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里阴晴》课件 ppt课件

《画里阴晴》课件 ppt课件


可见,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作者并不
缺少知音。确实,那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 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沾衣欲湿 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杨柳 丝丝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 飞”,…..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画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者、 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具风格的意境。这 微风细雨已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有着浓浓 的文化意蕴,有着万般风情。
朗读课文第二段
湿的韵味意境(承)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 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 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 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 因为“湿了”“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 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 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 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宜兴春雨(起)
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 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 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全文的起笔。
作者对“湿”有怎么样的态度?请在文 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湿了的大自然却格外地有韵味。(墨色) 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表达着不 同的意境。
• 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 该结合起来。
5、下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对 自己立场的动摇?
• 这样说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气 来表示他的自谦。作者以解嘲的语气说: 我的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头发都灰白了, 还拿不定主意。
总结全文
作者的绘画主张
“浓而滞的油画里 有时要吸收水分, 娇艳的…….则鱼和 熊掌是可以兼得 的。”
•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 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 筑系;
• 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 • 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 • 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
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 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 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读最后一段 艺术贵在创新(合)(中心论点)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
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画家只注重强烈的色 彩,难以把握江南阴湿景色的韵味。
• 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够高
3、第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阅读第三段 西洋画与中国画的不同画风(转)
西洋派:投靠阳光,陶醉阳光——晴 作 者 :喜欢阴雨天和微雨天——阴
作者说,“他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 色”,但是他以往的水彩画,“从意境和 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 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 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 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 追求强烈的色彩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 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 大自然的一种形态。而中国画画中的风雨 确实一种意境,一种情致。“喜欢画阴雨 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当 然“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
《狮子林》1983,在吴冠中的抽象艺术探索 之路上有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课文朗读
提出问题
曾留学法国学习 西方油画的吴冠 中,他的绘画风 格是更接近西洋 画风还是中国水 墨画呢?
吴冠中《鲁迅的故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研读
概括第一段所写内容
雨 中 观 景
细读第一自然段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 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主要代表作品有《周庄》《长江三峡》、 《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 《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 《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016年4月4日,吴冠中油画《周庄》以 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
《长江万里图》1971年,吴冠中从农村调回,参 与北京饭店的《长江万里图》大型壁画的创作。
• 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西方 的技法或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是到处适用 的灵丹妙药。不同的表现对象需要与它相 适应的技法——“艺术贵在创新”,而且是 永远需要创新。
4、“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 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前半句:西洋画法需要吸收中国的传统技 法
水 墨 画 水 彩 画
水 墨 画 水 彩 画
• 中国画是在“写”、表精神、偏 抽象.
• 意境 • 西方绘画是在“仿”、描摹、仿造
事物,偏具象。
• 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 重光色效果
画里阴晴
吴冠中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 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 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 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作者为什么对“湿”景如此情有独 钟呢?
古典诗歌中有很多作 品把雨景作为一种审 美对象,从中传达一
种意境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表现阴雨的古典诗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中西兼用 阴晴兼画 贵在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