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社会生活概述

唐代社会生活概述

唐代社会生活槪述刘玉峰摘自:《历史教学》2000. 2衣食住行唐代的服饰在形制、质料.颜色诸方血仍有法规上的球卑贵贱之别。

武徳四年(621),唐商祖初定服饰之制. 规定了祭服、朝服(又名具服)、公服(又名从省服人常服(又名燕服)四种服制。

其中常服规定赤黄色为帝国专用,自此黄泡成为帝王的象征。

其后,唐太宗.高宗.徳宗、文宗等也都曾下令.对文武百官及庶民百姓的服饰区别做出明确规定。

大致來说.贵族官僚及富室之家的服饰均以锦绣绫罗制成,庶民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服饰穿着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唐代男子的服饰风尚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初唐至盛唐时以裤褶服式为时塔.头戴倏头.身穿圆领.右衽、长仅及膝的窄袖袍衫,腰束革帶.足登长靴或软皮靴。

中晚唐时.上层社会的男子服饰又恢复「秦汉时的宽袍长袖.长裙高履,但裤褶式仍在下层人民中间流行。

唐代妇女的服饰富丽绚烂,前后多有变化,但基木的服装有裙、儒.衫、帔几种样式。

唐初女装因隋之旧. 大藝上身穿窄袖衫儒,下身着曳地长裙,足登弓履或拓头履,即所谓”小头鞋履窄衣裳”的样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的密切,特别是妇女思想的解放,唐代女装的形制趋行暴露和开放C 唐初上层妇女外出多着,全身障蔽C自永徽之后.皆用帷幔,帽裙至颈,渐为浅爲,无复遮蔽.七庶竞相仿效。

不久,又胡帽乘马,露髻驰骋.或着男子衣服樂衫,招摇过市。

到天宝初年.”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出现了”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岡前”的开放服饰C 中唐以后.窄袖管服装逐渐过时•代之而起的宽袖衣裳,妇女服饰愈來愈肥,愈加喪博。

唐代妇女的发型十分繁多,以梳商髻为贸,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缩髻、半翻窖、三角髻、双环望仙髻、回他髻、乌蛮髻等。

面部化妆也非常繁复.化妆顺序大致为敷铅粉、抹胭脂、涂鸦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廢、贴花钿等,其中眉式即有鸳資.小山.五岳、三峰、垂珠、月梭等十数种。

唐代饮食比前代更加丰富女样,主食以麦、粟、稻为主,间以女种朵粮。

小麦面食是昴主要的食品,无论贵贱皆食之,以饼类样式最多,有汤饼、胡饼、蒸饼、煎饼、凡X饼,红绫馅饼、赍字五色饼等。

馒头也已会制作.称为钉坐、豆钉或曼头.炙为祭祀所设。

主食中还有烧饼、寒具(徹子),馄饨等。

副食以小葱、韭、蒜、姜、裁菜、竹笋、杏、梨、枣、瓜、葡荀等蔬果为主。

肉食也很常见,尤其是富贵之家,以牛羊猪鸡为主,动物的下水、腑脏也开始被戈制成各种芙味。

蛤刪.報鱼、虾.盤等鱼类产品也都进入饮食之列。

调味佐料有盐、醋、醫、胡椒、蔗糖等。

酒已成为唐人生活中的必需品•饮酒之风甚盛。

全国各地名酒县女.仅京师长安一帶就有西市腔.郎官淸、阿婆清、新丰酒、仇凉酒.户县酒等。

城乡幹地酒丿占.旗亭众筝.酿酒沽酒生总红火,在长安还有胡姬所开酒店,专卖胡酒.成为文人雅游饮宴之所°茶成为唐人须臾不可离之物.自开元初年•饮茶之风风靡全国,各地茶肆林立,煎茶卖之,茶道大行。

陆羽所撰<茶经〉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茶道的著作。

茶叶成为进贡、赏煬馈赠的佳品。

品茶、斗茶成为士人的雅好。

” to 闾之间,嗜好尤切”,普通百姓也已离不开茶。

唐代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胡食盛行.尤其是开元以后.”贵人御饿.尽供胡食’,成为时风尚。

前述胡饼即是一种胡食,这是唐代民族融合的结果。

唐代的居住条件因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差异很颇大。

皇帝所居宫室最为豪华。

唐初,长安的太极宫是皇帝议政和居住之地.有太极股、两仪殿.卄赂殿、延嘉殿.承香股五座大股。

自贞观八年(634)始.唐太宗以为其父李渊清暑为名,于太极宫以东营建新的宫室,初名为永安宫,后易名为大明宫。

龙朔二年(66 2),商宗李治身患风痹.恶太极宫“湫湿",对大明宫大加修造,并将政治中心移于此。

大明宫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以丹凤门、含元殿、宜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贰锻为中轴线.左右两侧各建有若干配殿,气势磅礴。

玄宗即位后,又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兴庆宫,把宫殿和园林有机地结合起來c 主要宫殿楼阁有兴庆敗、大同坡、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木憑、沉香亭等。

至此.唐代诸帝在京城内兴建了三个宫殿区,时称“三大内武则天迁都洛阳后,也大兴土木,修建了三阳宫、兴泰宫及明堂、天堂等。

此外.唐代还兴建了九成宫.玉华宫、翠微宫等许多离宫别馆。

唐代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的私人住宅有着形势和规模上的规定限制:即王公之居,不施重拱.藻井:三品.堂五间九架,门三间五架:五品,堂五间七架,门三间两架:六、七品.堂三间五架,庶人四架,而门皆一间两架°但皇室宗亲及商宫权臣多越制适宅,竞为奢侈。

安史之乱后.一度大兴“木妖”之风,将军马璘造一座中堂,即花费二十余万。

相比之下,一般庶民百姓无力购买砖瓦.多以茅屋为居.时有火灾发生,常有漏屋之苦。

唐代交通十分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网,以及由大运河和南方水乡构成的水路交通网四通八达. 同时.驿站制度建全,陆有陆驿.水有水驿,陆驿有车马,水驿有舟船,为公私行旅和商贾往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唐代养马经历了一个衰而盛的过程,开元盛时.不仅政府拥有许多官马,民间私马数址也相、“I可观,马牟成为重要的交通匸具。

午乘方面的尊卑贵贱十分明显,皇帝有供服乘之用的五辂(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及耕根午“安午.四望车,还有供仪仗之用的抬南千、记里鼓午.白號乍、辟恶车等十二属乍。

皇后有重崔、厌穆、翟车、安牟、四望午、金根午六等。

皇太子和王公大臣也各有车乘。

民间马车•则主要用于运输。

马车而外,牛车、驴车的使用也比较普遍。

肩舁和檐子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肩舁又叫肩舆、软舆、软舁等,檐子也叫竹舆、兜笼,均要以肩抬扛。

婚丧礼俗针对隋末战乱之后户口稀少.经济萧条的状况.为増殖人口.发展经济,唐政府制定了早婚早育的婚姻政策。

贞观初年.唐太宗颁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皆得婚娶。

开元中又规定男十五、女十三为婚姻界限。

唐代婚礼所须逍守的仪节很女,一般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称为“六礼” C纳采是男方托人送礼品于女家,表示愿总和女家结亲。

问名是男女双方交换正式年庚,其中包括生辰八字及幹自三代及主婚人的姓名、荣衔、里居等,俗称小定。

纳吉是男方送订婚礼物于女方.主要是女子木人所用的衣饰°纳征是男方将论婚时所定的财帛钱币送与女家.又有纳币、下财、大聘等称呼。

请期是男方将拟定的婚期写在帖上•并备上礼物送与女家.若礼物收下,则表示同总婚期.若不收.则须另择吉日。

亲迎是新郎亲率鼓乐、仪仗、彩舆等.迎娶新娘以归。

婚姻在总体上表现出皙侈铺张的特点。

唐代婚姻大蚩仍须经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但男女双方并非惟命是从.任人摆布,而是有着一定的自主挑选权。

受六朝遗风影响.注重门第仍是唐代婚姻的重要观念.讲尤门X户对。

同时.在社会开放的大环境下,贞节观念比较淡薄.离婚再嫁比较平常,一些妇女甚至三嫁、四嫁,他如未婚少女私结情好.有夫之妇另觅新欢者也不乏其人。

唐代盛行厚葬之风.且愈煽愈烈.上至皇室王公、百官勋臣,下至闾阎百姓,无不如此。

唐代丧制仍遵古礼,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细麻五种•称为五服C斩衰在五服中最重,衣服是最粗的麻布制成,不修剪边沿,使断处外露,凡儿子及未嫁女为父、妻为夫,重孙为祖父,均须服斩衰•服期三年。

齐衰之服用粗布制做.边沿修剪整齐。

凡曾祖父母和高祖父俅死.均服齐衰•服期五至三丿J不等。

大功之服用熟麻布做成。

凡堂兄弟、未嫁堂姐妹、已嫁姑姊妹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僚、兄弟等.均服大功,服期九丿J。

小功之服亦用熟麻布制成•较大功为细。

凡为同宗的曾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等均服之,服期为三月。

在服丧期内,不得释服举乐.并须辞去一切官私爭务.每日举哀哭泣。

但若公务急需,亦可提前终止服丧.赴官视事,时称“起复”“夺情” O唐代丧礼往往不即发丧.而是死后入殓,停柩待葬一段时间.主要是等待亲属奔丧和朋友吊唁C待葬时间长短不一,有数日.数丿J甚或数年的。

吊唁时须穿白衫.亲属则视亲疏而服五服,祭祀时则多烧纸钱。

入莽前.还要占卜葬地吉凶,察看坟地风向水流的形魁,谓之择吉地,相关莽书筝达一百二十來种。

在、“I时的吐蕃、回纥、突厥等少数民族地区.还有殉莽、火葬.天莽之俗。

文体娱乐唐代商度繁荣的封建经济,以及民族融合和中外关系的发展.共同促成了唐代丰富命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成为社会生活的得要组成部分。

戏剧.乐舞而外,唐代戏剧有了很大发展.辰著名的三大歌舞戏是大而.拔头和踏摇娘。

它们以故爭情节为主.由演员扮演人物.以歌唱、科白和表情动作表演。

流行的剧目有《兰陵王》. «神白马>>.«凤归云>>、<<苏莫遮>>等0其他剧种还有参军戏、傀儡戏等。

参军戏是以科白为主•间有歌舞的话剧,由演员二人表演.一名参军,一名苍骸,表演时一机智,一愚鲁,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傀儡戏又称魁垒子.即木偶戏,这种剧种在城乡各地经常上演,深为广大人民喜爱。

杂技。

唐鐵朵技总称百戏• •按形式和技巧的不同可分为拟岀技.驯兽技、绳技、竿技、呈力技.丸剑技、倒立技、幻术等。

拟兽技以扮演动物作舞为主,如舞龙.舞狮等。

驯岀技以驯练动物作舞为主,如舞马.舞奴、驯猴等。

唐玄宗时即有舞马四百蹄.每年中秋节.舞于勤政务木楼下。

绳技即走绳,表演者在一极平直的拉在空中的绳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

竿技又分顶竿和祀竿两钟,为传统项目.以表演力址、平衡和空中技巧为主。

呈力技以展示力大为表演特色,有扛鼎、举重等。

丸剑技以表演弄丸,跳剑力主.技商者可手接四剑,脚受五丸。

倒立技为柔和锁气功表演。

幻术有吞刀、吐火、燕奴等。

球类运动。

有击鞠.蹴鞠。

踏球等,其中以击鞠展为盛行°击鞠又称击球.打球.是一种骑在马上持杖击球的体育运动。

击鞠最初由吐蕃传入。

其打法是在宽广平整的求场上.岀场者一人骑马•手持一杖,共争一球,以入门为得筹.以得筹多少定输贏。

唐代的宫廷、京都及各大城市均建有马球场.君臣七麻嗜之若狂,许女妇女也参加进來,马球运动商潮迭起•历久不衰C蹴鞠亦称踏鞠.是古代的足球运动.在唐代已达到相十水平.除两队角逐以分胜负的比赛形式外.还有单•人表演赛.两人对踢赛等,也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棋类活动。

有围棋.象棋,弹棋等,当时总称为“棋戏” •其中以囤棋最盛。

唐前期困棋盘为门道289子, 中唐以后发展为19道361.大大増加丁鬧棋变化的余地,与现代鬧棋完全吻合。

毀棋源于先秦时期,在唐代仍处于演变之中.不如国棋流行。

但圉棋、象棋均以比赛智力为主。

弹棋在汉魏期间开始流行.主要靠技巧取胜.有一定的比赛规则,有类于现代的康乐棋、台球游戏。

唐代十人流行的体育活动还有拔河、角抵.荡秋干、射箭、划船等。

唐时称拔河为“拔河戏J规模很大, 比赛时群噪歌谣,声振远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