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五课教学设计
上饶县黄沙岭乡中心小学林燕凤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五课是围绕如何“尽孝”这一美德而展开的,分了韵文、译解、拓展、故事四个板块。
韵文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要求作子女的应尽最大的努力做父母高兴地事的道德准则,又以“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来告诉我们自己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就是尽孝了。
译文表意清楚,通俗易懂,为学生读懂韵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
拓展结合一些俗语和《孝经》的话延续拓展“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的内涵,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故事《潘岳辞官》更是以生动的事例诠释着如何尽孝,使父母亲幸福快乐。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兴趣诵读韵文并能做到背诵。
2、通过诵读韵文以及对拓展和故事的了解对“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有界
定,感悟和培养孩子的孝心。
3、学会思考,反馈以韵文的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知道如何做。
三、设计理念
1 根据国学课的要求,结合四化:生活化、故事化、情景化、诵读化。
将整节课设计成三大板块:迁移导入,围绕“孝”这一主题,进行导入教学。
2 抓住诵读要求,梯步指导朗读,使学生有兴趣读。
3、在新授中将四化并用,读中思,思中悟,悟中行。
实现学生在读出韵文的韵味时也在设计的故事和情境中思考,同时结合生活事例分析道理,为自身的行为树立标杆,从而能够导行。
四、教学过程
(一)调查访问,迁移导入。
1、教师随机在班上问一些问题,让生思考,在思考中反思行为从而引出新课。
(1)平时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关心你的?(激发起学生对于父母给的爱的重视,教师也可在特定中反问学生父母有时的某些做法是否接受,是不是爱?)
(2)你平时有没有关心过你的父母?(让学生经过和上面的对比,引起反思。
)
(3)我们学过哪几句韵文是教育我们关心父母的?(让学生复习旧知,巩固前文,从而有一个国学课的热身,加上老师的表扬,激发兴趣。
)这样的韵文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二)新授
1、分阶段读文
(1)、通读韵文,读熟韵文,读出韵文。
听音读文,说说录音读文怎样?(生归纳,按照生的归纳要求,让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
(2)、生生互读互评,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引用《弟子规》的话:“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要求学生读书也要像说话一样注意轻重缓急,听师读,找出须重读的字和停顿的地方。
(4)、最后利用各种方式练读韵文,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故事引学,对比教育诠释韵文
(1)和释文结合
看“乌鸦反哺之恩”的图片,从图片中你看到了小乌鸦懂得()的道理?学生讨论,
并说一说。
教师引:对呀,父母疼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我们就要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齐读并思考此句的内涵。
(教师让学生展开说,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
如:某个小朋友的爸爸对他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打不赢,还有老爸呢!这里要注意不让不好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举相关的例子时让生边分析边熟记本句。
)
(2)故事加深理解
师讲述《潘岳辞官》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潘岳是怎样的人?你可以用我们《弟子规》的哪句夸赞他?
有感情地背诵此句。
(3)生活实例导入,分析明义
A师讲述:一年级的小欢同学在学校做早操时不小心和别班的小朋友撞到了,把头撞了一个大包,回家后,妈妈流着眼泪给小欢擦药。
妈妈为什么流眼泪?(利用实例引起思考引出“身有伤,贻亲忧。
”)
B 把问题交给学生:还有那种情况会使父母伤心、蒙羞呢?(学生边思考边说,教师归类,抓住品行出问题的例子得出结论:德有伤,贻亲羞。
)诵读此句。
如:最近福建南平一男子杀害多名小孩后,致使家中的母亲和弟弟迫于群众的舆论而举家搬走原来住的家。
(这名男子给父母带来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有感情诵读。
)
C 活动:是非大考验,争当大孝子。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例,让生思考对错,回答对给予奖励。
(例1:小明在外面逗留,深夜都不回家。
例2:周六,小兵爬进学校的围墙,看见办公室的门没有关,就溜进去拿走作业本占为己有。
)
评析:那么晚,孩子在外面,让父母当心,做了不道德的事是品行上的缺失,更会让父母担忧和蒙羞。
因此我们要记住:身体好,亲无忧;品行优,令亲乐。
(三)教师总结,激励实践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今天我们学了那么多更是应该从自身做起,真正做一个令父母开心、自豪的孩子。
每人每天为爸妈盛一次饭。
并能记下本课的韵文,如果不想做时,请背背本课。
最后深情地师生齐背本课。
五、板书设计
第五课
亲好、亲恶:力具、谨去
身伤、品差:亲忧、羞
附教材内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