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单元——第二章真核微生物(一)

第七单元——第二章真核微生物(一)

参与电子 传递及氧 化磷酸化 的电子载 体和酶只 存在于线 粒体内膜 上。
浓稠的基质中 含有其自身的 核糖体和DNA。 三羧酸循环和 脂肪酸β-氧化 途径所需的酶 系则存在于线 粒体基质中。
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或F1粒子: 成串存在于线粒 体内膜表面上的 许多直径约为 8.5nm的球状小体。 具有在细胞呼吸 过程中合成ATP 的功能。
5. 微体(microbody)
一种与溶酶体相似 的球形细胞器,由 单层膜包围,其内 部所含的酶为氧化 酶和过氧化氢酶, 又称过氧化物酶体 (peroxisome)。其 功能是避免细胞遭 受过氧化氢毒害, 同时具有氧化分解 脂肪酸的功能等。
6. 真核核糖体(ribosome)
真核核糖体可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也可与内质 网紧密相连,比70S的细菌核糖体大。它是由60S和40S两个 亚单位构成的二聚体,沉降系数为80S。
能做变形虫式运动的一类生物。它们保有变形虫的身体构造, 但是也与真菌类同样拥有能够释放孢子的子实体,而这些特 征也使他们看起来和霉菌相似。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包括
细胞黏菌(如盘状黏菌)和非细胞黏菌(如绒泡菌)两类。
假菌界(Chromista,又译为“藻物界”或“藻界”) 是真核生物域的一个分支,很可能是多源的,可以 被并入原生动物界,或者分开自成一界。他们包括 所有的藻类,藻类的叶绿体中都包含叶绿素a和叶绿 素c和其他一些无色的叶绿素。假菌界生物细胞具有 四层细胞膜。
3. 高尔基体(Golgi Apparutus) 一种膜状细胞器,是由一些平行堆叠的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
的囊泡所组成的膜聚合体。
许多真菌的高尔基体结构形成不完全。高尔基体参与细胞膜形成和 细胞产物的包装。当高尔基体将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运至真菌菌丝体 尖端的细胞壁上时,就实现了菌丝体的生长。大多数从内质网进入 高尔基体的蛋白质为糖蛋白,带有短的糖基链。高尔基体能够根据 其用途的不同,通过添加特定基团对蛋白质进行修饰,然后将蛋白 质运送到适当的场所。
第二章
真菌的 形态、构造与功能
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
真核微生物:
是指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 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植物界:显微藻类 动物界:原生动物 菌物界:黏菌、假菌和真菌。
真菌三个分支为:酵母、霉菌、蕈菌。
黏菌:营养体为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多核、无叶绿素、
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s):基质中另一种 丝状结构,直径约8~10纳米。
微丝、微管 和中间丝是 构成细胞内 部一个相互 关联、巨大、 复杂、丝状 网络的细胞 骨架。细胞 骨架在保持 细胞形态和 细胞运动方 面均具重要 作用。
2.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成分。
9. 液泡(vocuole)
真核微生物细胞中出现的由单层膜包围的泡状细胞器。 液泡大小、形态及其所含的化学组成随细胞年龄和生理
状态而异。一般微生物旺盛生长时,液泡较小,而且其 中内含物少。但随着细胞老化,其中出现异染粒、肝糖 粒、脂肪滴、一些碱性氨基酸以及DNA酶、蛋白酶、脂 酶等多种水解酶类。 液泡不仅具有溶酶体的功能,同时还可调节细胞渗透压 以及贮藏营养物质。
细胞质基质中存在 的一种具有封闭膜 系统及由该膜围成 的腔形或互相沟通 的网状结构。分粗 糙内质网和光滑内 质网
功能:脂类和蛋白质是由内质网结合的酶和核糖体合成的。内 质网可以运输蛋白质、脂类和其它物质进出细胞。与粗糙内质 网结合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可以穿过内质网膜或进入其内腔, 再传输到别处。内质网也是细胞膜合成的主要场所。
真核微生物的纤毛和鞭毛是与运动有关的最重要的细胞器。 纤毛平均长度仅为5~20μm,而鞭毛长度则为100~200μm。 尽管它们都是鞭子状的,都通过击打推动微生物向前运动 (即“挥鞭式”驱动),但二者不完全相同。
鞭毛
纤毛
茸毛型鞭毛




尾 鞭 型 鞭 毛
真核微生物中的原生动物、藻类和低等水生真菌的游动孢子 或配子才有鞭毛,而纤毛只有纤毛纲的原生动物才有。酵母 菌和陆生性的霉菌一般不具有鞭毛和纤毛。
一、真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
1. 微丝、中间丝和微管结构
微丝(microfilaments):分散存 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细胞质中 的细小蛋白丝,直径在4~7纳米, 也可呈网状或平行分布。微丝参 与细胞的运动和形状改变。
微管(microtubules):存在于细胞质中形状类似于 细圆柱体,呈管状的丝状细胞器。 直径大约25 纳米,微管由两种球蛋白亚基组成,称微管蛋 白。微管还存在于有丝分裂的纺锤体中以及参 与细胞或细胞器运动的结构中 。微管至少具有 三种功能:(1)有助于维持细胞形状;(2) 与微丝一起参与细胞运动;(3)参与胞内物质 运输。
真核细胞质中细胞器包括:微丝、中间丝、微管结构、内质 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液 泡、壳质体、膜边体、氢化酶体等。
细胞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器官如鞭毛、纤毛等。
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以上全部细胞器。真核细胞中除细 胞核外,所含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类型。 例如,线粒体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而叶绿体则仅存在于光 养型细胞。
8. 叶绿体(chloroplast)
由CO2 和水形 成碳水 化合物 的暗反 应发生 在基质 内
捕获光能产生ATP、 NADPH和O2的光反 应定位在类囊体膜 上
叶绿体是含有叶绿素的细 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 场所,存在于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真核生物细胞中。 由双层膜包裹。外膜通透 性好,内膜对物质透过的 选择性强。叶绿体还含有 双链环状DNA以及RNA、 70S核糖体、脂滴、淀粉 粒和进行光合作用的酶等
三、细胞核和细胞分裂
1.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nucleus)是细胞遗传信息被核膜包裹而形成球形体。 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结构
遗传物质: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染色体。
核膜结构 :由内外两层单位膜构成,两层膜间被核周隙所分隔。 外层膜表面常有核糖体颗粒,与粗面内质网相连,核周隙与内质 网腔相通;内核膜表面光滑,紧贴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状结构,对 核膜起支撑作用,称为核纤层。染色质通常与内膜相连。
卵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包括许多植物病原菌,引起 许多作物、花卉等发生灾难性病害。卵菌具有独特 分类地位的群体,由于表现出丝状等特性传统上被 划分到真菌界中,随着学科的发展,卵菌纲(早已从 真菌中划分到藻界或茸鞭生物界。卵菌是多分枝的 群体,包括60 多种疫霉菌、多个活体营养的霜霉菌和 100 多种腐霉菌,其中许多是植物病原菌。
鞭毛和纤毛的超微结构基本相同。都是膜包裹的圆柱体。位 于细胞外部的鞭杆的横截面呈“9+2”型,由九对微管二联体 围绕着两个中央微管组成。其化学组成为蛋白质。
鞭毛或纤毛的基部嵌埋于细胞质内膜上,是一个短圆 柱体,称为基体。
基体超微结构不同于鞭杆,它被膜包裹的内部没有中 央管,只有外围的九组微管三联体组成,而不是二联 体。
12. 氢化酶体(hydrogenosome)
一种由单层膜包围的球状细胞器,一般存在于专性或兼性厌 氧的真核生物中,是这些真核生物的呼吸器官,结构和功能 与线粒体大不相同,氢化酶体缺少DNA和核糖体以及线粒体 向内延伸的膜系统。氢化酶体内含氢化酶、铁氧环蛋白、氧 化还原酶和丙酮酸等。其功能是为细胞运动提供能量。
分裂间期:第一次有丝 分裂结束到第二次有丝 分裂开始之间的周期部 分,细胞生长发生在分 裂间期。
微生物细胞周期长短 主要决定于G1期长短
有丝 分裂 期
可看到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又称姐妹染色体或姊 妹染色体)的染色体,并向细胞的赤道板移动, 同时纺锤体形成,核仁消失,核膜开始溶解。
10. 壳质体(chitosome) 一种活跃于丝状真菌菌丝顶端的微小泡囊,直径约40~70nm,
内含几丁质合成酶,所以又称几丁质酶体。 功能和真菌菌丝的细胞壁合成和生长延伸有关。
11. 膜边体(lomasome) 位于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由单层膜包围而成的一种特
殊膜结构。形状变化很大,有管状、囊状、球状、卵圆状或 为多层折叠状,功能可能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内质网结合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可进入内质网腔被运送到 其他场所,并被分泌到胞外,也可以插入内质网膜成为整合 膜蛋白。
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为非分泌蛋白和非膜蛋白质,可插 入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
蛋白质合成后的正常折叠需要一种成为分子伴侣的蛋白帮助, 分子伴侣也能协助蛋白质运至线粒体等真核细胞器。
许多核糖体通常串连在一条mRNA上,并高效地进行肽链合 成。mRNA和核糖体形成的复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7. 线粒体(mitochondria)
完整的线粒体由内外 两层膜包裹,两层膜 由6~8nm的膜间隙分 开。内膜向内折叠形 成嵴(cristae),增加 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 嵴的形状和数量与细 胞种类及生理状态密 切相关,真菌具有板 层状嵴。
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进行繁殖时,其遗传物质所进行的复 制和平均分离的过程,使每个新的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染色 体,分裂前后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相等。这一细胞核分裂和 染色体分配过程称为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在生长分裂循环中,由第一次分裂结束至 下一次分裂结束期间所经历的过程。细胞周期包括细胞分裂 间期和有丝分裂期。
13. 伏鲁宁体(woronin body)
一类较小的球状细胞器,直径约为200nm,由一个单层膜包 围的电子密集的基质构成。伏鲁宁体一般与丝状真菌菌丝中 隔膜孔相关联,具有塞子的功能,当菌丝受伤后,它可以堵 塞隔膜孔而防止原生质流失,正常情况下可以调节两个相邻 细胞间细胞质的流动。
二、纤毛(cilia)与鞭毛(flagell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