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从不拖堂做起
目前的中小学里,一些老师有拖堂的习惯。
他们总是希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给学生多讲一些内容,这些老师曾经被认为是好老师的教学表现。
其实不然,这样的老师绝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其教学效果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拖堂现象反映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此做法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拖堂”,又称为“延堂”,拖是拖拖拉拉,拖泥带水;延,则是延迟,延误。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那就从不拖堂做起。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说点认识,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帮助。
1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不拖堂
我们教师必须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教学,认真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如果我们教师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发生拖堂现象是很自然的。
但是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共同配合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完美的教学设计并不一定带来完美的教学过程。
教师能否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体现一种教学机智,这种教学机智是经验与知识的积累,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教师必须要不断自我发展,随机调整好教学策略,灵活增减所讲内容梯度与难工等。
才能恰到好处有效地在特定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从而不会有拖堂的现象。
2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从不拖堂做起
教学内容是决定课堂效率的关键,我们必须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班级具体情况来取舍教材。
采用优化的教学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内容。
按以往有的教师秉承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传授最多的知识”的“效率观”,分秒必争地“满堂灌”,竭尽全力地将知识“倾囊而出”,教学内容丰富充盈,甚至充溢到课堂始终。
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防碍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学生的自我动手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从而塑了“高分低能”的人才。
教师只考虑了自己知识内容输出量的增加,却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必须抛弃,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抛弃旧的教学观念,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向四十分钟抓质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杜决拖堂现象。
教学效果的衡量是学生对所授知识的吸纳与理解。
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不是提倡对授课内容的增加。
反之,适当地减少教育内容,适应地尝试“教育留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去判断、理解、反思、领悟、消化和创新。
所以,教师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做到不拖堂,需要充分的教学准备,灵活的教学处理以及适时的“教育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