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说课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说课


下次课程问题
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出样品的吸光度后,采用 何种方法进行定量计算。
三、板书设计
• • • • • • • • • •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一、吸收光谱曲线 1、物质颜色的产生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吸收光谱曲线 二、光吸收定律 1、朗伯定律 2、比尔定律 3、朗伯-比尔定律 c:A=εbc ρ:A= abρ ε=Ma
三、板书设计
• • • • 4、朗伯-比尔定律应用条件 5、朗伯-比尔定律的影响因素 入射光非单色性、溶液因素、比尔定律局限性 下次课思考题: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用分光光度计 测定出样品的吸光度后,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定量 计算?
四、教学方法
• 本节课主要采用动画演示及探究法。 • 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以启发质疑, 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其内在动力。 • 然后利用动画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 其中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现象及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让 学生牢固掌握本次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和科 学原理。
二、教学过程
• 1、物质颜色的产生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 疑问:是不是某物质只对某一特定颜色的 光产生吸收而对其他颜色的光不产生吸收 呢? • 动画:M1-2-2物质对光的吸收.swf • 问:动画说明了什么? • 思考:如何来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 收程度?
二、教学过程
• 2、吸收光谱曲线 • 动画:M1-2-3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swf 以KMnO4溶液为例介绍: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的绘 制。 将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通过某一固定浓度 ( 1.56×10-4mol/l的KMnO4溶液)和固定厚度的 有色溶液,分别测出它们对各种波长光的吸收程 度(用吸光度A表示)。 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画出 曲线,此曲线即称为该物质的光吸收曲线(或吸 收光谱曲线)。
光吸收定律 :
0 1 A lg lg Kbc tr
几个概念: 入射光通量、透射光通量、透射比、吸光度、比例常数
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浓度的溶液液层厚 度为1cm时,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 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浓度为1mol· L-1 的溶液,在厚度为1cm的吸收池中,在一定波长 下测得的吸光度。单位为L· mol-1· cm-1。 摩尔吸光系数:吸光物质的吸收能力。ε愈大,表 示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愈强,测定的灵敏 度也就愈高。 质量吸光系数(a) :若溶液浓度以质量浓度ρ (g· L-1)表示,液层厚度以厘米(cm)表示,相 应的吸光度,则为质量吸光度,以表示,其单位 为:L· g-1· cm-1。
•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一、吸收光谱曲线 1、物质颜色的产生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吸收光谱曲线 问:为什么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其吸收曲 线中的峰高不同?它与物质含量之间有什 么量的关系?
朗伯定律 光的吸收程度与光程长的关系?
比尔定律 光的吸收程度与浓度的关系?
光吸收定律(定量分析)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2、教材地位: • 本章光度分析法注重介绍与分光光度法 (721分光光度计)中相关的基本原理与应 用。 • 本次课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分光 光度法的分析与应用等后续内容的指导思 想。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吸收光谱曲线和最大吸收峰的含 义;了解朗伯-比尔定律的含义及表达式;了解吸 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动画模拟和演示实验训练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思想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物质现象与物理性质的 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的教育。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说课教案
目录
• • • •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方法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 本门课面对的学生是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生物 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验基础比较薄弱。 • 鉴于此,针对目前学校及社会对高职高专生重视 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本门课在总结各类大中专 院校相关教材的基础上,总结了本门课的教学重 点在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以及实 验技能重点突出培养的特点,力图让每个学生都 能熟练掌握每一种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
吸收系数
A=εb c
A=a bρ
ε与a的关系:
ε=Ma
光吸收定律(定量分析)
光吸收定律成立的条件:
一是必须使用单色光 二是吸收发生在均匀的介质 三是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互相不发生作用
吸收定律的影响因素:
入射光非单色性
溶液因素 比尔
吸收光谱曲线(定性分析)
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 度是不同的,存在最大吸收峰的 位置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不同浓度的溶液,其吸收曲线 的形状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也一 样。 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其形状 和最大吸收波长都各不相同,可 利用吸收曲线来作为物质定性分 析的依据。
1- c (KMnO4)=1.56×10-4mol· L-1 2- c (KMnO4)=3.12×10-4mol· L-1 3- c (KMnO4)=4.68×10-4mol· L-1 KMnO4溶液的光吸收曲线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4、重点、难点分析 • 重点:吸收光谱曲线,朗伯-比尔吸收定律。 • 难点:摩尔吸光系数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过程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课程引入
问题1:为什么分光光度法能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 量? 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 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兰绿色化合 物,可以对630nm的光产生选择性吸收,而可以 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 问题2: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颜色? 因为物质选择性吸收了某种颜色的光,而呈显出 被吸收光的互补光的颜色。 • 硫酸铜溶液吸收黄光,呈现兰色。 • 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绿色光,呈现紫红色
相关主题