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上海实验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含答案)根据拼音,把词语工整地写在括号里。
对待困难,不同的人会表现出jié rán( )不同的态度:弱者面对困难,会感到jīnghuāng( ),甚至kǒng jù( ),在它面前pái huái( )不前;强者面对困难,不会qīng yì( )放弃,也不会因此有丝毫dān ge( ),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在自己擅长的lǐng yù( )有所jiàn shù( )。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纤.细(qiān)天籁.(lài)拔.地而起(bá)B.歌诵.(sòng)池沼.(zăo)千顷.秋色(qĭng)C.绵亘.(gèn)瞻.仰(zhān)自惭形秽.(huì)D.邃.道(suì)记载.(zài)深入云霄.(xiā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停泊.、提供.、监.察”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bó、gōng、jiān”B.“人才倍出、血肉之躯、辽阔无垠”三个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
C.“改正错误、改进方法、改变面貌、改善生活”四个词语搭配全正确。
D.“远眺、俯视、仰望、斜视”都是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排比)B.镇上的人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洒了一地。
(夸张)C.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
(比喻)D.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设问)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观看日食时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B.全班同学励精图志,终于获得了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C.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犹如削足适履,实在不可取。
D.老百姓期待着战士们凯旋归来。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很喜欢“正直是道德之本”这句名言。
B.“今天好热啊!——你书读得怎样了?”妈妈关心地问。
C.“五彩斑斓的花儿,翠色欲流的草坡,还有……”说着说着,朋友醉了。
D.“你不能这样,”爸爸大声吼道:“再怎么说,它也是一个生命。
”与“罗贯中——《三国演义》”最相似的一项是()A.宋江——《水浒传》B.吴承恩——《西游记》C.贾宝玉——《红楼梦》D.鲁迅——《闰土》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暇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不染的青山绿水。
A.④②③①B.④②①③C.②④③①D.①②④⑨照样子,写句子。
(1)例:这塔可真高。
这塔可真高,站在塔顶上就要够到星星了。
今天真热。
今天真热,______________。
(2)例:分外(指超过平常)中秋之夜,月亮显得分外明亮。
分外(指本分以外)徐虎从来不把帮助别人看作分外的事。
①天真(心地单纯、直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真(头脑简单、容易被迷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要求填空。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________,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__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面泪潸潸了。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
”我们要多听别人在给我们的教诲。
(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是清代书画家郑夑的诗作《竹石》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志向。
(4)关于夏天的诗句,我们会想到杨万里的“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___。
”、“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辛弃疾的“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5)我国古代文言文中,“走”通常是_____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走马观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今天的考试,我一大早就出了门,来到学校发现小明已经到了!真是“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
临近小学毕业。
请你按要求写几句毕业赠言。
要求既符合人物特点又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1)、写给语文课代表,语句中含有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给最调皮的学生,用名言提醒他珍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给你的同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楚庄王赐其群臣酒。
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
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
愿趣火视绝缨者。
”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
”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
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
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愿趣.火视绝缨者催促B.王怪.而问之曰感到奇怪C.寡人未尝有异.于子不同D.今幸得用于臣之义.按道理应该做的1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楚庄王赐其.群臣酒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妾扢其缨而绝之.学而时习之.C.今幸得用于臣之.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1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你对文中的楚庄王和大臣分别从其值得学习的方面做出评价,并用文中语句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小公筷,大文明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
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既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也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
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围桌同餐,相互夹菜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时,我们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消化道传染病。
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有家人感染,其牙菌斑和唾液中会带菌,共餐时,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增加其他亲人感染的概率。
甲肝和戊肝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消化道传染病,传递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如长期和患者共用碗筷,健康人也可能被传染。
“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营造“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个人。
16、文章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结合图文内容说明使用公筷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段,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括全文B.抒发感情C.表达观点D.提出倡议19、在使用公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公筷与个人的筷子混淆的问题,请在上文的图片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作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抬起头来做人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
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
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
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交筹款卡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
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他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
只是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尽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
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A】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
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数额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B】⑨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
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
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出的、自己(独树一帜独一无二)的价值。
20、文中两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
21、结合第⑤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5肯定比500小,但在第⑦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这是从文中摘出来的语句,应该放在文章的【A】处还是【B】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题目:我尝到了提示:在生活中,你可能享受过助人的快乐,也可能体验过失败的痛苦;你可能品尝过母爱的甜蜜;也可能经历过劳动的艰辛;你可能……请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学习的快乐、劳动的艰辛、成功的甜头、母爱的甜蜜……),然后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