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针灸学基础3.10手少阳三焦经
针灸学基础3.10手少阳三焦经
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清热解表,聪耳明目,解痉止痛。 【主治】1.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上肢
偏瘫。 2.热病,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3.胸胁痛。 其他病症:感冒,高血压,失眠,
脑血管后遗症,遗尿等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2021/1/17
外关 SJ5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配伍】 1.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 2.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 3.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法研究】
翳风 SJ17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
陷处。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 现常用于面神经麻痹,痉病, 狂疾,膈肌痉挛。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2021/1/17
(三)腧穴 本经共23穴: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外关 、支沟、会宗、三阳络、 四渎、天井、清冷渊、消 泺、臑会、肩髎、天髎、 天牖、翳风、瘈脉、颅息 、角孙、耳门、耳和髎、 丝竹空。 (重点掌握7穴)
2021/1/17
外关 SJ5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
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清热聪耳,润肠通便。 【主治】针麻常用穴之一,多用于治疗胁痛,习惯性便秘等
1.热病,便秘。 2.胁肋疼痛,落枕。 3.暴喑,耳鸣,耳聋。 4.手指震颤,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配伍】配天枢治大便秘结;
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2021/1/17
2021/1/17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上肢
外侧正中上行,经肩、颈,绕耳,止于 眉梢,支脉在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
体内:属三焦,络心包,支脉到额 角、面颊、目眶下和耳内。
2021/1/17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病:偏头痛,耳鸣,耳聋,目 赤肿痛,咽喉痛。 •热病:感冒发热,疟疾,便秘。 •外经病:手背肿痛,肘臂痛,肩背痛ຫໍສະໝຸດ 颈 项痛。2021/1/17
手少阳三焦经小结
1、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正中 上行,经肩、颈,绕耳,止于眉梢,支脉在目外 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体内:属三焦,络心包,支脉到额角、面颊 、目眶下和耳内。
所联系的脏腑器官有三焦、心包、耳、目。
2021/1/17
2、取穴要点
无名指尺侧指甲角旁取关冲。 在手背部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取中渚。 尺骨与桡骨之间,腕背横纹上2寸取外关,与 内关相对;腕背横纹上3寸取支沟。 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取翳 风。 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取耳门 。 眉梢外侧凹陷处取丝竹空。
针灸学基础3.10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 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 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 包,下膈,循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 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拙;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2021/1/17
3、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疾病:偏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 痛,咽喉痛。
热病:感冒发热,疟疾,便秘。 外经病:手背肿痛,肘臂痛,肩背痛,颈项痛 。
4、特殊作用
支沟治疗便秘。
5、操作要点
耳门?张口直刺。
2021/1/17
1、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 端,治疗耳鸣、耳聋。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 疗肘肩及躯干疾病。 3、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治疗腕关节疾病。
2021/1/17
支沟 SJ6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