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例举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
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
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
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
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谈谈图表型选择题的解法。
1.历史照片,如文物、遗址图等都是纪实照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活动所造成的结果。
解答题时,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1】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①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③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④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解析】有人说标题是图表的“眼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标题“国文教科书”及图片是文字“电话”可以作出判断,②④与材料无关,①③项正确,正确答案是C。
【例2】如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图片中的文字是图片的点晴之笔,是准确理解图片的窗口的切入点,审题时一定要特别加以关注。
从材料中“振兴”“国货”等字眼不难看出,这一广告可用于实业救国的研究。
A、C两项没有相关信息,D项与题干规定的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
【例3】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解析】图片注释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
该题结合题干“农民”及图注“1953年4月”进行判断。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的重要举措,B项错误;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是1958年,C项错误;包产到户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D项错误;正确答案是A。
2.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
解题时要从漫画的视角对某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现象等作深刻的思考,并从中能悟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脉络。
读懂漫画所表达的深刻寓意是解题的关键。
【例4】下图为欧盟驻华使团设计的一张题为“祝欧盟生日快乐”的贺卡。
这一设计的寓意是A.今年正逢欧盟成立50周年大庆B.招财进宝是民间祈福的一种习俗C.用中国民俗表达对欧盟繁荣的期盼D.欧盟的生日恰好是中国农历金猪年【解析】图为中国民俗,招财进宝的猪,寓意兴旺发达,通过中国传统的祝福方式来考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友好关系。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A 项不是寓意;B项为中国民间祈福的习俗,与政府无关;D项表达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C项。
【例5】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爱国知识分子推动的平民教育兴起,下图反映的是推行平民教育的主要目的,试给该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A.大国臣民秉承救亡图存 B.平民教育?压迫平民?C.良好公民肩负国家责任 D.男女平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观察漫画中的文字“中华民国”,可以明白漫画的寓意,爱国知识分子推动的平民教育,希望的就是唤醒更多的民众,使众多受到教育的平民能以大众的力量托起民国的明天。
正确答案是C。
【例6】漫画《片面的经济》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模式【解析】在做漫画题时,不仅要了解和明确漫画的表面意思,更要分析其内在的本质性内容。
方法之一就是依据漫画的题目确定漫画的主题,《片面的经济》画面简单,但寓意明确。
它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经济长期畸形发展的现象。
正确答案是C。
3.方寸邮票虽小,却是人类社会浩瀚历史长河中某个时刻的定格。
它们见证了实实在在曾经发生过得一切,成为收藏家和历史学家爱不释手的珍品。
由于它隐含丰富的信息,也被命题专家的青睐。
邮票主要由铭记、面值、图案、邮戳邮等要素,解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例7】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前者直接领导了该事件C.前者的理论直接指导了该事件 D.后者丰富了前者的理论【解析】该题以邮票为切入点考察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片可知:图一是马克思;图二是巴黎公社。
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巴黎公社虽然不是马克思领导的,思想理论也不是马克思主义,但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是D。
【例8】读下图,该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农业时代 B.工业时代C.信息时代 D.蒸汽时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邮票的铭记,可知该邮票发行于美国;从图案可知是早期的电话;从邮票上方的英文可知发明者是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从邮票下方的英文可知是电话发明百年纪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正确答案是B。
【例9】下图所示邮票的出现,说明当时A.中国邮政事业蓬勃发展 B.邮票升值快,交易额大C.邮票发行制作比较混乱 D.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历史事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国民党统治后期,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给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行部门直接在邮票上加字(“改作叁拾萬圆”)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货币贬值的速度惊人。
解题时,要充分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文字、数字等信息,同时要善于想像,合理推断,“论从图(邮票)出”。
正确答案是D。
4.历史地图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揭示不同时期处于变化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环境中人们的活动,是对历史现象某种程度上的动态反映。
主要有疆域地、形势图、路线图和分布图。
【例10】通过观察地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下图表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山东地区管辖的措施是A.设立郡守 B.分封王国C.由中央直辖 D.设立行省【解析】本题以元朝疆域图(局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及理解行省制度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管辖,即中央直接管辖。
正确答案是C。
【例11】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布局最大的不同是A.手工业发达 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 D.打破了坊市界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比较历史地图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国古代市场形式是比较多样,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唐代“草市”的作用非常明显,宋代的“草市”已具有比较完整的饮食服务设施;唐代“夜市”比较繁华,宋代“早市”、“夜市”昼夜相连;但宋以前“市”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直至北宋以后才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
正确答案是D。
【例12】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解析】解答这类选择题一定要准确提炼出图表中的信息,弄清表格地图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
本题比较容易混淆的是A项和B项,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中共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
而从图中阴影部分遍及大部分中、东部地区,这符合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分布情况,正确答案为C。
5.统计图表反映历史现象的数量属性,其优点是清楚、简洁地替代了语言表达。
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数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正确的做法:第一,将所有数据串联起来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观察。
第二,发现和利用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明确历史事件时代背景。
第三,结合题目要求和学习内容,确定正确选项。
【例13】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消长的图示,哪一幅是正确的A B C D【解析】这是一张非数据型历史图表,主要考查考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存在着矛盾,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最后皇权战胜相权。
观察表格的时间和曲线的起伏可以作出判断,正确答案是B。
【例14】下图1至图3按时间顺序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份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判断其反映的时段是A.1927~1949年 B.1950~1956年C.1956~1978年 D.1979~1999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能力。
从三个图表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呈增长趋势,资本主义工业呈下降趋势直到消失,这说明的是建国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正确答案为B。
【例15】读下图,英国国际经济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B.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C.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D.工业革命的完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750~1865年英国国际地位的认识。
柱形图表形象直观。
审题时,一要注意问题指向、时间界限;二要认真比较,注意不同年份英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
第三,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正确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