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米建国:对当前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的思考

米建国:对当前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的思考

米建国:对当前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的思考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战略机遇、挑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在大国政治中,美国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其推行包括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在内的“新帝国主义三原则”,但称霸世界却越来越力不从心。

通过控制能源、资源,经济渗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操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1978~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多极化的要求和呼声日渐强烈,欧盟、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目前处于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发展时期。

对于国际上的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出头,不扛旗”的基本方针,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

2007年,我国GDP达到24.66万亿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社会事业也实现了大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资源、环境不堪重负。

《2007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局部海域污染加剧;广大农村更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威胁……其重要原因正是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第二,人民币对外升值(美元)、对内贬值,货币政策遇到经济下滑、中小企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经营困难的挑战。

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处于升值通道之中。

而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上涨,又使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出现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

第三,股市运行极不稳定,股价波动剧烈。

最近两年,我国股票指数不断创出新高,股市市值持续增大。

数据显示,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低点998点,上涨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超过500%。

从2007年10月开始,A股连续下跌。

到2008年6月中旬,股指跌幅超过50%。

仅2008年第一季度,A股市值就缩水12万亿元,创下了15年来的新纪录。

第四,热钱大量流入,外汇储备猛增。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

数据显示,2008年前6个月我国外汇储备新增约2806亿美元,增速达35.73%,月均增长约468亿美元,虽然6月份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当月仅增长119亿美元,但从上半年情况看,月均增速远远超过2007年385亿美元的水平。

第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财政的高增长掩盖了人民群众的低收入、城市和工业化的快速进展掩盖了农村落后、少数人的富裕掩盖了大多数人的贫穷、外汇储备的猛增掩盖了出口增速的下降、国企的高利润掩盖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

第六,扩大内需面临着分配不公的挑战。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十项举措,改善民生是重要内容。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虽然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比例大幅下降,但居民收入差距却持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仍然是社会焦点问题。

低收入群体由于收入不足,导致有效消费需求不足。

因此,要拉动内需,必须改善民生,逐步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局面。

第七,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等方面的挑战。

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需完善,缺乏有效的创新导向,对侵权行为的防范和打击乏力,以及企业专利标准化、技术专利化尚未形成,导致假冒伪劣产品、仿名牌产品充斥市场,企业缺少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给企业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严峻挑战。

二、共克时艰,抢占制高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一个非常浅显且适用的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高才能跳得远,即高瞻远瞩、居高临下。

在军事上叫抢占制高点。

抢占制高点对于克敌制胜十分重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

依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发展任务、发展条件以及科技进步趋势,当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制高点有五个。

制高点之一:制度建设提到制度,不能不提到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

诺思之所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基于他对经济制度的研究。

诺思的一句有关制度方面的名言,就是“制度高于一切”。

诺思认为,创新、规模经济、教育、投资、资本积累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本身就是经济增长,或者说是经济增长的表现。

而真正的经济增长,是制度和产权。

其中,制度是关键,制度的核心是产权。

就是说,除非经济制度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发生,即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就是制度高于一切的有力佐证。

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方方面面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释放了中国的生产力,实现了邓小平同志宏伟规划中的前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增强了综合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仍然是不完善的,还是框架性的,制度创新的空间还很大,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距离。

所以,继续进行改革攻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世界上最完善、最先进、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不仅是一项具有纲举目张意义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决定我国能否有效地实现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制高点之二:文化发展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文化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其实,文化才是最深层、最内在、最高端的东西。

思想观念支配行为,而文化潜移默化地左右着思想观念。

其逻辑关系是:文化决定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决定行为。

社会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

为什么我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的内涵是中国的民族文化,社会主义则是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形成的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底蕴的经济体制,其他的任何体制在目前中国都行不通。

我国政治经济之所以长期具有封建政治、封建经济的烙印,就是因为“王权治众”、“家国一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文化还在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为什么江浙沪—带商品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迅速?这也是文化的原因。

在明末清初,中国工商业首先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工商文化与市场文化天然相通,促使市场经济体制在这—带发展得会快一些。

相反,在农本文化占统治地位的西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就相对慢一些。

诚信是一种文化,勤政廉政是一种文化,民主是一种文化,法治是—种文化,创造是一种文化,节俭是一种文化,腐败是—种文化,浪费奢靡攀比摆阔是—种文化,专制也是—种文化,还有酒文化、饮食文化乃至最近几年兴起的打折文化、短信文化等等。

文化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我们要逐渐构筑起世界上最先进的体制,建立国富民强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弘扬先进文化,鞭挞、淘汰落后文化,一步—步地从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抓起。

政治经济学里的经典因果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者和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

而决定生产者和生产工具最里层、最深层、最基础的就是文化,是包括教育、科技、传播等在内的广义文化。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现民主、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创新、和谐友爱与环境优美的社会,必须以健康的高度发展的文化为支撑。

制高点之三:信息化信息的发展和应用,使经济、社会、文化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信息化不仅使效率提高,它还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了信息化的重要地位。

当今的工业化,是有着丰富信息化内涵的工业化。

之所以说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是因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

信息化已是现代化的代名词。

如果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发展关系联系起来考量,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目前已经开始迈进信息文明时代。

信息文明是吸取了农业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精华,扩大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范围和信息的对称性,提高了社会效率,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在当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信息化强国往往居于经济发展的宗主国地位,信息化弱国则处于经济殖民地境地。

在信息发展方面长期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会被逐渐边缘化,也必然会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而数字鸿沟会演变成经济鸿沟和贫富差距,会演变成强弱悬殊。

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加大力度,高效率地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战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把“积极推进信息化”作为第十五章单列了出来。

基本内容包括: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四个方面。

落实国家“十一五”期间关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四项基本任务,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力争实现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行业信息化,以城市信息化为中心的社会服务信息化,以制造业和农业信息化为重点的产业领域信息化,以电子政务为内容的政府办公快捷化、透明化,以电子商务为内容的业务活动网络化,建立健全推进全方位信息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信息化的制高点意义和信息工作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看,未来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中心,很可能既不是制造业中心,也不是金融中心,而是可以配置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技术流的信息中心。

第二,结合信息工作看体制,从逻辑关系上讲,如果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体制性原因;那么,透明的充分对称的信息服务则是好的体制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

第三,文化和文明本身也是有层次的。

只有和信息化结合在—起的文化和文明,即信息文明才是当代文化和文明的最高层次。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信息化无论是对有效率得经济制度的建设,还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或市场经济由发展型向增进型的转型,以及对先进文化的发育,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推动作用。

制高点之四:跨国公司今后的世界,是跨国公司掌控的世界。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是企业发展规律(资本社会化的规律、组织形式股份化的规律、管理专家化的规律和市场国际化的规律)的产物。

只有跨国公司才能跨过社会制度的差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