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科目:外科学班级高职11-1, 2, 3授课时间:2012年9月5日第1次课授课老师龚华平、外科学范畴1.外科疾病分类2.外科专业发展3.外科总论与各论三、如何学习外科学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学时、外科学发展简史(25分钟)1•解剖学的发展 2. 病理学和实验外科学3.麻醉与止血4. 无菌术与抗菌法、抗生素5.我国外科的发展二、外科学范畴(20分钟)1.外科疾病分类:①损伤②感染③肿瘤④畸形⑤梗塞与缺血⑥内分泌功能失调⑦其他2.外科专业发展:①工作性质与对象②人体解剖系统③疾病性质④手术方式⑤年龄⑥专业3.外科总论与各论第二学时三、外科医生的培养(45分钟)1.培养良好的医德2.培养浓厚的兴趣和上进心3.培养精湛的技术水平①掌握全面的知识②重视临床及基础研究③注重临床技能培训本次课小结要点:1.现代外科学的三大成就2.如何培养合格的外科医生复习思考题:1.外科学的范畴包括哪些内容?2.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下次课预习要点:1.灭菌和消毒的概念及方法。
2.手术切口的外源性感染途径。
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高职11 — 1,2,3重点难点:1.无菌术的概念与方法。
2.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病人手术区域的无菌准备、术中无菌原则。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学时第一节无菌术一、无菌术的概念(5分钟)二、无菌术的方法及应用(25分钟)1.灭菌法⑴高压蒸汽灭菌法⑵煮沸灭菌法⑶火烧法⑷低温等离子灭菌法2.消毒法⑴药物浸泡消毒⑵甲醛熏蒸⑶紫外线分钟)2•患者手术区的准备(20分钟)3.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5分钟)本次课小结要点:1.无菌术是针对感染源所实施的一种预防保护措施复习思考题:1.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三者之间,在病因,症状和治疗方面有什么不同?2.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武汉大学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课时计划(教案)科目:外科学班级高职06-1,2,3授课时间:07年9月11日第3次课授课老师朱正康重点难点:1.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机体对酸碱平衡紊乱的调节机理。
3.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学时酸碱平衡、机体对酸碱平衡紊乱的调节(15分钟)、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10分钟)、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20分钟)第二学时四、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20分钟)五、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10分钟)六、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10分钟)本次课小结要点:1.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通过血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及肾脏的调节来纠正酸碱平衡的紊乱。
2.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时,除病史和症状可提供依据外,希望有判断H+浓度,呼吸性指标,代谢性指标的检验方法。
血气分析可提供此依据。
3•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多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其常见原因是体内碱性液体的丧失,体内有机酸生成过多和肾功能不全。
根据其存在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 可确定诊断,严重者可用NaHCO来纠正。
4•代谢性碱中毒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
常见原因为酸性物质丧失过多, 碱性药物应用过多和利尿药的应用及低钾。
根据其存在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可确定诊断,严重者用酸来纠正。
本次课复习思考题:1.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
2.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
3.PH,HCO,PCO B.B, B.E 的临床意义。
4.代谢性酸中毒时,PH HCO,PCO,B.B和B.E的变化5.代谢性碱中毒时,PH HCO,PCQ B.B和B.E的变化正康媒体:多媒体,板书重点难点:1.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2.大量输血对机体代谢的改变及其防治3.自体输血的方法4.血液成分制品的种类和应用对策:1.从实际应用出发,紧密结合临床进行讲授2.在学生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讲述有关输血的进展情况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学时一、输血的概念及其意义二、输血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将来三、输血前准备、方法四、输血的指征(四大适应症)1.大出血2.慢性贫血或低蛋白血症3.严重感染4.凝血异常五、外科输血的特点六、输血的主要并发症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s)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细菌污染反应5.循环超负荷6.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疾病传播、免疫抑制第二学时七、输血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八、输血传播的疾病九、自体输血的方法1.回收式自体输血(salvagedautotransfusion )2.预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ed autotransfusion )3.稀释式自体输血(hemodiluted autotransfusion )十、血液制品的种类及适应症1.红细胞制品2.白细胞制品3. 血小板制品4. 血浆成分5.血浆蛋白成分6.造血生物工程制品本次课小结要点:1.掌握输血适应症主要为急、慢性血容量和血液成分丧失,重症感染及凝血机制障碍。
2.熟悉输血潜在的并发症及危害性的防治常见输血并发症: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细菌污染反应输血传播相关疾病:肝炎、爱滋病、梅毒等。
3.自体输血,血浆增量剂和血浆成分制品种类和应用。
复习思考题:1.输血的主要适应症是什么?2.简述大量输血对机体代谢的改变。
3.输血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武汉大学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课时计划(教案)科目:外科学班级高职06—1,2, 3授课时间:07年9月18日第5次课授课老师朱正康1.熟悉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关系2.了解休克的类型及其病理生理特点3.掌握休克的诊断和主要监测难点:1.休克分类方法较多,病理生理改变内容分散。
2.休克血流动力学复杂,且枯燥难以理解。
3.休克的早期表现不明显,诊断标准不确切。
对策:1.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首先介绍可能引起休克发生的各种原2.应用图片介绍休克时微循环的改变,便于学生理解3.结合临床例证,增加生动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学时一、休克概述(5分钟)二、休克的分类(10分钟)1.按休克的原因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3.按休克时血液的动力学特点分类:三、提问和举例说明(5分钟)四、病理生理(20分钟)1.微循环改变:微循环收缩期(休克早期)微循环扩张期(休克中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后期)第二学时五、病理生理(15分钟)2•代谢变化代谢性酸中毒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功能受损炎症介质释放3.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肺、肾、心、脑、胃肠道、肝脏六、临床表现(10分钟)1.休克代偿期2.休克抑制期七、诊断(10分钟)1.病史:严重损伤、大量出血、重毒感染、心脏病、过敏病人2•临床表现: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3.收缩压<90mmHg八、提问和举例说明(5分钟)本次课小结要点:一、了解休克的概念: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病症。
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恢复对组织细胞供氧,促进氧有效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正常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
二、了解休克的分类:按休克的原因,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
三、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1.微循环改变在休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分为三期:(1)微循环收缩期(休克早期):微循环“只出不进”、组织细胞低灌注,缺氧(2)微循环扩张期(休克中期):微循环“只进不出”、血液淤滞,血浆外渗,血粘稠度增加、回心血量降低,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3)微循环衰竭期(休克后期):DIC、细胞破坏,组织器官受损,功能衰竭、休克不可逆2•代谢变化代谢性酸中毒、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功能受损、炎症介质释放3.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包括肺、肾、心、脑、胃肠道、肝脏损害四、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1.休克代偿期: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心率加速、脉压差小,血压正常或稍增高,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呼吸加快;尿量减少2.休克抑制期: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昏迷;脉搏细数无力或脉搏摸不出,血压进行性下降或测不到,皮肤发绀或出现淤瘢,四肢厥冷或肢端青紫;呼吸困难,ARDS尿量减少,无尿;消化道出血;DIC五、掌握休克的诊断:包括病史(严重损伤、大量出血、重毒感染、心脏病、过敏病人)、临床表现(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表现)、收缩压<90mmHg复习思考题:1.试述休克的微循环改变2.试述休克的临床表现3.如何诊断休克?下次课预习要点:1.休克的监测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3•低血容量休克的扩容方法和注意要点武汉大学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课时计划(教案)科目:外科学班级高职06—1,2, 3授课时间:07年9月20日第6次课授课老师朱正康媒体:多媒体,板书重点:1.掌握休克的诊断和主要监测2.掌握休克治疗原则和不同类型休克的特点3.掌握低血容量休克的扩容方法和注意要点难点:1.休克的监测指标很多,与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关系密切2.休克血流动力学复杂,且枯燥难以理解。
3.不同类型休克的治疗方法不同对策:1.在前次授课时,努力使学生学懂休克的血流动力学。
2.应用表格形式归纳休克的监测,便于学生理解。
3.结合临床例证,增加生动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学时一、休克的监测(25分钟)1. 一般监测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脉搏;尿量2.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DIC检测二、治疗(15分钟)1.一般紧急治疗2.补充血容量3.积极处理原发病三、提问和举例说明(5分钟)第二学时四、治疗(10分钟)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6.DIC的治疗7.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应用五、失血性休克(10分钟)1.失血量的估计2.补充血容量3.按照监测指标调整补液量4.止血六、创伤性休克(10分钟)1.补充血容量2.手术治疗七、感染性休克(5分钟)补充血容量;控制感染;应用抗生素;处理原发病灶;纠正酸中毒;皮质激素治治疗;营养支持。
八、提问和举例说明(5分钟)九、休克重点内容小结(5分钟)本次课小结要点:一、掌握休克的监测:休克的监测包括一般监测和特殊监测,一般监测观察休克病人的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脉搏和尿量,特殊监测主要有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 R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DIC检测和胃粘膜pH值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