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一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3、人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4、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5、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6、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7、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8、与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注意。

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9、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0、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1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1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

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7、神经元始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

18、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9、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20、外周神经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2、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23、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

24、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5、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觉性。

26、绝对感觉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觉性就越小。

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27、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

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在视觉范围内,可区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28、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29、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

30、知觉恒常性的种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31、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叫知觉适应。

32、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觉的深度线条。

这些线索包括以下几种: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运动视差与愚弄透视。

3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时间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人的兴趣和情绪。

34、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35、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36、动景运动有时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

37、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

38、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

39、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

40、意识不是被动的反映世界,人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41、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42、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43、什么是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人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再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一些印象成为经验能够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44、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45、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46、短时记忆的容量7加减2,是以单元来计算的。

47、复述——复述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的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48、信息存储的条件和方法:①组织有效的复习②利用外部记忆手段③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49、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50、再认: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51、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①遗忘的一般概念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

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②遗忘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他受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5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①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②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③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④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⑤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53、思维的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54、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55、辐合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56、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5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②无关信息的影响③问题表征的方式④定势⑤功能固着⑥动机和情绪⑦人际关系。

58、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59、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60、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61、语言是在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加工的,同时又是广大脑区的功能,其中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等是语言加工的重要区域,损伤这些区域会导致各种不同形式的失语症。

6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63、语言具有下列特征: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64、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65、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66、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语症。

67、角回: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并引起阅读障碍。

切除角回还将引起听——视失语症。

68、影响言语理解的各种因素:①语音类似性②语音强度③噪音掩蔽④语境⑤语法、语义的作用⑥韵律特征。

69、动机的含义:动机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

70、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71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72、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3、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74、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7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较晚。

76、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的关系,而是倒U 形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77、生理性动机:也称为基本动机,是为了维持生命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

78、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

79、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学习动机80、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

81、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82、交往动机:在交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83、本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提出,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

84、驱力理论:20世纪20年代伍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以代替本能概念。

85、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86、工作动机与组织行为(全部)P39987、情绪是由什么构成的?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

它是由独立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

88、测谎仪是根据情绪状态下,个人不能控制其生理变化的原理设计的,主要测量呼吸、汗腺、心跳。

89、在前言语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唯一手段就是情绪。

90、消极情绪有害吗?适度的消极情绪是有益的,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

过于强烈和持久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自制力降低,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