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性设计和弯矩调幅法(for PPT)

塑性设计和弯矩调幅法(for PPT)

塑性设计和弯矩调幅法
浙江大学
童根树
2013.10.18
对GB17-88,GB50017-2003塑性设计的疑虑:•(1)可靠度会不会降低?
(2)稳定设计方法是否合理:
计算长度系数与弹性设计有什么差别?
(3) 可操作性:如何计算?
(4)对使用极限状态的影响如何?
(5)宽厚比限制过严,影响了经济性,是否可以区别对待?
10.1 一般规定
•10.1.1本章规定适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包括(1)固端梁、连续梁;
(2)实腹构件组成的单层框架结构;
(3)水平荷载参与的荷载组合不控制设计的2层-6层框架结构;
(4)采用双重抗侧力结构的多层和高层建筑钢结构中的框架部分,结构下部1/3楼层的框架部分承担的水平力不大于该层总水平力
20%,允许框架梁逐个进行塑性设计。

此时宜避免在框架柱中形成塑性铰。

(5)双重抗侧力结构的支撑(剪力墙)系统能够承担所有水平力时,
其框架可以采用塑性设计
•[本条极大地扩大了塑性设计的应用范围,并且有可能使得塑性设计实用化]
•10.1.2 采用塑性设计的结构或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考虑构件截面内塑性的发展及由此引起的内力重分配,用简单塑性理论进行内力分析。

•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荷载的标准值,并按弹性理论进行计算。

•连续梁以及双重抗侧力结构中的框架梁,当能够确保仅形成梁式塑性机构时,允许对竖向重力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往下调幅10~30%、梁跨中弯矩相应增大的简化方法,代替塑性机构分析,此时柱端弯矩不因梁端弯矩调幅而修正。

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不得进行调幅。

•10.1.3 采用弯矩调幅设计时,框架柱不得产生塑性铰,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及柱端弯矩不得进行调幅。

连续梁及框架梁可采用对竖向重力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往下调幅、梁跨中弯矩相应增大的简化方法,代替塑性机构分析。

[本条有条件允许采用弯矩调幅10~30%代替塑性机构分析,使得塑性设计能够结合到弹性分析的程序中去,将使得塑性设计实用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