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介绍培训(有文本)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介绍培训(有文本)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的精神,教材加大古诗文的比重,合理编排古诗文的相关内容, 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为了与小学阶段衔接,降低难度,七年级采用文白混编的形 式;八年级以后,增加阅读量,每册集中安排两个单元。 单元选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全套书一共选编古代诗文130 篇(首),约占总篇目数的52%。此外,每册的综合性学习中 有一个专门的传统文化专题。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 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 惯等,构建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层级序列清晰的教科 书体系结构。 以阅读能力为例,新教材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 方面的训练,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七年级,阅读方 法方面强调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阅读策略方面,着 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 中心、理清思路等,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 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四时之景 亲情之爱 校园之美 人生之舟 生命之趣 想象之翼
七 上
*朗读一: 体会语言之 美 *品味精彩 语句
*朗读二: 体会思想情 感 *把握作者 的情感
*默读一: 一气呵成 *梳理文章 的主要内 容
*默读二: 圈点勾画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2.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力求 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 四季美景、挚爱亲情、修身正己、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 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重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3.两类课型:加大课型的区分力度 现行教材: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 新教材两种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 显示教学差异。 教读课文:“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 展”“读读写写”“补白”。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 目的性更明确。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 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 生阅读兴趣,或调动阅 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 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 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 需要的背景知识,或照 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的 阅读方法,或指出阅读 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 目的在于引导、铺垫、 提高阅读兴趣等。
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 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 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 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2. 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尊 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做到 “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 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 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 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内容、情感、主 题、写法、疑难
积累、品味、拓展、 延伸,与文本以外 的内容建立起广泛
的联系
两个层次练 习,体现思维 的渐进性,由 课内到课外延 伸拓展,由理 解把握文本到 积累梳理语言 材料、扩大拓 展学习资源, 举一反三,内 化为语文素养。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3.两类课型:加大课型的区分力度 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改革力度最大。 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 写”“补白”等组成。 不再设置课后练习,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 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 于自主阅读实践。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5.读读写写——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根据课标对识字量的规定,新教材重视生字、词语的积累,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审美意识。 “读读写写”是以词语形式体现的,词语当中包含着要求掌握 的生字;这些词语主要是参照课标中的《字表(二)》,用专 门设计的软件筛选出来的,避免了以往教材的随意性;所有词 语是专门邀请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书写的,从正楷到行楷,落 实课标对书写方面的要求,增加审美的因素。
旁批随文设置, 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或针对课 文的关键之处、 文笔精华以及写 作技法做精要点 评,或以问题的 形式呈现,启发 学生思考。
力避结论的直 接呈现,强调启 发性和引导性。
配合单元重点或选 取文章的独到之处 进行指导,指向学 生的自主阅读、独 立阅读,并尽可能 向课外阅读和学生 的课外语文生活延 伸,增加阅读量, 培养阅读兴趣。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2. 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 语感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 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在语文课与 学生语文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构建由 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努力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 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 的阅读能力。八年级以实用性文体为主,如新闻、传记、演讲 词、游记等,交叉安排说明性文章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 阅读;九年级集中学习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交叉安 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 八、九年级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 类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理清作者 的思路
*默读三: 摘录积累
*概括文章 的中心
*默读四: 快速阅读
*理解联想 和想象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
* 精 读 一 : * 精 读 二 : *精读三: * 略 读 : 确 *比较阅读 * 浏 览 : 提
七 字斟句酌 学做批注 熟读精思 定 阅 读 重 * 学 习 主 要 取主要信息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1.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进行这样的设计,力图改变以下三种状况:强调由 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精 读、略读不分,几乎全都讲成精读课的状况;强调由单篇文 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 调单篇阅读的状况,更好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强调由课 内向课外的延伸,改变现在普遍读书太少的状况。
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1.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 新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设计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 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阅读部分,以各单元学习为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 ),辅 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 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 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 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写作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 第六单元 元
七 热爱生活,
写人要抓 思路要清 如何突 发挥联想
上 热爱写作 学会记事 住特点 晰
出中心 和想象
七 写出人物
文从字
下 的精神
学习抒情 抓住细节 怎样选材 顺
语言简明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写作 1.写作教材各专题的选择力求使学生能一课一得,避免笼 统和大而无当。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旨在 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可讲的点很多,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 全面论述,而是选择两个点进行指导:一是要把事情写清楚、 写明白,二是要写出感情。这两个要求并不高深,是学生看得 见、摸得着的,按照教材要求去做,学生至少能做到一课一得。
* 把 握 人 物 * 学 习 主 要 *掌握叙 点
描写方法 * 对 内 容 和
下 特征,理解 抒情方式 角 度 , 分 * 对 内 容 和
表达有所思
人物情感
清详略 表 达 有 自
考和质疑
己的心得
单元导语: 简明介绍了单元教学主 题、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等。潜藏着语 文能力体系,展现了教 材总体结构,引导着单 元备课方向,引导学生 深度阅读、细读。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二)写作 2.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害怕写作的现状。一是设计 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专题,比如七上“热爱生活,热爱写 作”,就是一节“激趣”课;二是写作指导中穿插一些小活 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的灵感。比如 七上第一单元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一些习焉不察的事情, 像妈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 做什么等;三是注意与课文的照应和配合,读写结合,学以 致用,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3.两类课型:教读和自读。 阅读部分,每单元一般4课,分为教读和自读(以前为 “精读”和“略读”,“讲读”和“自读”)两种课型,强调 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 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 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 “法”。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 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
《窃读记》
二、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 4.选文注重经典性、审美性、适用性、多样化,文质兼美。 经典性为主,兼顾时代性,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 对中外经典文化有尊严感,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时代特点。 审美性(语文性),选美文,值得咀嚼、涵泳,激发阅读兴 趣,提升审美能力。 适用性,以学生为本,难度适中,适合教学。 多样性,以现代文为主,兼顾古代诗文,外国作品也占一定 比重。另有科普文章、实用文本、非连续性文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