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第2章XXXX.pptx

金融学第2章XXXX.pptx


对高利贷的态度
1. 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 ;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 者;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
我国的民间借贷 (关注知识点)
• 1.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 2. 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
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 不可避免; • 3. 应取的对策。
• 信用与金融的同一性:
信用活动即是资金融通,金融活动中包括信 用关系,因为实物信用越来越少,已经微不 足道
第二章 信 用
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信用经济
1.信用关系无处不在 2.信用规模呈现不断扩张趋势 3.信用结构(市场、机构、工具) 日趋复杂化
债权债务关系覆盖整个经济生活
1.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 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
从逻辑上讲,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 (信用)存在的前提条件。
经济学的信用活动以清晰界定的排他性产权安 排为前提, 信用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 总和, 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 产权是一组激励和约束人的行为的权利束; – 产权是一组人与人之间的合约关系
高利贷信用
(3)高利贷产生的条件(关注知识点)
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贷者的垄断地位。 风险补偿的观点。
畸高利率存在的条件
1. 就借者说,关系身家性命,无讨价还价的余 地(为挥霍,也不怕利率高);
2. 贷者不是慈善家,是追逐回报的经济人: ——向这方面贷放的货币有限,奇货可
居; ——极高风险的补偿……
民间借贷与高利贷
1:民间借贷利息率不可高于上限,4倍以 内合法;
2:利息不得计入本金计算复利,超出部分 的利息和复利不受法律保护;
3:属于直接融资,不存在第三方经手。
三、信用与金融
信用与金融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联 的两个经济范畴。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 末期,金融则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信 用经济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货币借 贷已成为信用的主要形式的条件下诞生 的。
三、信用与金融
实物借贷向货币借贷的发展:背后的动力机制分 析(成本+效率),也引出了货币本身应具有的 特性要求,以及对后金本位时代货币体系的思考 。
《货币战争》热销带来的思考。
货币体系本身带来了风险,然后我们来管理风险, 众多衍生品在管理风险的同时又在大量制造风险。
价格、利率、汇率的剧烈波动本身可能更多地与货 币体系的缺陷有关
金融学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第一篇 范 畴
第二章 信 用
第二章 目录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基础 第三节 信用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 信用秩序的维护
第二章 信 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信用
(一)信用的概念
1.信用的含义
经济意义上讲,信用是一种以借贷为特征 ,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 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商品的赊欠买 卖与货币的借贷。
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 2. 任何货币盈余或货币赤字,都同时意味着相
应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
二、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 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盈余(Surplus)单位 和赤字(Deficit)单位的存在是现代信用活 动的基础
• 资金在有偿的原则下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 门流动,就形成了借贷行为,这便在资金 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形成了债权债务 关系 。这样消除货币资金分布上的非均衡 性,最终满足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双方的 需要。
高利贷信用
• (1)高利贷信用是以高额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 贷活动,是生息资本最古老的形式。
•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
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为具 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高利贷信用
• (2)高利贷具有三个突出的特征:
– 利率极高 – 非生产性 – 保守性
根据信贷说,信用产生于交易。交换实质不是物 品、服务的交换, 而是一种权利的交换。交易的前提 是交易双方对其拥有的商品有排他性的独占权。
一个界定清晰、安排合理、保护有力的产权, 能 帮助人们形成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是信用 关系健康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发展
– 1.高利贷信用阶段。 – 2.资本主义信用阶段 – 3.社会主义信用阶段
信用的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
一、什么是信用
2.信用的道德范畴与经济范畴及其相互联 系。
诚信、守信——允诺并兑现承担的义务(债的概念) 。
相互联系:道德范畴的信用是经济范畴的信用广 泛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经济范畴的信用是道德范 畴的信用在经济金融领域的特殊体现;经济范畴 的信用记录可在一定程度反映道德范畴的信用状 况,而道德范畴的信用状况又会进一步影响未来 债权债务(信用)关系的确立。
三、信用与金融
• 金融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资产流 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切经 济关系的总和。
• 金融的内容包括金融关系、金融活动、 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一切 与金融资产、信用相关的经济关系和活 动
三、信用与金融
• 金融与信用的区别——概念的内涵:
– 信用包括所有的信用活动,凡是有债权债务 关系的经济活动都应当纳入信用的范围,信 用既包括实物信用又包括货币信用;金融则 专指货币融通和资金运动,在内涵上包括货 币信用和股票融资等,而不包括实物信用。
一、什么是信用
(二)信用的特征 1.标示性 2.可流通性 3.时间间隔性 4.收益性 5.风险性
一、什么是信用
(三)信用的作用(自学)
1.筹措发展资金 2.加速资本集中 3.节约流通费用 4.提高资金效率 5.调节宏观经济 6.促进消费效用的提高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社会分工
私有制
三、信用关系中的主体
(一)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1. 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几乎在任 何国家中,通常是大多数年份盈余,从 而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
2. 个人货币收入与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3. 可支配货币收入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
律: “预算约束”与“跨时预算约束”。
三、信用关系中的主体
(二)信用关系中的其他经济行为主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