纽约早期建成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交通B.矿产C.水源D.军事2.伊利运河的开通对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提高哈德孙河水位B.扩大水源供给渠道C.拓宽经济腹地范围D.加速内陆人口增长答案 1.A 2.C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对港口的影响;影响港口的社会因素。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 )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D.农业人口散居区4.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答案 3.C 4.D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交通和地租的关系;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区外移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