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琴艺术史

中国古琴艺术史

苏州科技学院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公选课
《中国古琴艺术史》期末试卷
姓名专业学号成绩
题目:《古琴史的心得体会》
要求:请在文中举例说明某个历史时期的琴人及其代表琴曲赏析,同时作出自己的体会总结,字数为2000字。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被《梅花三弄》这首曲子给吸引了而已,总是感觉它有一种特有的魔力。

于是乎,我便查找了有关它的资料。

花木、山水向来是人们乐于歌颂、吟咏的自然母题,人们通过对花木、山水的歌咏上升到对人们“品德”、“志向”等方面的歌咏,借对自然事物的吟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抱负、精神所向等等。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也是我国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年代较早的一首作品,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

《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

他曾与东晋名将谢玄一起在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符坚的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

桓伊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晋书》中称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桓伊尤擅长吹笛。

有一次,王徽之(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路上偶而遇见桓伊,因久慕桓伊大名,便请他吹奏一曲。

桓伊为人谦逊,当时虽已显贵,两人又素不相识,仍下车为王徽之吹奏了一支曲子,这首乐曲据传就是著名的《梅花三弄》。

桓伊逝世后,《梅花三调》广为流传,至唐代著名琴师颜师古,将《梅花三调》改为同名琴曲。

明代朱权将《梅花三调》列入《神奇秘谱》辑中,并改曲名为《梅花三弄》。

到了唐代,相传琴人颜师古将《梅花三弄》改编为同名琴曲,从此这首乐曲便在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

按晋代的笛即现代的箫,这种改编,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晋代笛曲的风格。

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明代琴谱《神奇秘谱》中即载有这首琴曲的曲谱。

琴曲《梅花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并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人们总是说,奏曲者是会与所奏之曲,与所奏之乐器,与所奏之事物融为一体,达到最高的境界。

所以,若要将一曲《梅花三弄》弹得意与琴融为一体,人与梅合而为一,去除指上的功夫,还要琴人自身不断精进修持,心无杂乱得一个清字,琴人便是那梅花了,哪里还用去感叹“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
弄之说。

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六、玉箫声;七、凌云戛玉;
八、铁笛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第一部分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是音乐的发展侧重。

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

乐曲的一开始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

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

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

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

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感觉人家分析地有点专业,那从我业余的角度看,那就是动静结合,有疾有缓,舒缓有秩,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梅花一弄戏风高,薄袄轻罗自在飘。

半点含羞遮绿叶,三分暗喜映红袍。

梅花二弄迎春曲,瑞雪溶成冰玉肌。

错把落英当有意,红尘一梦笑谁痴。

梅花三弄唤群仙,雾绕云蒸百鸟喧。

蝶舞蜂飞腾异彩,丹心谱写九重天。

空凭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

(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


虽然在当今的社会,我们不会再如古代那是,感叹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毕竟,如今的温室花朵已经不稀奇了。

可是,我想这梅花却仍然有着她与松和竹被称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的理由——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香,洁白、芬芳、不畏严寒,抒发人们对坚贞不屈之秉性、高尚情操的赞美。

在聆听《梅花三弄》中,有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沉醉于超乎音响之上的意境。

不止是由乐引发了象,还由物表现了乐。

人不止是在其中,虚无的与乐融为一体,而是化在乐所描绘的象中,达到了忘“我”。

人们总是要说让自己达到“忘我”,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中国古老的道家思想中,要达到“忘我”这一超凡脱俗的境界,是要通过个人不断的心性修炼来实现的。

以乐教人,修身养性,音乐所起的道德教化作用,正是此曲与中国古代哲学融合的最好表现。

欣赏《梅花三弄》时,感觉她有三个特色:深沉冷静,怨愁离绪的情感;清幽飘逸,傲雪凌霜的情感;舒缓优美,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