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生态经济中的增长

第六章 生态经济中的增长

第六章生态经济的增长第一节评价增长一、GDP的是与非1.GDP核算的历史(1)世界(2)中国2.GDP的贡献(1)实践上的贡献(2)理论上的贡献3.GDP的缺陷 (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没有体现环境质量退化的费用;没有真实反映环境防护成本。

(2)GDP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4.GDP:总产值还是总破坏?二、增长的成功与失败1.增长的成功--------毫无疑问,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缓解了社会矛盾,而且与增长过程相伴随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文化演进、人口变化等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2.增长的失败-------- 经济增长基本上对分配问题的解决没有多少帮助。

对经济增长的狂热追求还导致了环境和生态危机、战争与军备竞赛、人的不充分发展等问题。

三、关于增长的“合理化”第二节经济增长与资源一、资源分类1.可耗竭资源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为可耗竭资源。

(1)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金属等用作生产材料的矿产资源。

该类资源可采储量会随着经济条件(如价格)的变化而增加,但由于回收率小于100%,这些资源最终将会耗竭。

(2)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2.可更新资源(1)可更新的私有资源如私人土地上的农作物、森林等,由于产权明确,因而能够在市场上交易,具有明确的市场价格。

(2)可更新的公共资源如公海鱼类资源、多样性的物种、空气等,属不具排他性的公共资源。

这些资源曾经没有竞用性,是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使这些资源逐渐表现出竞用性。

二、资源利用的前景1.乐观的观点(持弱可持续观点的)资源乐观主义者认为,如果某种资源A在经济意义上变得稀缺,其价格会上升,这会触发以下四种不互相排斥的效果: (1)用其他资源替代资源A。

(2)勘探和开采更多的资源A或使它循环使用变得经济了。

(3)用人造资本替代。

(4)科学与技术进步会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并使资源开采更为廉价,使低品位矿石的利用变得划算。

2.悲观的观点《增长的极限》所表达的主要观点: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都是呈指数增长的。

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模型,得出的结论是:1970年以后,人口和工业仍维持着指数增长,但迅速减少的资源将成为约束条件使工业化不得不放慢速度。

工业化达到最高点后,人口和污染还会继续增长。

但由于食物与医药缺乏引起死亡率上升,最后人口增长停止,人类社会将在2100年之前崩溃。

3.不同的逻辑思路在预测任何东西的未来成本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即经济学家的方法和工程师的方法。

……工程预测法是这样预测自然资源状况的:(1)估计目前在地球上一种资源的已知量。

(2)根据现在的使用率推断出将来的使用率;(3)以(1)除以(2)。

与此相反,经济学家的方法是推断过去成本的趋势,看这种趋势能否与理论相一致(在原材料供应的历史上,供应的趋势与理论是一致的)。

……采掘业产品的成本,自有价格的历史以来,一直在下降。

经济学家大致预计,……在可预见的将来,资源短缺的趋势几乎是不会出现的。

三、支持乐观派观点的经济学根据1.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 (1)两期资源配置(2)n期资源配置(3)可耗竭资源间的替代(4)使用可更新资源替代(5)其他未考虑的情况2.可更新资源的利用(1)可更新的私有资源(2)可更新的公共资源四、谨慎程度不同的资源利用原则1.Hartwick-Solow方法Hartwick指出,只要资本存量不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非降消费就是可能的。

通过把不可再生资源的租金收入投入到人造资本中去,就能保持资本存量的固定。

2.非降型自然资本存量方法如果为了让后代获得与我们这一代人相同的效用水平,有必要维持自然资本存量为某一固定水平。

由于可能没有有效的途径将自然资本存量进行加总,就有必要将它细分为不同类别,并保持每一类别的存量固定。

3.最低安全标准法防止自然资本存量下降到最低安全标准以下,除非这样做的机会成本高得无法接受。

4.赫尔曼·戴利提出的资源利用原则(1)对于可再生资源,如土壤、水、森林、鱼等,其可持续利用率不能大于再生率。

(2)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燃料、优质矿石、矿泉水等,可持续利用率不能大于代替他们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如果一块油田的部分收益投资与太阳能收集器或植树造林,那么在油被开采完后,就仍然有等量的可再生资源可供使用。

(3)对于污染物来说,可持续的排放率不能高于污染物被回收、吸收或由环境无害处理的速率。

此外,赫尔曼·戴利还强调,在资源的利用上,短期要使自然资本的生产率最大化,长期则要投资自然资本以增加其供给。

第三节经济增长与环境一、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乐观主义的观点1.环境质量是一种高档物品,其收入弹性大于1。

因此,如果政治制度对其人民的选择优先言听计从,那么环境保护的增加速度将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另外,收入更高和更好的教育和信息,使人们更可能了解到环境受到的损害,人们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保卫自己的利益,从而使将环境代价外部化到他人头上越来越困难。

2.富裕国家不仅可能有较高的环境保护要求,而且可能拥有较好地满足这种较高要求的手段。

富裕国家拥有先进的社会、法律和财政基础设施,而且也有相对足够的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

3.随着经济发展更可能使用现代资本和替代老的资本,后来的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趋于较少污染密集型。

4.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下,工业的份额会下降,而服务业的份额会上升,工业内部高污染的产业比重也会下降。

这些都会使污染程度降低。

5.经济增长并不在逻辑上等于增加物质意义的产出,而是增加价值意义上的产出。

6.第六个理由来自对贫穷的环境后果的仔细考察。

正像很多人注意到的:贫穷造成环境恶化,环境恶化反过来又加深了贫困。

由于贫穷所造成的极高的时间偏好率使得穷人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完全合理的。

7.随着收入的增加,人口增长的环境压力会下降,因为人口增长率倾向于随收入增加而下降。

二、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悲观主义的观点1.不同意富人比穷人更关心环境的推测(证据不足)。

或者,虽然收入增加可能会让人更关注环境,但由此也会产生更大的环境压力。

穷人不大坐飞机旅行,不开保时捷车。

2.虽然每单位产出的污染可能减少,但如果产出增长率大于单位产出的污染强度的下降率的话,总污染仍会上升。

3.就基于生产模式的改变而导致的污染减少而言,也是有限度的。

如,娱乐和文化活动对物质产品的替代是有限度的,人们相当重视物质产品。

4.承认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但在较低的水平上,如随着农业比重的降低和工业比重的增加,环境质量经常会趋于恶化。

5.人们怀疑高收入国家变得更干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了低收入国家。

6.人口增长虽然经常和经济发展具有相关性,但后者既不是实现人口稳定的必要的条件也不是充分的条件。

人口增长取决于包括收入水平在内的诸多因素。

三、孰是孰非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关系,“从理论上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经济增长对环境来说既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

相当明显,经济增长的环境影响是经验的问题而不是理论的事情。

”增长与环境并不具有确定性的关系。

环境质量取决于技术,而非增长本身。

讨论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后此谬误”。

第四节增长的前景一、关于增长前景的论争1.悲观派(罗马俱乐部)的观点“我们的结论是:1.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

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

2.改变这种增长趋势和建立稳定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

全球均衡状态可以这样来设计,使地球上每个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而且每个人有实现他个人潜力的平等机会。

3.如果世界人民追求第二种结果,而不是第一种结果,他们为达到这种结果而开始工作得愈快,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新结论:“1.人类对许多重要资源的使用以及许多种污染物的产生都已经超过了可持续的比率。

不对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作显著的削减,在接下去的几十年中人均粮食产出、能源使用和工业生产中将会有不可控制的下降。

2.上述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要想防止这种下降,两个改变是必需的。

第一便是修改使物质消费和人口持续增长的政策和惯例。

第二是迅速地提高物质和能源的使用效率。

3.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能的。

它比试图通过持续扩张来解决问题的社会更可行。

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过渡需要兼顾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同时又要强调充足性、公平性和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强调产出的数量。

它需要的不只是生产率和技术;它还需要成熟、热情和智慧。

——以上结论构成了一项警告,而不是悲观的预测。

他们提供的是一个活的选择,而不是死的判决。

”2.乐观派的观点---------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

3.当前的增长理论基本上属于乐观主义的。

无论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其对自然生态在经济过程中的作用都未予以充分重视。

二、一个设想:戴利的稳态经济1.增长的两个限制(1)增长的生物物理限制增长的生物物理限制来源于三个互相关联的条件:有限性、熵和生态的相互依赖性。

空间、光合效率、淡水供应、有农业生产力的土壤、大气平衡、某些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环境的涵容净化能力……无不预示着“极限”的存在。

如果谁求助于“(技术)可能性”甚至“信仰或愿望”来否定这一点,那我们就可称之为机会主义者。

这类人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充满极大不确定性和极大风险的未来,我们对此毫无把握。

(2)增长的社会伦理限制(a)当代人和后代的利益平衡问题; (b)人类目标和其他物种的平衡问题;(c)增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福利的自我消除”;(d)增长对社会和道德秩序的破坏。

2.稳态经济 (1)稳态经济的四个特征持衡的人口数量;持衡的人造资本数量;上述两个数量的持衡水平要足以使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能量流通速率要降到最低的可能水平。

(2)稳态经济所涉及的三个基本的量及其关系:存量: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具有所有权关系的一切有形物体的集合。

服务:指需求被满足时所获得的满足感,或可称其为“精神收入”。

通量:指来自自然资源,经过人类经济,最后回到自然沉库的物质—能量的熵物理流。

存量的维持与更新都离不开通量,也可将存量视为以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形式而凝聚或“冻结”起来的通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