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文言文考点导学案必修二⑴[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考点知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3)冯虚御风通,《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2)足以极视听之娱:(3)信可乐也:(4)向之所欣:《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山川相缪:(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9)苟非吾之所有:(10)纵一苇之所如:(11)知不可乎骤得:(12)而卒莫消长也:(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5)其文漫灭:(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7)有碑仆道:(18)夫夷以近: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今义:判断词。

(2)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3)七月既望古义:今义:希望,远望。

4.解释下列多义词《兰亭集序》期①qī(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经·卫风·氓》)(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4)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魏禧《大铁椎传》)②jī(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致(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2)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史记·刺客列传》)(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4)家贫,无以致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察(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离骚》)(3)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召公谏厉王弭谤》)(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骚》)(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5)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召公谏厉王弭谤》)(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赤壁赋》方(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4)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苏武传》)(5)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少①shǎo(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2)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李贺小传》)(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稍微,略微(4)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史记·苏秦列传》)②shào(5)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苏武传》)(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道(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游褒禅山记》)(2)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识①shí(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3)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

(《世说新语·方正》)②zhì(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5)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崔铣《王忠肃公翱事》)传①chuán(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3)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zhuàn(4)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5)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李贺小传》等。

(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名(1)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逍遥游》)(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司马光《赤壁之战》)(6)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相①xiàng(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2)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王充《订鬼》)(3)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孔雀东南飞》)(4)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②xiāng(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得(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3)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荆轲刺秦王》)(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2)少长咸集:(3)映带左右:(4)一觞一咏:(5)引以为流觞曲水:(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赤壁赋》(7)歌窈窕之章:(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9)下江陵:(10)顺流而东也:(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2)侣鱼虾而友麋鹿:(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6)火尚足以明也:(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二、文言虚词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1于①当其欣于所遇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下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④月出于东山之上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其①独其为文犹可识②其孰能讥之乎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⑤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以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可以无悔矣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虽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②虽一毫而莫取5也①华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三、重要语句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兰亭集序》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赤壁赋》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1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1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文言文考点导学案必修二⑵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B.列坐其次次:旁边C.悟言一室之内悟言:对面谈话D.信可乐也信:诚实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4)不能喻之于怀。

(5)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平昌公弼裔孙。

祖节,明法令,贞观中,为尚书右丞,谨干自将。

融明融明辩,长于吏治。

开元初,调富平主簿。

时天下户版刓隐①,人多去本籍,浮食闾里,诡脱繇赋,豪弱相并,州县莫能制。

融由监察御史陈便宜,请校天下籍,收匿户羡田佐用度。

玄宗以融为覆田劝农使,钩检帐符,得伪勋亡丁甚众。

擢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融乃奏慕容琦、等二十九人为劝农判官,假御史,分按州县,括正丘亩,招徠户口而分业之。

岁终,羡钱数百万缗。

帝悦,引拜御史中丞。

融乃自请驰传②行天下,事无巨细,先上劝农使,而后上台省,台省须其意,乃行下。

中书中书令张说素恶融,融每建白③,说辄引大体廷争。

融揣说不善,欲先事中伤之。

张九龄谓说曰:“融新用事,辩给多诈,公不可以忽。

”说曰:“狗鼠何能为!”融奏选事,说屡却之,融怒,乃与御史大夫崔隐甫等廷劾说引术士解祷及受赇,说由是罢宰相。

融畏说且复用,訾诋不已。

帝疾其党,诏说致仕,放隐甫于家,出融为魏州刺史。

方河北大水,即诏领宣抚使,俄兼检校汴州刺史、河南北沟渠堤堰决九河使。

又建请垦九河故地为稻田。

入为鸿胪卿,兼户部侍郎。

明年,进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融曰:“使吾执政得数月久,天下定矣。

”乃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当时长其知人。

既居位,日引宾客故人与酣饮。

然而神用警敏,应对如响,虽天子不能屈。

信安王祎节度朔方,融畏其权,讽侍御史李宙劾奏之。

祎密知,因玉真公主、高力士自归。

翌日,宙通奏,帝怒,罢融为汝州刺史。

居宰相凡百日去,而钱谷亦自此不治。

帝思之,让宰相曰:“公等暴融恶,朕既罪之矣,国用不足,将奈何?”裴光庭等不能对,即使有司劾融交不逞,作威福,其息受赃馈狼藉,乃贬融平乐尉。

岁余,司农发融在汴州绐隐官息钱巨万,给事中冯绍烈深文推证,诏流于严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