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要点
第四章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要点
• 三、动作形成的生理机制 • 1、学习和掌握运动机能,其本质是建立运动条件 反射的过程。
• 2、体育活动中所掌握的一切动作机能,实质上就 是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 3、经过反复强化,使感觉中枢和运动觉得动觉细 胞发生暂时联系,建立了一连串的阳性和阴性的 条件反射系统,即形成动作技能。
• 3、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其身体、大脑、神经系统 及心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表现出一定的时间 顺序和客观规律,具体表现如下: • ①由手至尾。头部动作 躯干动作 手臂动作 腿足运动 ②由近及远。头、躯干动作 双臂、腿部动作 腕、手动作 ③由粗到细。大肌肉动作 手脚精细动作 ④意识性逐渐增强。无意到有意的发展 总体而言:从最初的整体性、全身性向局部化、专 门化过渡。
• 五、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P85)
第二节 走步动作练习
• 一、走步的意义 • 定义:走步是双手、双脚协调配合,有一只脚始 终支持地面的周期性动作。 • 意义: • ①使儿童进入一个较为自由和能够独立活动的时 期,获得了扩大认识周围事物和外界交往的可能 性和自主性。 • ②儿童身体锻炼的手段之一。(60%的全身肌肉 参加动力性的练习活动,心率可达120次左右/分)
• ④两臂适度前后摆动(平衡、加大步幅、调节步 频、省力、美观) • ⑤脚落地时要轻(减少阻力) • 2、走步动作的基本要求 • 上体要保持正直,自然挺胸、头正,眼睛向前 方看,肩膀肌肉放松,以肩为轴,两手臂前后适 度地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稍弯曲,幅度要 随步幅而定;步幅大小要适宜、均匀,抬腿要向 正前方,两脚落地时要轻,脚尖稍向前方,避免 “内八字步”或“外八字步”;走步时,精神饱 满,节奏感强 。
• 二、动作的基本要素 • ①动作的开始和结束姿势:起跑姿势、预备姿势、 助跑;跳跃动作的落地“平衡”、幼儿跨跳后继 续的“减速跑”。 • ②动作的方向和路线:方向由“面”来确定;路 线分直线与曲线。 • ③动作的幅度和距离:摆臂动作的幅度、走幅。 • ④动作的力量:肌肉紧张的能力
• ⑤动作的速度:动作完成的快慢 • ⑥动作的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次数 • ⑦动作的节奏:各个动作之间按特定顺序和时间 间隔的比例交替进行。(意义:协调、美感) • ⑧动作的协调:各个动作之间和动作各要素之间, 以及动作与人体机能间的协调。(时间与空间上 的配合)
• 一、跑步动作的意义 • 定义:跑步是双手双脚协调配合,两脚有一个同 时离开地面的腾空阶段的周期型的动作。
• 意义:
• ①儿童身体锻炼的重要手段
• ②发展身体素质,积累实践和空间的经验,促进 时间直觉和空间直觉的发展
• 二、跑步动作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 1、特点: • ①两脚有一个同时离开地面的阶段,称为腾空阶 段 • ②跑的每一步可以具体分为脚着地的支撑阶段 (落地和后蹬)和两脚离地的腾空阶段 • 2、基本要求: • 跑步时向后蹬地用力,向前摆腿方向正、幅度大,膝
• 四、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 1、人类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仅有两种身体 活动:
• ①人类种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系列反射活 动,如吸吮、觅食、抓握、行走等; • ②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如蹬脚、挥臂、扭动 躯干等 • 2、此后的一年中,婴儿要经过抬头、翻身、坐、 爬、站等动作的学习,最后才能学会直立行走、 跑、跳等。
• 4、动作机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比一般的动作 形成的条件反射更为复杂,表现为: • ①参与形成动作的条件反射活动中枢有许多个, 既有运动中枢,又有视、听、皮肤感觉以及内脏 活动中枢; • ②反射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一连串的; • ③在形成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 重要作用。
• 5、形成动作技能的过程: • ①泛化过程:由于大脑皮质细胞兴奋的扩散,条 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就出现泛化现象,主要 表现为动作不协调,肌肉不该收缩的也收缩了, 有多余动作,费力。 • ②分化过程:经过不断的练习,对动作的内在规 律逐渐理解,也逐渐消失一些多余的、不协调的 动作。初步建立动力定型,但不稳定。 • ③巩固过程:通过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 已经巩固,达到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动作趋于 巩固阶段。 • ④自动化阶段:出现自动化,自动化就是进行一 套动作时不必有意识去控制也能完成。
第一节 基本动作的分析
基本动作的分类
动作的基本要素
动作形成的生理机制
动作发展的规律 动作发展的顺序
第一节 基本动作的分析
• 一、基本动作的分类 ①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特征分类:发展臂部的上肢动 作、发展腿部的下肢动作,发展躯干的动作,发 展全身的动作等等; ②身体素质特征:发展速度的动作,发展力量的动 作,发展耐力的动作,发展灵敏的动作,发展平 衡的动作等等; ③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特征:走步、跑步、跳跃、投 掷、攀登、钻爬等; ④动作组成的基本结构与特征:周期性动作、非周 期性动作
• 3、学前儿童时期走步活动能力发展的特点 (91—92)。 • 4、走步活动练习的形式及锻炼价值 • ①形式及价值:P92 • ②活动目标: P93 • 三、指导学前儿童走步活动的建议 • ①运用多种形式提高走步的能力 • ②练习的重点是腿部和躯干的姿势 • ③创设优美和安全的走步环境
第三节 跑步动作练习
第四章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
目录
基本动作的分析
走步动作练习
跑步动作练习
跳跃动作练习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
• 基本动作是人体最重要的活动技能,是人们在生 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实用技能,也是锻炼身体的重 要手段。 • 基本动作的种类有:走步、跑步、跳跃、投掷、 平衡、攀登和钻爬等。 • 遗传因素 顺序和水平(前提与基础) • 影响因素 • 环境因素 实际水平(促进作用)
• 二、走步动作的特点和活动目标
• 1、走步动作的特点:
• ①动作要放松、自然,上体要保持正直(最基本 要求)(减少负担、促进发育) • ②合理、稳定的节奏(省力) • ③符合生物力学特点(省力、提速、平稳、优美)
•
பைடு நூலகம்
正确的姿势:脚落地时,两脚的内侧基本保持 在一条线上。(叉腿走步)脚尖稍向正前方。 (外八、内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