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脂质与生物膜

第二章 脂质与生物膜


sn-甘油-3-磷酸的衍生物
饱和脂肪酰链16:0,18:0
O C O CH2
1
不饱和脂肪酰链18:1
9,18:2,18:3
C O CH 2 O O H2C O P O (X) 3 O
非极性尾
极性头
主要参与细胞膜的组成,是第一大类膜脂。不同
的磷脂,其磷酸酯基组成也不相同。
1.4.1 磷脂酸 净电荷为-2
1.1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软脂酸(16C)、硬脂酸(18C)。 脂肪酸 含1个双键 (单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含2个及以上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的名称的简写 注明烃链的长度,双键的数目和位置。
硬脂酸
18:0
亚油酸
18:2
9,12
生物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绝大多数含偶数的碳原子,直链; 2.双键多是顺式结构,且不共轭。 生物脂肪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1.水溶性小,密度比水小; 2.饱和脂肪酸12:0~24:0,在常温下是固体;同样链
极性头部 净电荷为 -2
磷脂酸
二磷脂酰甘油最先在心肌线粒体膜中找到。
1.4.8 醚甘油磷脂
H R1 H O
特殊的磷脂
醚键
CH2
1
R2 C O CH 2 O O + H2C O P OCH2CH2NH3 3 O
缩醛磷脂,人中枢神经中富含
醚键
1
O
CH2
H3C C O CH 2 O O + H2C O P OCH2CH2N(CH3)3 3 O
利用它们在 体内合成:
AA(花生四烯酸)含4个双键 EPA(二十碳五烯酸)含5个双键 脑黄金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6个双键
一些常见油脂中高级脂肪酸含量
1.2 三酰甘油(TG)
1.2.1 三酰甘油的结构
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
H2 C HC H2 C OH OH OH O HO C R1 O HO C R2 O HO C R3
PAF,血小板激活因子
1.4.9 甘油磷脂的水解
磷脂酶A1
磷脂酶A2
O R1C R2C O
研究充分,可 选择性利用
磷脂酶C
O CH2 O CH H2C O O P O O X
磷脂酶D
1.5 鞘脂类
——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 以及1分子极性头基团组成。 鞘磷脂类
鞘脂类
脑苷脂类 (糖鞘脂) 神经节苷脂类
主要参与细胞膜的组成,是第二大类膜脂。
OH H2C
1 +NH 2
OH H C CH 3
3
OH H
4 5 6
OH H C CH 3
2
H2C
1
H
4 5 6
C C H
反式
NH C H
C C
O
鞘脂前体
鞘氨醇
18
神经酰胺
18
+
1.5.1 鞘磷脂
磷 酸 胆 碱
CH2N(CH3)3 CH2 O P OO H2C
二软脂酰胆碱
O O CH O - C - R 2 1 O X为胆碱
R C - O - CH 2 R1、R2为软脂酸
CH O - P - O X 2 O-
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1.4.3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O R1C O CH2
HO CH2CH2-NH2
乙醇胺
R2C O CH O O + H2C O P O CH2CH2-NH3 O
C25H51COOC26H53
C15H31COOC30H61
C15H31COOC16H33
蜡酸蜡酯 (虫 蜡)
软脂酸蜂蜡酯 (蜂蜡)
软脂酸鲸蜡酯 (鲸蜡)
用途:制造蜡模、蜡纸、上光剂和软膏的基质等。 注意:石蜡与蜡尽管其物态、物性相似,但其 化学组成不同,石蜡是C20以上的高级烷烃的化 合物。
1.4 甘油磷脂
现在酯和双键结构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皂化反应与皂化值 将油脂与NaOH溶液共热,可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 脂肪酸的钠盐。如:
CH2 OCOC17H33 CH OCOC15H31 + 3 NaOH CH2 OCOC17H35 CH2 OH CH OH + CH2 OH C17H33COONa
油酸钠
C15H31COONa
H2C -3H2O HC H2C
O O O
O C O C O C
R1 R2 R3
当R1≠R3,C2有手性;D,L
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如豆油、桐油和花生油等; 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为脂肪,如:牛油、猪油等
1.2.2 化学反应
O ' R-C-O CH H2C H2C
O OCR
油脂的化学反应主要表
O OCR"
其性质由固醇骨架的取代基团以及碳-碳链间饱和或不饱和
的程度所决定。
结构及编号:
18
12
CH3
R
17
环戊烷(D)多氢菲(ABC)
16 15
19
1 2
11
CH3
9 10
C B
8 7
13 14
D
四个环加三条侧链
A
3 4
5

6
1.6.1 胆固醇
18 12 11 1 2 19 9 10 3 4 5 8 7 6
长的不饱和脂肪酸则是液体。
3.双键可以发生氢化而饱和;双键间的-CH2-可以 被氧化为自由基。
植物和细菌可以利用乙酰CoA合成所需的全部脂肪酸。
哺乳动物既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大部分脂肪酸,也可以
合成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16:1,18:1)。 必需脂肪酸
但是,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必须从 植物中获取,也称为哺乳动物的必需脂肪酸。
极性头
非极性尾 磷脂酸是甘油磷 脂的母体化合物
1.4.2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O R1C O CH2
HO CH2CH2-N(CH3)3
+
R2C O CH O O + H2C O P O CH2CH2-N(CH3)3 O
胆碱
极性头部
净电荷为 0
卵磷脂和胆碱有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在蛋黄 和大豆中含量丰富。
(4)温度:温度升高,则油脂酸败速度加快,温 度每升高10℃,酸败速度一般加快一倍。因此,油 脂应尽量低温保存。
1.3 蜡
蜡的主要成分——C16以上的含偶数碳原子的
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饱和一元醇酯。天然蜡中往往 含有一定量的游离脂肪酸、脂肪醇及高级烷烃。 在海洋浮游生物中,蜡是代谢燃料的主要贮存 形式。 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植物的茎叶和果实的外 部、昆虫的外壳、动物的毛皮以及鸟类的羽毛中。
1
O
极性头
OH
2
H C C
CH 3 C C H
H
4 5 6
净电荷为 0
NH
O
鞘磷脂存在于动物细胞 的质膜中,特别是髓鞘 (包围某些神经元的轴 结构与磷 脂酰胆碱 相似 神经酰胺
18
非极性尾
突并使之绝缘)中。
1.5.2 脑苷脂
OH
极性头
CH2OH O OH O
H2 H C C CH 3 H
1 2
OH
糖类: 糖脂,糖蛋白
水和金属离子
生物膜的组成,因膜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他凝血因子一起促使凝血酶原的活化。
1.4.5 磷脂酰肌醇 PI
OH
6
OH 5 4 OH
O R1C O CH2
OH 1 OH OH 2 3
6 OH R2C O CH 5 OH HO O O O 4 OH H2C O P 2 OH 1 3 O
肌醇
极性头部
净电荷为 -1
肌醇的多磷酸化产物PIP2是胞内信使。
25 24 26
28
21 22 20 18 12 11 19 9 10 8 7 6 14 15 13 17 16
25 24
26 29 27 28
27
23
16
2
1
HO
3 4
5
HO
3 4
5
麦角固醇 酵母(28碳) 可转化为维生素D2前体
β -谷固醇 植物(29碳) 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1.6.3 胆酸
A/B cisH CH3
物质运送、能量转换、信号识别与传导、细胞免疫等。 生物膜结构是细胞结构的基本形式,对细胞内很多 生物大分子的有序反应和整个细胞的‘区室化’都
提供了必需的结构基础,使整个细胞活动有条不紊、
协调一致地进行。
2.1 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
生物膜的组成 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脂质 胆固醇 糖脂 外周蛋白 蛋白质(包括酶) 内在蛋白
5 3 12
CH3
23
5 -系
OH
7
-
OOC 24
OH
OH
3, 7, 12-三羟基-5-胆烷-24-酸 是胆固醇的代谢物之一,胆酸一面亲水,另一 面疏水,具有增溶作用。
1.6.4 牛磺胆酸
OH 12 CONHCH2CH2SO3-
5 HO 3 H 7 OH
是更强的表面活性剂,能溶于脂-水界面处,使
由于碘与碳碳双键加成较为困难,测定时通常用ICl
或IBr作试剂,再折算成碘的质量。
3. 酸败
ICl 熔点:α型27.17℃,不吸潮 。
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经微生物、 酶、空气中的氧的作用,而发生变色、气味改变 等变化,称为油脂酸败。 常可造成不良的生理反应或食物中毒。
原因是:
OH
O O 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