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知识框架

文学理论知识框架

1'《文学理论》知识框架及笔记目录1•导论「性质彳实践性(1)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价值取向f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形态 <.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L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2)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2•文学活动英美新批评主义:兰塞姆, 文学本体论、读者:(德)姚斯,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发生:巫术仪式、宗教、游戏发生说 -劳动发生说:前提、需要、内容、形式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发展J 复杂性,不平衡终极原因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一般,审美『文学与话语:①说话人②受话人③文本④沟通⑤语境话语蕴藉•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L 百花齐放,推陈岀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f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p.7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艾布拉姆斯)迪界:文艺摹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易经作者:古罗马 朗加纳斯,《论崇高》;浪漫主义思潮,表现说, 诗言志”作品:俄形式主义:文学性、特异性、 陌生化I 四要素(3)文学作为活动p.7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I 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f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p.9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文学与社会:人民性,阶级性 '文学与反映:①反映外在客体世界②反映内在主体世界(4)文学活动的审 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P.9p.11 非功利&功利J 非功利:直接(目的)L 功利:间接f 深刻的社会功利性.审美的无功利是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形象&理性(方式)L 情感&认识(态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 的审美意识形态p.12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含蓄 含混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基本属性彳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彳『主导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层次性 .多样性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 为社会主义服务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k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话语活动 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美的体验者、创造者、评价者 具体的社会人『材料储备J 文学创造材料的含义I 获取材料的途径 J 无意获取&有意获取I 实践获取&书本获取含义艺术发现彳(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外在机缘与内在体验的契合.原来事物在知觉中被创造成新的事物「创作动机与外在机缘L 创作动机彳 『远景&近景.创作动机的结构彳主导&非主导高尚&卑下 有意识&无意识'艺术构思的内涵(回忆和沉思 想象与联想4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I 意识与无意识综合i 艺术构思方式V 突出和简化变行与陌生化〔形之于心到形之到手 {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人L 作家创作动机中途转换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i 即兴与推敲3•文学创造{(6)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13丄文学创造的主客体p.13F 自然说:古希腊、易经情感说:启蒙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符号学r客体t 原始意象说:荣格f ①整体性的社会生活特殊的社会生活{②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 k值的社会生活③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Lr摹仿者&创造者旁观者&移情者毕达哥拉斯L 主体彳集体人荣格/发生阶段p.14(7)文学创造过程•p.14构思阶段p.16物化阶段p.18(含义及艺术形式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L 注重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4•文学作品[含义'现实型文学《L 特征:再现性,逼真性「含义f 文学作品的类型 4理想型文学乍特征:表现性,虚幻性p.26含义〔象征型文学“L 特征:暗示性,朦胧性(9)文学作品J'古代:文学类型初步形成的类型和体裁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近代:文学类型充分发展p.26 p.25现代:文学类型多向演变「诗: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小说: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剧本: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散文:题材广泛多样,结构灵活自由,抒写真实感受I 报告文学: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阻拒性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f 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p.20「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与科学真实不同 r 涵义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 诗艺的真实①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②在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过程中, 始终体现岀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8)文学创造原则 p.20疗法(①在广泛占有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概括.②以一个生活原型为主,同时吸收融入其他生活素材「诚挚性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r 对价值取向的把握情感把握弓I 对客体的一种裁判“高尚性K「情与境"情与理形式创造f 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文学形象层面主、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p.22I 文学作品的体裁p.26(10)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学话语层面p.28内指性.心理蕴含性 p.28I 文学意蕴层面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p.29(11)叙事性作品p.3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意境的形成及界定「情景交融:特征]虚实相生: [韵味无穷、分类J审美风格:文学意象《p.33叙述内容p.34叙述话语p.35叙述动作震撼力卜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蕴藉性、感染力」「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彳典型人物对典型环境发生反作用r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四类.有我&无我本质特征:哲理性特征*表现特征:象征性形象特征:荒诞性'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L分类f寓言式I符号式f抽象型J具象型'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含义「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对象是社会的人,表现的是外在的社会存在叙事的特征彳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的意识形态性质:内容,方式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动作2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事件情节:因果逻辑,冲突故事*人物{行动元L角色场景结构弋表层结构:历时[深层结构:共时[可能性逻辑{变为现实取得结果f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I左右并连式行动发展:改善OR恶化J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时序,时长,节奏「视角: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化p.36{①特征的外延与内涵②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f吸引力r典型论发展美学特征总特征”社会交流'抒情与宣泄f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的直接融合(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诗与乐声调与情调真与幻比喻与象征内涵风格与创作个性: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而时代则是培养风格的气候和土壤「风格与语词运用 风格与体裁选择r 独创性风格的特性稳定性简约与繁丰平淡与绚烂I 谨严与疏放I 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的风格 5•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f 认识属性与认识者审美属性与审美者I 文学接受的对象与主体"文化价值与阐释者p.41文学消费二重性物质需要Vs 精神需要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14)文学消费与 接受的性质p.46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目的、条件内容、视角劳动价值Vs 印刷价值 价值随使用消失Vs 历久而弥深 纯粹消费Vs 伴随着自觉主动创造p.47文学接受与整体性抒情与现实:反映与创造r抒情界定:抒情与抒情作品 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自我表现p.37抒情性作品的构成4(12)抒情性作品p.38结构:声音、情感、画面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 p.37景与情L诗与画情景关系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t抒情方式p.40倒装与歧义 夸张与对比I 借代与用典抒情角色J 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代言的抒情方式历来的不同看法 风格辨析本质风格的本质与内涵f 修辞、风格是人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的融合r风格界定 p.41风格与话语情境风格与结构安排 风格与题材选择和主题提炼 风格与形象创造风格与人物塑造 风格与环境描写(13)文学风格风格的形态刚健与柔婉p.43p.44p.45接受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接受心境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填空、对话与兴味理解与误解(正误、反误) 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文学批评的界定/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点评I批评文体的多样性< 以诗论诗体随笔序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批评家的职责L文学批评家p.55 批评家的态度比评家的素养期待视野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r文学接受的发生p. 49审美动机求知动机(15)文学接受的过程作品对象的异变p.49 异变的种类情感的异变还原与异变思想观念的异变政治观念文学接受的发展预定文化观念(第一文本-第二文本)p.50异变的原因文化视野个人经验I文学欣赏能力历史上出现的几种文学批评形态(16)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p.53 p.54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延留p.52 p.5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极其标准-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