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心理过程情感心理现象意志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心理发展史(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3、心理流派的分类(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意志,维持平衡(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端脑8、大脑的四个“叶”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顶叶——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9、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10、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3)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4)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发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11、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2)扩散和集中(3)相互诱导(4)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动力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性系统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

感觉、知觉和记忆12、感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3、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14、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

15、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正后像——感觉后像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灯灭后)负后像——后像的性质和刺激物性质相反正后像和负后像可以相互转化。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相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4)联觉: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16、各种感觉(1)视觉: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锥体细胞——昼视器官,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a.视细胞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杆体细胞——夜视器官,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b.彩色——有色调、明度、饱和度的特性。

c.互补颜色——两种颜色混合后失去了色调,变成了灰的两种颜色。

d.色觉异常——能分辨很细微的明度上的差别,大多由遗传造成。

色盲女性是男性的1/3。

(2)听觉:a.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叫声波。

b.最敏感——赫兹的声音c.老年人感受性降低的特点——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年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从高频逐渐向中低频方向发展d.听觉器官——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

e.听觉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越度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3)嗅觉:最古老的感觉。

(4)味觉最基本的味觉——甜、酸、苦、咸。

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

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

(5)皮肤感觉(6)平衡觉(7)运动觉(8)内脏感觉(机体觉)——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不准确、具有放射的性质。

(9)痛觉——有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遍布全身所有组织,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痛觉最难适应;痛觉的感受性与意志特点有关,不怕疼反而会减少疼痛带来的痛苦,越怕疼则越会觉得疼。

17、知觉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2)选择性: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知觉对象,其他做背景(3)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4)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18、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知觉(肌肉运动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2)时间知觉:可借助的线索——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交替、四季周期性变化、人体生理活动、系里活动周期性变化等。

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对所发生的事件所持的态度以及它所引起的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

(3)运动知觉(4)错觉:必然会产生,是客观的有规律的,主观努力无法克服19、记忆(1)定义: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分类a.按内容:形象、情景、情绪、语义、动作记忆。

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过去经验对当前有意识的影响b.按是否意识到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没意识到过去对当前产生了影响c.按能够加以陈述: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d.按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及信息的编码、存储和加工的方式的不同:瞬时、短时、长时(4)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20、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a.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b.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

c.干扰前摄抑制:先前的知识干扰后学的知识倒摄抑制:后学的知识干扰先学知识d.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首因效应/首位效应;近因效应/新近效应。

思维、言语及想象21、思维、概念注释:思维的间接性: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思维的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离出来,形成概括性认识。

思维、概念22、语言和言语(1)语言:是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符号系统(2)言语: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借助才能实现,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外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言语的形式内部言语:特点——○1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2言语的减缩性○3速度快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年年考)23、表象:过去甘志国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属于记忆的范畴)表象的形象可在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具有可操作性;表象的可操作性成了想象的素材。

属于思维的范畴,想象出来的事物来源于现实;想象具有创造性。

想象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地产生(梦是一种端例子,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做梦;幻觉是异常精神状态下的无意想象)种类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想象(分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幻想)意识与注意24、意识2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心理过程,而是一种状态。

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特征:需要与动机26、需要定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按产生角度自然需要(生理需要、生物需要):人动物都有,有本质区别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人特有种类按满足需要的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需要的分类是相对的,各种需要之间是相互交叉的)27、定义: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心理动力,不能进行直接观察,可根绝外部行为加以推断动机产生: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动机也可由外部环境条件引起。

a.积极的情绪会推动人去设法获得某种对象,消极情绪会促使人远离某个对象,所以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

b.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

动机与行为:同一行为可由不动的动机引起,不同的动机也可由相同、似动机引起动机和效果一般来说是一致的。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动机的种类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内在动机(对个体有长久推动作用)、外在动机28、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968年提出情绪、情感、意志29、情绪、情感(1)定义: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即脑的活动过程。

可用于动物和人类,较为低级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较高级,只用于人类;与情绪比情感更深刻(3)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4)适应功能:有机体通过情绪和情感引起生理反应,便于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情绪情感的动机功能: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功能组织功能:积极的起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起瓦解和破坏作用信号功能:通过表情实现(5)动力性——增力、减力激动度——激动、平静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强度——强、弱(多选)紧张度——紧张、轻松从生物进化角度:基本情绪、复合情绪心境:微弱、持久,弥散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按情绪的状态激情:强烈、爆发式、持续时间较短,明显生理反应、外部行为表现,可发挥意想不到的潜能(6)情绪情感的分类应激: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的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30、意志定义: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