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纵断面计算题

纵断面计算题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思考题1.纵断面设计成果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纵坡设计的步骤;3.竖曲线上的设计高如何计算4.如何进行平、纵组合5.习题一、填空题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

2.纵断面设计就是根据汽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当地气候、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土质条件、排水要求、工程量等来研究这条空间线形的纵坡布置。

3.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

4.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

5.理想的纵坡应当________平缓,各种车辆都能最大限度以接近__________速度行驶。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_______阻力、________阻力、__________阻力和________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7.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根据汽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要保证________________。

8.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_________的行程来作规定。

9.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________,以免影响_________的车辆行驶。

10.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_______的控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决定。

11.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____________的设计标高。

12.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___________,两转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___________。

13.调整纵坡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纵坡线和__________纵坡度等。

14.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5.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6.纵断面设计图反映路线所经中心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关系。

17.竖曲线范围内的设计标高必须改正,按公式h=l2/2R计算,l代表距________的距离,竖曲线上任一点l值在转坡点前从竖曲线_______标起,在转坡点后从竖曲线__________标起。

18.凸形竖曲线的标高改正值为__________,凹形竖曲线为_________;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的标高________________。

19.当路面为表处(_f=,解放牌汽车用Ⅲ档,以30km/h不减速行驶(D=时,可爬升的最大纵坡为____________。

20.在确定竖曲线半径大小时,《规范》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_________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__________最小值。

21.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_________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______________。

22.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上。

23.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大于_________,且坡长不得__________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24.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_________(相对高差为200-500m)和_________(相对高差大于500m)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___________。

2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___________时,可设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_______________。

26.各级公路的__________路段,以及其它___________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的纵坡。

二、选择题1.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

A.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肩边缘标高;D.路基坡脚标高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

A.路面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c.行程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

A.切线长;B.切曲差;C.曲线长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

A.O%;B.0.3%;C.2%;D.3%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行驶。

A.加速;B.等速;c.减速;D.无法确定7.牵引平衡方程式P=P w + P i + P f + P j中的各种阻力,坡度阻力P i与车速( )关系。

A.有直接;B.有间接;c.完全无8.当某一排档的ψ=D max时,说明该排档不能( )。

A.加速;B.等速;C.减速9.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时汽车行驶的安全。

A.上坡;B.下坡;C.平坡10.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

A.汽车动力性能;B.公路等级;c.自然因素;D.排水要求11.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以( )标高为准。

A.路基中心;B.加宽后的路基内侧边缘;c.未加宽前的路肩外侧边缘12.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正值。

A.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空气阻力与坡度阻力13.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14.汽车上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负值。

A.惯性阻力;B.滚动阻力;C.坡度阻力15.汽车下坡加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正值。

A.惯性阻力;B.空气阻力;C.坡度阻力16.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越需要( )。

A.较高排档;B.较高车速;c.较大D值17.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速度行驶( )的行程来规定的。

A.3~6s;~9s;C.9~15s;D.15~20s18.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土石方填挖平衡;c.最大纵坡和坡长;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9.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的整数倍桩号处。

A.5m;B.10m;C.20m;D.50m20.《设计规范》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车道右侧设置( )。

A.爬坡车道;B.变速车道;c.错车道;D.辅道21.《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

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D.双纽线22.对于海拔高度在4500m的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其最大纵坡值应为( )。

A.3%;B.4%;C.5%;D.6%23.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设计成果。

A.平面;B.纵断面;C.横断面;D.平、纵、横24.各级公路在积雪冰冻地区,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 )。

A.4%;B.6%;C.8%:D.10%25.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

A.O.3%;B.0.4%;C.0.5%:D.1.0%三、问答题1.决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3.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从汽车行驶的动力特性出发,对道路纵坡有何要求5.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6. 汽车行驶的条件是什么7.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哪些技术指标的限定要求8.相邻竖曲线在衔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9.简答纵坡设计的步骤。

10.纵坡大于5%的坡段长度为什么要加以限制11.为什么要控制平均纵坡12.合成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有什么不利13.对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设计有何要求四、计算题1.如图1所示,A 点里程桩号为K3+040,其设计标高为478.00m ,变坡点B(K3+240)处竖曲线的切线长用25m 。

求:K3+215,K3+240,K3+260及C 点(K3+390)的设计标高。

2.某竖曲线半径R=3 000m ,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度分别为:i1=3%,i2=1%,转坡点桩号为K6+770,高程为396.67m 。

要求完成:(1)竖曲线各要素计算;(2)如果曲线上每隔10m 设置一桩,请按表1完成竖曲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计算。

桩 号 至曲线起、终点距离 (m) 标高改正值 (m) 坡道高程(m) 竖曲线高程 (m)3.如图2所示,立交桥下有一转坡点,其桩号为K2+230,立交桥下净空要求为,设K2十230高程为。

问该转坡点处最大能设多大的竖曲线半径(取5m 整倍数)根据所设半径求A 、B 和K2+230处的路线设计高程。

4.某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所经地区积雪季节较长。

试问在纵坡设计时,平曲线半径为lOOm 的弯道上,其最大纵坡不应超过何值(μ=,i 合= 5.路段中某一转坡点的标高为,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一6%和4%,根据实际情况,转坡点处的设计标高不得低于。

问:竖曲线半径最小应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倍数) 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地面线 设计线2.动力性能 道路性质 公路等级 交通组成 3.匀坡线 竖曲线4.升降高度h 水平距离l 5.均匀 设计6.空气 滚动 坡度 惯性7.动力性能 公路等级 自然条件 行车安全 8.9s ~15s9.通行能力 较高车速10.设计标高 设计纵坡度 变坡点位置图 1 图 211.路肩边缘(有超高、加宽则为未超高、加宽前的路肩边缘)12.交点坡长13.延长缩短加大缩小14.视距行程时间15.离心力行程时间16.地面起伏设计标高17.切点起点终点18.负值正值±h值19.%20.一般极限21.小半径转向点22.纵断面图路基设计表23.3%小于24.%5%%25.4%26.长路堑横向排水不畅二、选择题1.C;2.D;3.C;4.C;5.A:6.D:7.C;8.A;9.B;10.D;11.C;12.A;13.C;14.A;15.C;16.C:17.C:18.A;19.B;20.A;21.A;22.B;23.D;24.C;25.C三、问答题1.答:(1)考虑坡长限制;(2)最大纵坡;(3)缓和坡段和纵坡设计的有关要求;(4)纵面线型与平面线型的相互协调、配合;(5)使工程量最小而线型最好;(6)转坡点位置设在10m整倍数的桩号上。

2.答:(1)改善汽车在大于5%的坡道上行驶的紧张状态,避免汽车长时间使用低档爬坡;(2)增大汽车下坡行驶时的安全性,减轻汽车机件负荷(上坡)和降低制动器过高的温度(下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