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技术教材的设计与编写思路

通用技术教材的设计与编写思路


体系、知识结构,寻求学生最易于理解、最生活化、最靠近已有知识与 经验的内容。如在《技术与设计 1》中,我们选择了生活气息浓郁、城 乡学生咸宜、结构相对简单、创造空间丰富、师生教学方便的“台灯” 作为载体,以一种主线的案例贯穿 4~8 章的主要设计过程;而在《技术 与设计 2》中,我们选择了集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现象于一体,生 活逻辑、知识逻辑、学生认识逻辑相统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外 的做相兼顾的“自行车”作为贯穿 1~4 章的范例的主要载体。这些载体 的精心选择无疑集中了课程改革和教科书设计的基本理念,对保障技术 课程的实施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决定性作用。
使之渗透于教材中的编写线索、内容选择及组织形式、体例结构,渗透 于教材的字里行间。这既是教材编写的前提,也是教材编写的使命。
2.教材编写应立足于对当代技术的重要解读 自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人们便把技术与技能划上等号,这样, 技术教育就成了技能训练,就成了操作学习,成了程序化的以体力劳动 为主要特征的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世界、认 识事物方式的变化,技术已不再是僵硬的、冰冷的、单调的程序与方法, 它既是一个由设计、制作、评价等环节组成的丰富过程,也是一个集一 定的思想与方法、一定的操作要领以及包括道德感、艺术性、文化特征 等在内的人文特性于一体的结构。这样,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就应当是 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过程,教材的内容也应当是一个多方面知识 综合、多学科视野渗透的广袤世界。与此同时,技术教材还应反映当今 技术的最新发展,以使学生透过这些,感受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 健康的技术观念。 3.教材编写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多种功能,努力实现其功能组合的最 优化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科书视为储存信息和知识的容器,视为教师教 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既所谓“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新的教材观 则认为,教科书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学生
(二)教科书编写的结构和体例 在教科书的体例上,采取了以下安排: 每册书的结构是: 前言 各单元(专题、章)文图 附录 每单元(专题、章)的结构是:
单元(专题、章)名称 导语 各节文字 本章总结 综合实践 学习评价 每主题(节)的结构是: 主题(节)名称 学习目标 本节文字 练习 各节依据其内容的不同,设有案例分析、马上行动、思考、讨论、 探究、小试验、阅读、链接、小辞典、小资料、欣赏等栏目,在这些栏 目中,除案例分析、马上行动、思考、讨论等基本栏目外,其他栏目内 容均为选学。此外,每节的练习、每章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科书一般提 供 1~3 道练习题或活动,也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以上是本套教科书所涉及的基本栏目,在各册的具体编写中又往往 根据各册的特点选择其中部分栏目作为基本栏目。 四、教科书编写的特色
三、教科书编写的体系、结构 (一)教科书编写的体系和框架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本套高中技术(通用技术)实 验教科书共 9 册,目前送审教科书共 5 册,具体为:必修 2 册,《技术 与设计 1》、《技术与设计 2》;选修 3 册,《家政与生活技术》、《电 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供高中一至三年级学生使用。全套 教科书依据课程改革的理念进行整体设计,体现较为共同的目标追求和 基本一致的体例风格,但在具体的内容结构和体系特征上,各模块又以 其专业特性和标准要求,自成体系,各有个性。此外,本套教科书还将 编写配套的教师参考书、教学辅助材料和学生学习辅助材料,以便教师 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5.从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出发,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 倡导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二、教材编写的主要理念 1.教材编写应着力普通高中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理念的转化 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既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又不同于高等学校的 专业技术教育,它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人人必须经历的教育。本次课 程改革立足于素质教育和社会转型的恢弘背景,从普通高中的性质、特 点、任务出发,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进行目标定位,确立了普通高 中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 个性的发展”,努力使学生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 以更为负责、更有主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 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 对技术的决策,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 普通高中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新增的一个 领域,它的确立是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与时俱进、体 现当代科技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的重要产物。它承载着全新的教育理念 和崭新的教育追求,但这些理念和追求只有通过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等 环节去转化,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课程理想,才能真正使学生在课程改 革中受益。因此,必须深刻把握技术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并努力
(二)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现在: 1.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当前“三 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 略目标为指导。 2.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为指南。 3.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当代系统科学方法为思想武 器。 4.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技术教育先进经验,吸取当代科技发展 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最新成果,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技术课程的需要。
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是在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基础上, 根据本教科书的总体思路和特点进行重新编排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和目标在本教科书中已得到全面的落实,其大部分是相对集中的体现, 一部分贯穿于教科书各内容之中,个别的还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予以前 后呼应式的强化。
在教科书框架结构上,本套教科书根据不同模块的特征,采用了三 种不同方式:一是“章、节”式,一般适用于内容结构性强、前后联系 紧密的模块,如《技术与设计 1》、《电子控制技术》等;二是“单元、 主题”式,一般适用于内容结构灵活性强的模块,如《技术与设计 2》、 《家政与生活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等;三是“专题”式,一般适 用于内容弹性大,不作普遍要求的模块,本次送审的教科书没有这种类 型。
学习的资源,教科书应力图将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知识予以提炼 和概括,并以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予以呈现,从而为学生理解知识 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这里所提到的适全学生心理 特点的方式,并不是指考虑技术学习内容时将技术内容简单化或形象化 为“科普读物”,这种“科普读物”只是信息和知识发布的一个变式而 已,并非学生发展的中介。而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工具,教材不仅要 向学生展示必要的知识内容,还要提供师生活动、对话的话题和范例, 还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工具并不 仅仅是学生“复制知识”的工具,而应是学生“产生新知识”,即得出 自己结论、形成自己见解的工具。此外,教科书还承载着学生的思想品 德发展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新教材应当体现新的功能观,应当追求各 项功能实现的“最优化”。
写上的“专业性”。随意堆积技术方面的知识、事例,不按技术教育的 基本规律去设计和组织,不按高中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和组织,不按现实 的教学条件与可能去设计和组织,即使再丰富、再精彩的技术知识、技 术事例,也只是一个没有教育灵魂的素材而已。
因此,通用技术教材的第一属性是其教育属性,本质特征是其技术 教育的特征。应当运用教育的思想、理念来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用技 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去规范通用技术教材的编写。
组成部分之后进行总体结合。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 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广阔舞台。本教科书一方面通过调研、构思、制 作、表达、交流、试验、探究、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挑战自我、发 展自我创造力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和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 分设计与制作范例中,通过多种方案的提出、分析、比较,启迪学生进 行创造性想像、批判性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如《技术与设计 1》中,小 凳子设计范例中所提出的 4 种材料 20 个不同的方案,台灯设计中的诸 多不同方案的分析,《技术与设计 2》中结构设计的多方案、流程设计 的多方案、控制设计的多方案等。所有这些,必将对学生建构基本理念、 强化思想方法和促进思维方式改变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意 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立足学生的生活世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经验不断积累和知识不断重组的过程,是在原有 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同化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关 键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最感性、最接近的联系。因此,本教科书几乎 在每一节、每一个知识与技能点的编写过程中都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经验
第 1 页(共 21 页)
design by ZJW
3.构建一套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基本取向、具有创新意 义和中国特色的高中技术教科书(通用技术),推动我国普通高中技术 教科书建设的多样化。
4.探索普通高中技术(通用技术)教科书设计和编制的基本规律, 为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教科书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供 理论与实践的素材。
一、教科书编写的目的、指导思想 (一)教科书编写的目的 本套实验教科书的编写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满足我国城乡普通高中学生技术课程学习的需要,为高中学生技 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对话的文本,进而 为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贡献。 2.寻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在通 用技术教科书中的转化路径,验证《普通高中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 准(实验)》的价值和有效性。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通用教研室文件 2014.601
通用技术教材的设计与编写思路
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制定之后,教材编写及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课程实施
的关键因素。根据教育部有关部署,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各方面的教育 专家、技术专家、特级教师、优秀中学教师以及技术教育研究人员,编 写了通用技术实验教科书。2004 年 5 月,苏教社所编的《技术与设计 1》、 《技术与设计 2》、《家政与生活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 其设计》5 个模块的教科书经教育部专家组教材评审,获得全部通过。 现将该套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