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第4章 MIS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第4章 MIS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
留下隐患。
4.3.1 生命周期法
6. 工作文件标准化文献化
为保证各阶段工作的衔接与日后系统的 维护,各阶段工作完成之后,要按照统一
的要求形成相应的文档资料。
4.3.1 生命周期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点: 1. 开发周期长,文档过多 2. 各阶段文档的审批工作困难 3. 用户介入系统开发的深度不够, 系统需求难以确定。
进行修改得到新的原型,再征求用户意见,
如此反复,直至用户满意为止。
二、原型的开发过程 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2.开发初始原型系统 3.对原型进行评价 4.修正和改进原型系统 (循环、不断修改完善)
原型法开发MIS的过程示意图
确定用户基本要求
构造初始模型
评价、使用系统原型 用户满意? Y 系统转换、系统维护 与评价
系统进行交流,共同明确新系统的需求。可将这 一过程作为生命周期法的一个阶段,即需求定义
阶段 (原型法与生命周期法结合)。
⑴ 丢弃(研究)式
特点: 开发费用低、速度快,一般要
利用软件工具即环境进行支持。
丢弃(研究)式原型法与生命周期法的结合
生命周期 法
框架设计 可行性研究
原型法
确定基本要求
初步设计
观点,一切从用户出发、从用户利益考虑。要
尽量吸收用户 (管理、业务人员) 参加开发,
加强与用户沟通,主动、及时交换意见,以取
得共识。
4.3.1 生命周期法
2.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
为使新系统满足用户要求,要对现系统 进行认真的全面调查。以便在此基础上进
行系统分析,通过方案对比,确定新系统
最佳方案。
演化(试验)式原型开发MIS过程图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Y 最终系统 满意否? N
演化(重新设计、实施)
图4—5
演化式原型开发MIS过程图
⑶ 递增(进化)式
开始时系统有一个总体框架,各功能单元的 结构和功能较清楚,但没有具体实现。在以后 的开发过程中一个一个的完善这些模块。 前提:系统的组织结构不发生变化, 模块的外部功能不发生变化。
C
系统实施
调
试
修改
修改系统1
生命周期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特点: 1.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2.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
3.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别进行 4.使用结构化、模块化方法 5.严格划分工作阶段 6.工作文件标准化文献化
4.3.1 生命周期法
1.建立用户第一的观点
MIS是为用户服务的,开发全过程中要有用户
划分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在保证总体模块
正确的前提下,逐步分层细化,划分为适当 的模块,在此基础上进行物理模型设计和程 序设计。
4.3.1 生命周期法
5.严格按照阶段进行
将整个新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工作步骤。便于开 发过程的控制。前一阶段为后续工作提供 依据。每一阶段完成,要严格审查,防止
念描述客观事物及其联系, 为管理信息系统的
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4.3
MIS的开发方法
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开发方法: CASE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全
面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采用CASE工具进行系统开发,必须结合一种具 体的开发方法, 如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或原型化 开发方法等, CASE方法只是为具体的开发方法提 供了支持每一过程的专门工具。
详细设计
构造原型
评审 修改
实施
维护与评价 Y
满意否?
N
图4—4 丢弃式原型法与生命周期法的结合
⑵ 演化(试验)式
按照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系统,让 用户先使用起来,有问题随时修改。 (用户的要求及系统的功能在变化)。
过程、特点、注意
⑵ 演化(试验)式
●过程:设计、实施、演化
● 特点:开发完成的系统可立即使用,但 修改、增加原系统的功能极为频繁。 ● 注意:在实际实施中,要加强管理和控 制,围绕系统的基本需求进行开发。
递增式(进化)原型开发MIS过程
系统总体设计
Y
功能子单元 全部实现? N 实现一个功能子单元
最终系统
图4—6
递增式原型开发MIS过程
4.3.2 原型法
四、原型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原型法的优点 2、原型法的缺点
4.3.2 原型法
1. 原型法的优点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开发周期短 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加强了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参与程度 降低系统开发中的风险 降低系统开发的成本 易学易用,减少对用户的培训时间 可产生正确的系统需求描述
⑶ 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
MIS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应用软件工程, 应该按软件工程的理论、方法和规范去组织 与实施。
4.1.1 MIS开发的基本原则
⑷ 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原则
MIS的建立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完善和 先进,而总是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逐发 展的过程。
4.1.2 MIS开发的条件
1. MIS开发的条件 2. MIS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复习提纲: 1、MIS的开发策略有那几种?实践中怎么应用? 2、在MIS开发中,为什么说用户参与十分重要? 3、试述结构化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4、生命周期法开发MIS分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6、MIS的两种开发方式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情况、资金与时间要求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要求采 用不同的开发策略与方法。
4.1 MIS开发涉及的基本问题 4.1.1 MIS开发的基本原则 4.1.2 MIS开发的条件 4.1.3 MIS的开发策略
4.1.1 MIS开发的基本原则 (1) (2) (3) (4) 实用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 完善,逐步发展的原则
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 规划阶段: 初步调查
框架设计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分析报告
修改目标、追加 资源、等待条件
停止研制
否
审批
是
修改
A
分析阶段:
A
详细调查 逻辑设计
修改说明书
系统分析报告
停止研制
否
审批
是
修改
B
wu
设计阶段:
B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修改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说明书
停止研制
否
审批
是
修改
C
实施阶段:
6
4.3.1
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基本思想:把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分
成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五个
阶段,并详细规定了各阶段的任务及工作方 法。
图4-1 系统的生命周期
初步 调查
框架 设计
可行性 研究
审批
详细 调查 逻辑 设计
系统 评价
系统 维护 验收 系统 转换 系统运行 和维护
2.MIS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1)建立开发领导机构及组织开发队伍; (2)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
(3)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
(4)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投资金额;
(5)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
4.2 MIS的开发策略
一般认为,开发MIS的策略有以下两种:
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从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 本功能(即数据处理功能),然后逐步向高级 建设(即,增加管理/控制功能)。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 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 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MIS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多
方面条件的制约。研究这些条件无疑将有助于MIS
的开发,有利于对MIS开发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的 理解。在MIS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已形成了多种系 统开发策略和方法。因此,为了保证系统开发工 作的顺利进行,应该根据所开发系统的规模大小、
技术的复杂程度、管理水平的高低、技术人员的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分 析报告
系统实施 系统设计
编程 调试
审查
总体 设计
审查
详细 设计
4.3.1
生命周期法
各阶段的内容: 1.规划阶段: 系统框架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2.分析阶段: 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确定逻辑模型) 3.设计阶段: 系统的物理方案设计(确定物理模型) 4.实施阶段: 合理组织各种资源,实现系统的物理化 5.运行维护: 使用和维护MIS
4.1.2 MIS开发的条件
1.MIS开发的条件
(1)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 (2)必须有建立MIS的实际需求和迫切性;
(3)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4)有必要的投资保证,并能提供系统维护 人员的编制和维护费用; (5)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应满足系统建设需要; (6)基础数据要齐全规范。
4.1.2 MIS开发的条件
4.1.1 MIS开发的基本原则
⑴ 实用性原则
系统必须满足用户管理上的要求,既保
证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又方便实用,需要友好
的用户界面、灵活的功能调度、简便的操作
和完善的系统维护措施。
4.1.1 MIS开发的基本原则
⑵ 系统性原则
在MIS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其 功能和数据上的整体性、统一性。
4.1.1 MIS开发的基本原则
两种策略优缺点的对比
策略 优点 缺点 备注
自下而上
根据业务状况进 行具体功能设计, 可以避免系统的 混乱,能保证最 终的系统可以运 行(虽然系统性 能不一定良好)。
整体性和逻辑性 强。
缺乏整体性。
一般发生在“初 装”和“蔓延” 阶段。
自上而下
风险大,故适应 小公司。
4.2 MIS的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