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起始课
鉴赏用词之妙
语言的变形
使动
破山寺后禅院 常健
诗 歌 语 言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写出了寺后的青山焕发着的日 照的光彩,使得鸟儿们也自由的欢唱。 “空”写出了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影在湛 然空明的潭水之中,使得心中的尘世杂念 顿时涤除。这两个字写出禅院优美绝世的 居处和忘情尘俗的意境。
(注意:诗歌的句是有标点断开即为一句; 现代文则有句号、问号、感叹号出现才算 作一句)
(2)律诗讲究声律,也就是要讲究押韵、平 仄、对仗。在押韵方面,一是要求 一韵到 底 ,中间不能换韵;二是双 句必须押韵, 单句里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其他单句不可 押韵。在对仗方面,律诗的 颔联 、颈联 等2联必须对仗,成为两副对联;每副对联的 出句末字必须落在 仄 声(即第三四声), 每副对联的对句末字必须落在 平 声(即第 一二声)。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 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 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 飞过秋千去。
鉴赏用词之妙
语言的变形
诗 歌 语 言
注意诗词中的省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 留春住。
门 掩 黄 昏 黄昏时分将门掩上
古诗词鉴赏起始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基本知识,了解读懂诗歌的基
本切入点,积累形象鉴赏预备知识。 2、掌握规律性知识,力求全面读懂诗词, 正确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诗词的基本知识
(1)律诗一共 8 句 4 联,第一联叫 首联 ,第二联叫 颔联 ,第三联叫 颈 联 ,第四联叫 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 出 句,每联的下联叫 对 句。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逐臣:被贬在外的官吏
可怜:可惜
▪老夫聊发少年狂; (姑且、暂且)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2)一词多义
《孔雀东南飞》中的“适”字意义较多,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始适还家门”中的“适”就可作“出 嫁”讲, 而“处分适兄意”中的“适”就只能当 作“适合”讲, “适得府君书”中的“适”是“刚刚” 的意思。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把握。
(2)关注背景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 的广义语境。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 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歌通过描写“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赞赏 了梅花不畏严寒傲视风雪的高贵品质,王安石 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 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 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
2、怎么写 (艺术手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结构布局)
3、为何写 (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称赞、颂扬;批 判、揭露;宣泄、抒发……) (对象:对自身、对人生、对社会、对国 家、对他人、对环境、对未来……)
把握阅读技巧来读
一、关注标题 二、关注背景: 1、关注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2、关注诗后注释 三、关注文本: 1、抓住诗眼等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2、前后关照,着眼整体
巩固提升
(2013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5分)
钓船归▪贺铸
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 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 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 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5分)
(3)词类活用
在古诗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如“春风又绿江 南岸”中的“绿”字,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其 他诗中我们也可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另外,词的双关义。在李商隐的《无题》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谐音双关“思”,
是说我的情思像春蚕吐丝那样,一直到死才可完结。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不就是双关吗?
关注注释
注解是对诗歌的较好补充,作用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我们 读时,就要分析注解起什么作用。我们可以把注解分一下类: (1)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要暗示诗歌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内容。 (2)交代作者的情况。作者的情况为我们理解诗句的主旨和风 格有较大的帮助。 (3)对诗句作注解。诗句的注解往往是诗中我们难以理解的, 我们可把它带入诗句,来理解诗句。暗示意境。 (4)介绍典故。有些诗歌往往用典来增加诗歌的内涵。大家最 熟悉的词《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多处用典,注解就对 它作了很好的解释,我们就可根据这些很好地把握诗句,理解 主旨。 (5)介绍别人评价。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关注常见意象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 径独徘徊。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旧时的归燕几个 意象,可体会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物是人 非的无比惆怅之情。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坚贞 思乡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必须确立“注释有用”思想
点绛唇 越山见梅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 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注释(1)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 (2)横笛:暗指梅花落。
这首诗通过描写在凄寒的夜色中的一株瘦 削的素梅,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无人赏 识、内心愁苦、孤寂的情怀。
(3)关注文本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注意四个词语: “萧萧”、“寒声”、“秋风”、“动客情”
答案:通过对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 阵阵寒意,客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 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图景,表 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孤寂凄凉和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 总结:多关注动词、形容词、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把诗歌当做文学读
诗言情,诗言志,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 为事而作。诗歌是一种文学样式,它必然 像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要表情达意,也就是 “诗言志”。阅读时一定要循着这样的思 路: 借什么——用什么方法——表达什么——。 表达得怎样。
从而整(形象:人物、事物、景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们一看就可知道诗中“爱的是晚枫林”。
鉴赏用词之妙
语言的倒装
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香雾云鬓 湿,清辉玉臂 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句式省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省略介 词“于”。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省略采撷的宾语 “此物--红豆”。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省略谓语动词 “远离”“深居”。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省略关 联词“虽然……但是……”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省略的形式很多,可 以是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介词,也可是关联 词,那么我们在读诗句的时候,就需要把省略的内容 补充出来,那样才会更好地理解诗句。
诗歌备考注意事项 1、诗歌解题过程看似繁琐,备考时候必须按部就班, 学会、熟练、并养成习惯,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2、有些步骤可以略过,有些步骤则要深入分析,抓 住解题的关键,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问题,灵 活处理。 3、要储备一定诗歌答题的专业术语。 (通过资料书搜集,通过做题来记录,多积累,巧 运用。) 4、做完题后,自我评改,学会分析答案,辨别答案 的优劣,懂得修改答案,使之更符合答题模式,更 便于理解和记忆。 5、诗歌注重的积累,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解读能力, 答题的语言组织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多读、 多抄、多想、多做。
(1)关注标题
1. 有些标题能反映这首诗的大意。如《商山早行》, 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在商山这个地方,主人公 早早地出发远行。再如李日华《玉楼春· 题<柳洲待 别图>送刘跃如》。 2. 有些标题可以告诉你这首诗抒情的范围。如《出 塞》,我们就可知道它要反映边塞生活,抒发的是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或是思念家乡的愁 思。《山坡羊· 潼关怀古》,我们根据“怀古”一词 就可了解到本诗要怀古伤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 《蜀相》标题中的“蜀相”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这 是写诸葛亮,但主旨是借古人来写自己。
(3)绝句又叫 截
句,即截取律诗的一
半,有4种截取形式:即首尾两联、中间两 联、前两联、后两联。绝句在押韵、平仄、 对仗方面的要求与 律 诗相同。
(4)单调词、双调词、三叠词、四叠词是
根据词的分 段 (片)情况来分的;根据
字数,词还可以分为
调 、长调三类。
小令
、
中
读懂诗歌的三个切入点
1、把诗歌当做文学读 2、把握阅读技巧来读 3、把诗歌当做文言读
古诗词又不等同于一般的文言文,它 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学体裁,由于受格
律的限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句式。
如倒装句,省略句。
(1)句式倒装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们分析得 出是宾语前置,应该是“应笑我多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分析得出是主谓倒装,应该是“杏花雨沾 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
梅 竹 松 兰 菊
杜鹃 羌笛 磁针 磐石 竹笛 蟋蟀
音信书信
高洁
青鸟 白雪
鸿雁 玉壶
尺素 冰心
把诗歌当做文言读
古诗是用文言写成,要想正确理解 诗意,须注意对词义的把握。应注意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 汉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