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学生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脱稿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扎实掌握第一部分(一、二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并懂得大意;3.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和第一部分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第一部分中的疑难字词,并懂得大意;3.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流畅;4.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和背景介绍,并记住重点;5.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一)解题(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
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时期人们从汉代儒教统治的礼法束缚下解脱出来,生活上人格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他们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欣赏自然山水,并且由实入虚,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溟涨无端,虚舟有超越”均是歌吟山水、崇尚自然之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已经包含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之中了,当时画家宗炳云就说过“山水质有而趣灵”。
晋人重视友谊,崇尚高级的社交文化,于是就有竹林七贤,风流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逍遥山林,宽衣博带,抚琴啸歌,谈玄醉酒,长歌当哭,孤傲高雅。
从魏晋到南北朝,皇帝不断更替,社会上层争夺砍杀,政治斗争异常残酷。
门阀士族总要被卷进政治漩涡,名士们一批又一批地被送上刑场。
何晏、潘岳、谢灵运、范晔……这些当时第一流的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都是被杀戮害死的。
嵇康,三千太学生为其联名请愿,也未能免其一死!他只能怅然长叹着“广陵散,于今绝矣”告别这个世界。
其好友向秀没有嵇康一样刚烈,他为了保全生命于乱世,只得选择了做官,但他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
因为做官不是他的本意,因为他的内心非常痛苦。
这些门阀贵族们就经常生活在这种既富贵安乐又满怀忧患的境地中,处在身不由己的政治争夺中。
正是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使他们的人生慨叹夹杂着无边的忧惧和深重的哀伤,从而大大加大了其分量。
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还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由于内心总潜藏着这种人生的忧虑、恐惧,情感总处在一种矛盾复杂的状态中。
尽管外表装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是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
我们看到,从东汉末年到魏晋,从《古诗十九首》到魏晋文学,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1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霞晞;4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癸丑()会稽()修禊()激湍()觞()游目骋怀()放浪形骸()趣舍万殊()临文嗟悼()虚诞()【课堂探究】1. 解释第一部分中的加点字词,找出特殊句式并懂得该部分大意。
2.第一部分交代了什么?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鉴赏文本(一)第一部分:1、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部分内容:(可在文字中寻找)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3、从第一部分用词的简约、格调的淡雅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情。
4、写出本部分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背诵该部分)(1)修禊事也/茂林修竹:(2)群贤毕至:(3)少长咸集:(4)所以游目骋怀:(5)列坐其次:古今异义。
古,;今,。
(6)会于会稷山阴之兰亭:句。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句。
【当堂小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扎实掌握第三、四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并懂得大意;2. 体会作者"乐"到"悲"的思想感情;3. 领会作者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4.背诵全文【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流畅;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第三、四段中的疑难字词,并懂得大意;3.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预习检测解释第三、四段中的加点字词,找出特殊句式并懂得文章大意。
【课堂探究】1. 第三段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2.用一个字概括第四段中作者的情感,并说明原因。
(一)朗读第三段:1、用哪一个词概括本部分?2、由第一部分的“乐”到第二部分转“悲”其原因是什么?(可以用原文回答)3、写出本部分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背诵第三段)。
(1)“之”:人之相与:悟言一室之内: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2)古今异义:俯仰\怀抱(二)学生朗读第四段:1、用一个词概括本段:2、为什么说“一死生”、“齐彭殇”是“虚诞”、“妄作”?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消极的,你认为呢?4、写出本部分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背诵该段)。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三)、理清文章思路全文有三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1、2、3、(四)、小结本文是一部游宴诗集的序,先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引发议论,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生死不能等量齐观,不能消极地看待生命与生活,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进而表达了批评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五)、课堂练习1. 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guǐ)修禊(qiè)激湍(tuān)流觞曲水(shāng)B、悟言(wù)形骸(hái)骋怀(pìn)趣舍万殊(qǔ)C、嗟悼(jiē)虚诞(dàn)咸集(xián)感慨系之(jì)D、会稽(kuài)琅琊(láng)彭殇(shāng)若合一契(qì)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游目骋怀:意动用法B. 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C. 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D.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3.对下列各项句式与其它几个不同的是()A. 映带左右B.列坐其次C. 沛公安在D人不敢与忤视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夫人之相与:相交往B. 或因寄所托:有时候C.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为,介词D. 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做相等5.对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 士皆垂泪涕泣C. 悟言一室之内D.虽趣舍万殊6.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三课时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如:或取诸怀抱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如: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如: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二【句式】1 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状语后置);3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4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6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7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8引(之)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
形容词作名词5、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6、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7、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8、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10、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四【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例:其致一也一样。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看作一样(3)一觞一咏一边……一边……。
(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3、期(jī)年之后周、满4、、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七)之(1)动词,往,到达。
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
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