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总结
一、考试情况分析
学生考试失分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本学科学习不重视.
2、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对一些开放性试题不适应.
3、分析归纳能力欠缺,尤其是归纳能力较差, 回答问题角度单一,不能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
4、一些学生答题没有条理,想到哪里答到哪里,有效答案很少, 不能将所学知识同材料、同自己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5、审题能力,特别是根据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6、不善思考,思路模糊,层次不清,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卷面凌乱.
二、学生管理情况分析
1、学生之前我没有教过,对学生比较陌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对于中下游的学生了解的偏少.
2、对优秀学生的要求不够高,给他们定目标太低.
3、对中游学生的关注度太低,因为课上要完成教学内容,有时候需要学生快速的配合,就忽略了对这部分学生的启发和鼓励.
4、对于后进生的管理力度和爱心给予的太少,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几乎没有,而且课堂上会说话,影响老师的课堂进度和同学的学习.
5、整体来说,学生内心真正的学习欲望较低,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应付和拖延为主,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面临的紧迫形势.
三、应对措施分析
针对这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本学科的增长点在于提升优秀率和合格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采取的措施是:
(一)、学科内容
1、夯实基础,狠抓落实.中考试题就是再难,它还是脱离不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如果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应考能力也就更强一些.这种思路要渗透给学生,尤其是中等以下的学生,与其花力气抠难题,不如多用些时间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努力做好每一单元的过关.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整理,构建成网络图,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加强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背书和解题,并在课上强化记忆.
4、加强审题技巧和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减少审题失误,学会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
5、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答题时运用政治学科语言,避免口语化的倾向.
6、注重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要求学生答题时答案要标序号,分段落,知识表述要完整,书写尽量工整.答案中既要有书本中的观点,又要有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同时还要求学生自己的观点.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两种错误的答案:纯观点答案和纯材料答案.
(二)、学生管理
1、要提升学生整体的紧张感.从讲面临的时间形势开始,每节课给
他们正面的鼓励和引导,不能以批评为主,积极的引导会给他们动力,过多的批片只能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没有益处.
2、树立优秀生学习态度的榜样.先给优秀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在学习方法上多做指导,促进他们发挥出更高的水平.让优秀生带动中游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形成竞争进取的状态,提高课堂效率.转化差生,让他们首先保证自己的课堂纪律,然后是增强自制力,在课堂上多学习,多进步.以上这些工作肯定需要课下进行渗透,靠课上的时间是不充足的,而且要在下学期开学初克服困难把这项工作做完.
3、早读效率一定要提高.这要求老师在早读前精心规划早读的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太低,要求老师把每一项任务安排的明确.规定好完成每项任务的时间,单位时间内要高效完成任务.
下学期工作任务重,根据制定好的计划,及时有效的实施各项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迅速调整工作状态,争取中考成绩有很大进步.
学习随笔参加“创课”学习有感
参加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的走进XX中的创课教研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改进的地方.
总的感受是课改无论怎么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根本.创课的精髓体现于一个“创”字上,更要好好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创”度,由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源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在课堂上,我亲身感受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同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既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差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他们的脸上也能看到阳光的笑脸,这
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创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创课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精髓,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创课的主阵地.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如果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所谓“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这种所谓的“补课”我不认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因此,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成为我以及所有同行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