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淮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吴燕京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摸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
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含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
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
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
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
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⑥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
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
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
有学者认为,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正是源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反应。
⑧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
有研究发现,人在群体中比独处的时候会更多地触摸自己的脸、胳膊和头部,这固然是因为人们更在意社交场合下自己的仪容,但群体也是影响和降低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群体中人会下意识地触碰自己的身体。
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提升自我意识,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
⑨当我们下一次出门注意到自己或他人触摸面部的这个动作时,体会或许会更多吧。
(选自《百科知识》2020.05A,有删改)(1)文章开头从人们习惯于摸自己的脸这种生活现象谈起,有何用意?(2)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⑦段加点字“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4)请依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材料中的实验现象。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古安伍德教授让14名成年人参与到一个有关工作记忆的任务中。
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在5分钟内记住若干个光点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
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随机受到高频噪声的干扰。
实验结果发现,当出现噪声时,参与者触摸面部的动作比不出现噪声时显著增多。
【分析】本文第①段提出说明对象;第②﹣④段从语言学家的角度解释,指出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第⑥﹣⑧段从心理学家的角度解释,指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第⑨段结束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
开头段落的作用往往是引出说明内容,领起下文;如果开头还有有关的故事等,就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结合具体说明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从内容上分析,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的是人爱摸自己的脸的原因,文章一开头列举“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摸一次”这些具体的数字及现象,主要是引出本文要说明的事理;并且运用设问,设置悬念,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结构上分析,开头提出的问题与标题照应,为下文具体说明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作铺垫。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画线句根据“比如”可知,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本段中心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可知,作者通过列举用手触摸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具体意义,目的是说明“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从而也解释了本文要说明的事理。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本题首先表态:不能删去;其次解词:“部分”意思是整体中的局部,表示范围上的限制,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高级哺乳动物都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再次从反面解说:如果删去,则表示全部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最后从语言角度作结:用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
首先分析原文。
原文针对“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这个问题,主要解说了两种原因。
②﹣④段从语言学家的角度解释,指出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⑥﹣⑧段从心理学家的角度解释,指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其次运用于实践。
材料写当出现噪声时,参与者触摸面部的动作比不出现噪声时显著增多。
结合原文中心理学家的解说“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可知,未成年人在参与工作记忆的任务中受到噪音干扰后,参与者会运用触摸面部来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点评】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表示程度、范围、数量、估计、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修饰限制,解答能不能删去这些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问题,步骤是:先表态,然后解释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进而比较删除后的不同,最后明确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2021宿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磨刀匠进城肖国才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
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
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
每把刀十元。
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
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
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癯、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⑧“当然。
手艺人说话做事讲诚信,不会虚头巴脑讹人。
”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菜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
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轻轻点了点,水珠均匀地洒在条石上。
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菜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
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
刀刃上有个米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
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
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⑪不需多言。
老邹拿着磨好的菜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菜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磨刀匠的脸上掠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
他对自己的磨刀手艺很自信,自信来自于他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的经验。
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
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
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
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
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⑫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
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
我问他生意怎么样。
他一脸喜色,下巴颏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菜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
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
说完,他得意地笑。
⑬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
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
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
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
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
”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
”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
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
”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
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
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
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⑭有跟张师傅熟识的老顾客,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⑮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
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
”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
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小说故事情节人们心理反应张师傅在小区里吆喝磨刀半信半疑张师傅现场展示磨刀手艺①张师傅讲述自己磨刀故事理解接受②(同行)诧异感激;(老李)担心忧虑张师傅想开磨刀公司③(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②赏析第⑭段加应词的表达效果。
(3)老邹在本文中有着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分析】本文写了张师傅在小区里吆喝磨刀,人们半信半疑;张师傅现场展示磨刀手艺,人们心悦诚服;张师傅讲述磨刀故事,人们理解接受;张师傅带中年汉子一起磨刀,老顾客提出担心;张师傅想开磨刀公司,人们赞同祝愿等内容。
文章以此表达了对技艺高超、诚信纯朴等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的美好希望和对进城农民处境的关注和思考。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梳理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